贸易壁垒围剿轮胎出口 “后双反”时代如何自我救赎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轮胎,贸易,出口
  • 发布时间:2014-12-20 09:23

  随着市场需求的急速扩大,多年来我国轮胎企业一面兴奋于出口销量大增带来的快感,一面在贸易壁垒围剿中求生存。近期美国对华发起的“双反”调查,对于众多中国轮胎出口企业来说更是一场灾难。竞争愈加激烈,未来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废除旧模式另立新秩序或许才是企业自我救赎,甚至行业突破贸易保护坚冰的出路。

  [背景]

  频频打压为哪般?

  刚从“特保案”阴霾走出不久,中国轮胎企业的出口贸易壁垒又因美国新一轮“双反”调查而不断加高。

  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下,7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乘用车及轻卡轮胎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者指控中国企业轮胎倾销幅度高达60.15%、补贴幅度为25%,共涉及优惠贷款、出口融资和出口信贷等八大类共36项补贴项目。

  虽然这一调查在美国国内仍存争议,但该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给与了最终裁定,相当于美国商务部获得了调查的令牌。

  “双反”究竟事出何因?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给出的说法是,中国轮胎产品低于公平价格在美国销售,以及中国出口商获得政府补贴,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

  那么这一说法是否属实呢?一位从事轮胎出口贸易十多年的青岛贸易商,透露了中国轮胎被指“低价”的原委:2014年上半年,轮胎原材料——天然橡胶,价格下跌近四成。2013年下半年起一直持续走低,带来轮胎生产成本的直线下跌,美国市场轮胎售卖的价格因此下降,属于正常的市场波动。

  既然是正常的市场波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为何做出这样的裁定呢?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是美国方面的政治考量。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邓雅俐进一步分析,从“双反”申请的项目就可以看出,这是美国在变换花样对中国轮胎设置贸易壁垒。

  回到2009年的“特保案”,当时美国“调查”后宣布,对中国输美的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特保案”因此被业内公认是国际贸易争端案例。仅仅一年多“自由期”,美国政策重枷再度降临。在轮胎企业眼中,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延续性“政策传承”。

  据悉,近年来,中国轮胎在产品质量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国外轮胎巨头相比,其品牌知名度仍然不够,在高端产品方面也还有不小差距,因此竞争力仍显不足。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外市场,中国轮胎目前仍然主要依靠价格优势来竞争,因此,提高关税对削弱中国轮胎的竞争力最为有效。

  [影响]

  中国出口面临生死关

  依照申请者指控的倾销和补贴幅度,预计不久中国轮胎产品出口美国将缴纳高达60%的惩罚性关税。

  虽然类似的惩罚对于中国轮胎企业已经不是第一次,但众多企业均表示,“这次已无法承受”。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贸易险承保部美洲大洋洲处处长白海波分析:2009年特保案,美国分别加征35%、30%、25%的关税。由于中国轮胎行业附加值较高,加征的税率都被国际市场消化掉了。“现在税率已经高于国内企业和国外客户的消化能力,担心美国市场从此对于中国企业关闭。而中国轮胎业如此大的出口份额,很难有哪个市场能够承接。”

  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50%的轮胎源自进口,而这也是中国轮胎最主要的海外市场。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输美涉案轮胎产品金额33.4亿美元,涉案企业1000余家。

  据悉,从“双反”消息传出至今,来自美国的轮胎订单正不断减少,其中对美国出口量最大的山东永盛已经开始减产,有的轮胎贸易商已经放弃美国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受“双反”影响,近段时间,国内对美国市场的轮胎出口将比正常情况减少1/3。

  然而,业内人士的担忧还远远不尽于此。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英表示,美国对华轮胎“双反”调查已进入关键阶段,现在要密切关注欧盟等国是不是会步美国后尘。“如果欧盟也进行‘双反’,那就很麻烦”。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此举可能带来糟糕的国际示范。前不久,中国遭遇光伏“双反”,美国挑头,欧盟、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紧随其后纷纷效仿。在轮胎领域,也已经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迹象。

  [应对]

  据理力争寻求专业帮助

  最近几年,中国在对外贸易当中遭受到他国贸易保护的伤害越来越严重,轮胎业更是“重灾区”。

  中国商务部公开表示,在申请人资格存在严重瑕疵,美国内轮胎企业不支持立案,相关产业组织反对立案的情况下,美方仍然对上述产品发起“双反”调查,违反世贸规则和美国国内法,中方表示强烈反对。

  据悉,目前已有40多家轮胎出口企业据理力争,竭力进行“行业无损害”抗辩。其主要观点是,中国输美轮胎销量未出现连续快速增长,与美国国产轮胎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更不是造成美工人失业的直接原因。美国轮胎行业的萧条由来已久,这是因为其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如果强行削减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只会迫使美国经销商从其他国家选择类似产品,这不仅无助于保住美国轮胎业的就业岗位,还会损害美国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利益。

