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生带教中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护生,安全防范,培训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2 13:56
摘要:手术室是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的手术量的增多,连台手术的开展、仪器设备、手术器材的更新等,差错事故的发生将成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障碍。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到实践,从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护生常因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技能而发生护理差错,引起护理纠纷或自身伤害。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在手术室在护生带教中,应加强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维护病人和自我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生;安全防范;培训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4)12-0063-01
临床实习期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走向社会的开始。这期间护生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都相对薄弱,容易发生护理纠纷和自身伤害。医院应该通过对护生进行入科前的告知、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电器安全使用、语言行为规范、自身防护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对护生进行安全防范措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缺陷,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1.入室前告知
手术室是患者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任何进入和参与手术的人员都会影响到手术的安全性,初入室要听从老师安排,不可随意走动,多看多听,不急于操作;医护人员着装:手术室内严格的着装要求不仅是做好一切无菌技术的前提,更是一道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屏障。规范戴口罩帽子,按区域更衣换鞋;介绍手术室环境,洁净手术室工作原理,了解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的存放保管原则。
2.规章制度教育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基本措施,过硬的技术是架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与信任的桥梁,通过规章制度学习和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上班不履行职责,不严格遵守制度,不规范操作是导致护理差错发生的隐患。
组织护生学习手术室相关制度:手术室安全管理、手术室查对、手术物品清点、手术标本管理、患者身份识别、消毒隔离、安全用药、病人接送、卫生清洁、参制等制度,并以实例讲解遵守各项制度的重要性。如做错手术病人、做错手术部位、手术用物遗留体腔、感染导致手术失败等现象。让护生明白这些和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密切相关。学习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工作职责,了解护理记录单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法律性,准确及时、客观真实、详细具体、各种记录保持一致,且不可涂改。
3.医疗安全和法律意识教育
组织学习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以及护理专业与法律的相关知识。在岗前培训中我们特别强调护生的法律身份,使其明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生角色的位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知道所有的医疗护理活动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此外,还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如: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和《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导护生将护理安全制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和护理操作中,并教育护生如何发现身边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
4.技术操作规范
入科后先由教学组长集中训练外科刷手、无触及戴手套、穿脱手术衣、无菌器械台建立、无菌物品台上供应、穿针引线等,后随带教老师在手术配合过程中逐项熟悉掌握,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尤其注意无菌操作、正确的手术体位摆放。
5.电器的安全使用
手术室常用电器有高频电刀,气压止血仪,要让护生了解仪器使用的目的、注意事项,使用不当的不良后果,护生要在老师监督指导下使用电器。
6.语言行为规范
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语言行为表现直接影响护患关系,一句不负责任的言语或术中医护人员嬉戏,大声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甚至手术中接打手机,都可能引发纠纷,特别是遇到病人不愿公开的隐私、突发意外时,护生不可张扬,慌乱异常,这些不仅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也会影响护生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7.自身防护培训
手术室护士在为病人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存在着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常见技能的培训,包括接触体液、处理血迹、防护用具的使用、带手套脱手套方法、处理针头锐器、开安瓿的方法、操作前后手卫生、七步方法洗手、化疗药物配置、体液溅入眼的处理、针刺伤的处理方法、接触化学消毒剂带防护手套、C型臂透视的防护等。
结语
护理是一项服务专业,实习护生受自身知识素质的影响,不能正确解答病人疑问,不知该说什么甚至解答错误,引起病人不满。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通过在带教过程中沟通技巧的培训,使护生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并注意了与专业有关方面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自身素质。强化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护生虽然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但防护知识还不完备,不知道如何防护才是正确的;护生对自身没有严格要求,贪图省事;在校护理教学相对滞后,带教过程中仍需边讲边做,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强调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使职业防护成为习惯行为,避免护生受到职业伤害。
参考文献:
[1]翟风平,张梅,梁爽,等.岗前培训在提高护生安全防范意识中的作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2):64-66.
[2]刘金妹,栾伟,陆洁,等.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J].护理学杂志,2009,24(16):81-83.
[3]王虹,陈红宇.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653.
[4]钱萍,丁学易,朱晓平,等.护理差错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
[5]杨顺秋.护理安全管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7).
[6]金凤娟,李春芳.影响护生临床实习的因素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4,12(06)
[7]陈殷钰.护理行为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77.
王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