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为例
摘要:由于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剧增,很多上班族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原因之一是快速的生活节奏造成上班族饮食选择不合理、缺乏锻炼,长期下来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各项身体指标异常。为了给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职工提供更加合理的健康饮食,我院今年推行了营养均衡的营养标准午餐。为了研究营养标准午餐对人体身体指标的影响,本论文随机选取23名医院工作人员,以身体指标(身体脂肪率、体重、BMI、腰围、内脏指数)为观察指标,为其设计营养标准午餐,定期跟踪记录参与者的身体指标变化情况,经过五个月的研究观察发现23例参与者中,18例身体脂肪率有所减少;16例体重降低;15例BMI显著下降;13例腰围下降。结果表明营养餐有助于改善健康。
关键词:营养餐,饮食,身体指数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69-01
1.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生活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很多上班族忽视了平时饮食的均衡营养,热衷于高热量、高脂肪、重口味、低膳食纤维食物,且缺乏体力活动,长期以往导致人体各项指标异常,如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上升、腰围超标等[3],提高罹患某些与饮食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加速亚健康人群队伍扩大[2]。从现代营养学角度上看,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有资料显示,有1/3的人因各种原因而持有不正常的饮食习惯,这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4]。本文为探究营养均衡饮食对人体身体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了我院23名职工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标准午餐订餐食用试验,结合23名职工的身体指标数据变化证实营养标准午餐可改善或保持人体身体指标,促进人体身体健康,帮助人们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2.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在此次研究中,23例医院员工接受食用营养标准午餐,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年龄32岁,在食用营养标准午餐前有18例至少一项指标异常,5例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营养标准午餐使用时间为2014-05-09~2014-10-09日,共5个月。
2.2 身体指标标准
身体脂肪率:身体脂肪的重量在体重中所占的比例。身体脂肪率(%)=(身体脂肪的重量(kg)÷体重(kg)x100%),合理的身体脂肪率具有贮存能量、保护内脏等各种作用,过多则容易导致肥胖、三高症[1]。
内脏脂肪指数:附着在内脏上的脂肪。内脏脂肪指数为“10”时,相当于内脏脂肪面积为100cm左右。内脏脂肪指数超过“10”,患生活习惯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大[1]。
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最理想数是22[1]。腰围: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中国腰围标准,男性腰围≥90为肥胖,女性腰围≥80为肥胖。
2.3 营养标准午餐配置方法
研究实验中为研究对象提供的营养标准午餐的制作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对食材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份营养午餐涵盖七大类食物,包括主食、素菜类、荤菜类、杂粮、鱼禽肉蛋类、酸奶或水果类,食材数量达13种,主要选择低升糖指数、低能量密度、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控制餐后胰岛素水平,逐渐减轻对“重口味”的依赖。23名参与者先到营养门诊进行身体指标测试,营养师根据测试结果,为每例参与者确定不同的供餐能量标准,如1600千卡/天、1800千卡/天、2000千卡/天等,再根据午餐能量占全天能量的40%计算出午餐的供餐能量标准,如640千卡、720千卡、800千卡等,营养师将能量分配到各种食物中去,并编制每周循环菜单。
2.4 数据分析
食用营养标准午餐前,23例参与者到营养门诊测试身体指标并记录,食用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第五个月的时间点上对参与者的身体指标分别测量并记录,前后做对比。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职工食用营养标准午餐后身体指标对比显示,23例参与者中,18例身体脂肪率有所减少,2例保持不变,3例上升;16例体重降低,2例保持不变,5例上升;15例BMI显著下降,3例保持不变,5例上升;13例腰围下降,1例不变,9例上升。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坚持长期食用营养标准午餐能改善或保持人体身体指标,促进人体健康,营养标准午餐适用于健康、亚健康、肥胖、部分病患人群。
3.讨论
营养标准午餐不同于社会餐饮中的自助餐、盒饭等,它由营养师利用营养学知识科学合理搭配制作,其特点清淡少盐、低脂低油,适合上班族食用,在医院范围内可推广至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人群[2]。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人从改革开放前的吃不饱,到现在要吃好,一时观念还未扭转,不愿改变以前不良饮食习惯,直至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方开始注意饮食,从而延长疾病治疗时间或降低治愈率。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人们应树立正确健康的营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BMI指标[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66047.htm.
2.储萍.食品营养在职业流行病学中的应用[J].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580-581.
3.焦建余冯云辉.生活方式、环境因子与亚健康[J].医学通讯研究,2005,24(7):53—54.
4.黄艺敏,陈海萍.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调查报告[J].营养保健,2007,4(2):47—49.
徐大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