  然而,抗辩并没有阻止“双反”调查的步伐。8月14日美国商务部抽中山东永盛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佳通轮胎有限公司为强制应诉企业,同时下发轮胎反补贴案的问卷。10月7日永盛橡胶集团提交了退出“双反”调查申请。翌日,美方即对名单做出调整,增补赛轮国际轮胎有限公司作为反倾销强制应诉企业;增补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为反补贴强制应诉企业。

  案件越来越复杂。徐文英认为此次“双反”调查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涉案金额大,2009年的轮胎特保案涉案金额21亿美元,而这次是33亿多美元,是中国轮胎行业遭受贸易救济措施中金额最大的一次;二是持续时间长,轮胎特保案三年高关税到期就结束了,而“双反”五年一次日落复审,此前的非公路用轮胎“双反”案就是典型例证,自2007年立案至今已经七年;三是制裁力度大,申请者指控的倾销幅度高达60.15%、补贴幅度为25%,确实是前所未有。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涉案企业数量众多,美国商务部采取抽样的方法来缩小调查范围。立案后60天内,所有应诉企业均需递交个别税率申请问卷,否则将获得惩罚性最高税率。对于抽样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填报倾销、补贴问卷,并在随后几个月准备应对实地核查。

  在“双反”调查中,抽样企业填报的信息只有经过实地核查后才能得到调查机关的认可,因此,能否顺利通过核查是企业应诉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每次“双反”调查针对的涉案产品、时间和企业不尽相同,但核查的方法和重点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调查机关在核查出口数据时通常要求查阅哪些原始凭证,不同的单据之间如何相互勾稽;核查官员针对不同的补贴项目会有哪些问题;对于财务数据之间的差异,企业提供何种解释易被调查机关采纳等。

  对此,有经验的律师都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企业在核查之前,应当听从律师的建议将财务资料整理妥当,并进行充分的演练,才能在核查中做到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由此可见,对于即将到来的美国轮胎“双反”调查,我国出口企业应当在积极参与“行业无损害”抗辩的同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及时填报调查机关要求的信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争取到低税率甚至零税率。

  [警示]

  突击出口或被追溯

  有媒体报道,一些出口企业为了减少“双反”调查带来的损失,试图赶在实施日期前尽可能多地向美国销售轮胎。

  这种突击做法并不可取。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及时提醒,“轮胎企业不要心存侥幸,这将导致美国向前追溯90天征收反倾销税”。

  如果从中国出口至美国的轮胎正式“双反”前三个月的总量超过之前三个月总量15%以上,同时裁定的反倾销税率在25%以上,那么美国商务部就可以把反倾销税征收时间提前三个月。

  有关专家分析,突击出口很容易导致总量超过15%。根据经验,美国对中国轮胎裁定的反倾销税率可能会超过25%。从签单之日算起,中国轮胎出口至美国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以此推算,现如今突击出口必定遭到追溯反倾销。

  [出路]

  直面危机寻求对策

  贸易壁垒将中国轮胎企业的发展“逼上绝路”,但也未必是件坏事。粗狂经营和盲目发展在中国轮胎业持续多年。所谓不破不立,严峻的现实或将加快产业回归理性。

  以轮胎生产大省山东省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该省共有轮胎生产企业287家,但多为小企业,其表现为规模小、盈利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创新和研发实力更是薄弱。有数据显示,山东省前5强企业合计只有119件发明专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企业在中国境内申请发明专利均超过600件。

  科研和创新力薄弱,轮胎高端产品和品牌自然就少,而品牌对轮胎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以2013年出口到美国的轮胎产品为例,价格只有美国轮胎市场平均价格的80%。

  山东轮胎企业的发展只是全国轮胎业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轮胎业要想取得长久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摒弃原有发展模式里的弊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造品牌、优化出口结构。

  其实,在国内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发展,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企业大都是中国轮胎企业的佼佼者。回顾它们的发展模式与经验,也许会为我国轮胎业的“重生”带来一些启发。

  经验1:技术升级

  风神轮胎敢分欧洲一杯羹

  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米其林、普利司通、邓禄普等大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市场还有近300家的品牌竞争。即便如此,河南的风神轮胎仍然拿到了德国卡车、拖车7%的市场份额,占欧洲3%的市场份额。

  众所周知,欧洲对轮胎推行的标签法和REACH对轮胎的燃油效率、滚动阻力、噪声和湿地抓着力等级等诸多技术指标都有严格的要求。风神轮胎早在2011年5月就率先在全球实现了子午胎系列产品的100%绿色制造,产品符合全球最严格的欧盟REACH法规和轮胎标签法。除了绿色制造的实现,风神在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上也都敢于和国际一流轮胎企业“试比高”。如此,风神轮胎能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原因便可窥一斑。

  经验2:服务至上

  双星轮胎用软实力比高低

  2014年7月,经多方“较量”,双星轮胎成功中标非洲某国大型水坝建设项目车队配套业务。双星相关负责人认为,其脱颖而出的秘诀之一就是做好服务。

  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双星轮胎在接到项目的招标信息后,立即成立团队了解客户需求。他们从产品推荐、车辆行驶路况、竞争对手信息等方面做足了功课,同时耐心、细致地答复客户的每一个问题,最终成功中标。

