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探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腹泻,病原菌,菌落
  • 发布时间:2015-01-22 13:28

  摘要:目的:探讨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探讨应用。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诊治疗的200例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的临床资料,男患者110例,女患者90例,对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年龄4个月-38岁,平均(18.2±1.1)岁。针对不同类型的粪便样,进行检测,包扣腹泻稀便80例,脓血便120例,针对这2种进行了菌属检测,经过培养皿进行细菌的常规的培养。结果:200例腹泻患者致病菌80例,为阳性率为13.1%,沙门菌为2例,占阳性总数2.46%,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0例,占阳性总数39.46%。其志贺菌35例,占阳性总数44.86%,其他菌株12例,占阳性总数14.2%。200例患者中,检出最高的志贺菌属,有44.86%。其他菌属较低,菌属间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上针对疑似病菌分别植入生化反应试条上进行观察生长结果,与其标准菌株放置培养皿中生长的菌落进行结果对比,挑选出可疑菌落进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再次检测。

  关键词:腹泻;腹泻便病原菌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55-01

  腹泻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明显超过日常的习惯次数,排便稀薄、明显水分增加,或含有脓血、粘液等。主要针对腹泻诊断取粪便样进行检测,使患者及早治愈。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00例患者为这次腹泻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腹泻粪便病原菌的检测结果,探讨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的应用价值。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诊治疗的200例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结果的临床资料,男患者110例,女患者90例,对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检测,年龄4个月-38岁,平均(18.2±1.1)岁。针对不同类型的粪便样,进行检测,包扣腹泻稀便80例,脓血便120例,针对这2种进行了菌属检测,经过培养皿进行细菌的常规的培养。

  1.2 检验方法

  1.2.1 增菌与分离培养

  标本放在GN增菌液的蛋白胶水里和含有氯化钠结晶增菌液,调PH至碱性。在保持恒温37℃的条件下培养24h后,接种转移到氯化钠蔗糖琼脂、SS琼脂和MAC琼脂中,再恒温37℃条件中培养24h。

  1.2.2 选疑似菌落

  腹泻的常见病菌有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等,挑选疑似菌落的鉴别方法为:(1)挑选疑似志贺菌的菌落,经革兰染色后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SS琼脂挑选出志贺菌的菌落,会显示出透明或是半透明状,经革兰染色后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再接种三糖铁琼脂中,在37℃恒温中培养18-24小时;(2)挑选疑似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菌落,经革兰染色后显示为革兰阴性杆菌,然后在接种三糖铁琼脂37℃恒温中培养24小时;(3)通过Nac1蔗糖琼脂选出疑似的副溶血性弧菌菌落,显示出光滑圆润、浅蓝色的,再将接种Nac1三糖铁琼脂中,在37℃恒温中培养18-24小时;SS琼脂挑选出变形的杆菌菌落。显示出无色的半透明状的,其在营养琼脂上,保持扩散生长。

  1.2.3 病原检测

  以上针对疑似病菌分别植入生化反应试条上进行观察生长结果,与其标准菌株放置培养皿中生长的菌落进行结果对比,挑选出可疑菌落进行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再次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P<0.05表示具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00例腹泻患者致病菌80例,为阳性率为13.1%,沙门菌为2例,占阳性总数2.46%,致泻性大肠埃希菌30例,占阳性总数39.46%。其志贺菌35例,占阳性总数44.86%,其他菌株12例,占阳性总数14.2%。200例患者中,检出最高的志贺菌属,有44.86%。其他菌属较低,菌属间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主要引起腹泻的致病菌是志贺菌,近年来国家医疗卫生机构研究的成果基本一致。主要是进食海鲜类时,倘若生熟不彻底吃到副溶血性弧菌的食品会导致腹泻。误食未及时保鲜的食物很容易变质,就会感染变形杆菌而导致腹泻。在医学资料显示,治疗腹泻的首选药物为,头孢唑啉及左氧氟等抗生素类药物对多数菌株表现较强的杀菌作用,是治疗腹泻的首选药。对腹泻有较强的抗药性的药物有四环素和利福平等药物,所以不宜采用这类药进行治疗。其次还会引起急性腹泻的并发症,还会导致排便有致病菌形成传染的主要来源。所以治疗的时候不但要给患者正确的药物治疗,而且还要通过卫生防护等措施来避免菌的传播。针对患者的病程程度和康复程度的状况,应给与合适的治疗方案。

  腹泻在临床治疗中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农村诊所及医院,误诊的现象的发生。通过我院的这次检测,针对腹泻便病原菌主要包括:(1)病原菌检测的精确度不足,导致类似的腹泻痢疾症状的致病菌,被诊断为腹泻致病菌,还给与抗生素治疗的方案致延误病情;(2)在培养皿中培养时,挑选的便标本中主要脓血粘液样本,才可以足够的保证精确的检测度;(3)在对疑似菌基做玻璃片凝聚的时候,细菌和血清应保证比例,不然很容易对细菌的抗原性造成偏弱,如果凝聚的反应不强烈,也不会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上述的情况可见,腹泻便病原菌临床检验对临床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患者来说是福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对疑似菌进行检测和判断外,还应做好菌源的防御,多个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针对临床腹泻便病原菌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杨永华,李秋海,常勇年.2003-2006年包头市感染性腹泻细菌病原学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77-1178.

  [2]王珍.640例婴儿急性腹泻病原菌调查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3):72-73

  [3]屈飞飞,王菊光,陈海平,等.128份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6):1109-1110.

  [4]李立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4-455

  袁东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