  据了解,当时客户急需用货,在成功中标后双星轮胎便及时与制造中心生产人员协调,迅速调整计划、增加模具。由于客户国家检验需求,必须在商检前一天半内装箱完毕,采购物流中心运输人员连夜加班装箱,创造了双星新速度,赢得了客户的赞赏。

  经验3:海外办厂

  赛轮、玲珑避免直接冲突

  赛轮集团是我国轮胎行业在海外投资建厂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其在越南投资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赛轮(越南)有限公司。其目标市场定位是以国际市场销售为主,兼顾越南周边国家和地区汽车配套市场和替换胎市场,对推动赛轮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玲珑轮胎也已在泰国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其充分利用泰国丰富的资源优势、贸易优势和区位优势,突破原材料瓶颈和贸易壁垒,树立起玲珑轮胎的国际市场品牌形象。

  此外还有奥戈瑞轮胎在印尼雅加达市建厂,三角集团在俄罗斯建厂……

  业内人士认为,海外建厂可成为轮胎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一种手段,形成“国外生产,国外销售”的新型市场战略。

  经验4:建检测场

  广饶、玲珑试争国际话语权

  目前,全球共建有55家专业的轮胎试验场。国外较大轮胎制造商都建有自己的轮胎试验场,其中,米其林7家、普利司通11家、固特异6家、倍耐力3家,而中国没有一家真正的轮胎试验场。因此缺少实测数据,对轮胎新品研发和推广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以欧盟市场为例,出口欧盟的所有轮胎均要贴上检测标签,为了得到各种数据,国内轮胎出口企业必须把产品送到国外去检测。据悉,一条轮胎寄到国外需要花费几千元,做一份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需要两到三万元,而一年的认证费用就需要100多万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试验场,中国在轮胎强制认证及检测等方面的标准迄今只能模仿国外,制约了轮胎产品认证和检测标准的制定。这不仅妨碍了中国对进口轮胎产品的检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轮胎国际贸易争端方面,中国也难以有足够的话语权。

  这一现象不久后有望得到解决。据悉,山东省正全力加快轮胎试验场建设,目前已批准东营广饶、玲珑集团轮胎试验场的建设,争取2016年投入使用。试验厂建成后将实现市场化运营,面向全国轮胎行业提供操纵性、抗扭转性、噪声、侧滑性、滚动阻力、水滑性、路面附着性等轮胎综合性能检测服务。

  [记者观察]

  废旧立新突破贸易保护坚冰

  2009年至今,向中国轮胎出口企业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国家已达到十余个,涉案商品已经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扩散。

  除此之外,除了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外,我国轮胎出口还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出口目的国的技术贸易壁垒保护。根据明年年底正式生效的欧盟新规,不能满足其最低标准的轮胎将不得在欧盟境内销售。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轮胎对外需依存度已高达40%,然而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这对于依靠价格取胜的中国轮胎产品来说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生产技术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下,我国轮胎业将逐步失去这些市场。

  新形势下,轮胎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一方面要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要开辟新兴市场,推行“多元化”战略,降低发展过于集中的风险;此外还需要增加节能、环保、智能产品以及品牌产品的比例,将生产高附加值轮胎作为主攻方向,培育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一次应对来自各方的技术贸易壁垒。

  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重视研究目的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准则。这不仅是业务发展需要,更因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大量数据、材料调查落实、法律和技术问题,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灵活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技巧。2011年,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告赢美国商务部就是一个经典的成功案例。受益的将不仅仅是兴茂轮胎和涉案的十多家企业,还将过去5年来,美方向中国所发起的30多项反补贴调查案例都予以了纠正。

  在此,我们还应该看到,科学的制度和行业规范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导向。近几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诸多规范轮胎行业的标准,不久前工信部还针对《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标准和要求不仅可以促使企业规范经营、提升产品质量,更是在帮助企业应对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从而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汽车零部件

  中美轮胎“特保案”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9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轿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加征从价特别关税(其中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予以批准。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第三方壁垒值得警惕

  近年来日益兴起的第三方测试,成为阻碍我国轮胎出口的隐形壁垒。

  第三方测试有别于开发人员或用户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然而本应中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却始终难以避免利益的捆绑。

  2014年2月11日,欧洲最大的汽车行业联盟“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发表新闻公报,就该协会在其举办的“2014年德国最受欢迎汽车”评选中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向公众致歉。该机构另一项对中国轮胎测试造假的丑闻也浮出水面。在2010年冬ADAC和德国商品检测基金会共同进行的测试中,中国几个轮胎品牌均“遭遇滑铁卢”。在28个冬用轮胎品牌的检测中,成绩最差的3个全部来自中国。

  一位前米其林轮胎公司高管透露,ADAC故意让中国轮胎“测试不及格”,以便把廉价的“中国制造”拒之门外。当年在ADAC的测试结果公布后,中国轮胎在德国的销售出现了大幅下降。

  本刊编辑 陈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