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第一大股东在股价偏高的四季度减持了4900万股,约17亿元。公司称,减持主要原因为筹集发展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3000点之上,一些大盘蓝筹遭遇了大股东减持。中国船舶即是其中一员。
2014年12月9日,中国船舶发布减持公告。公告显示,公司第一大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共减持公司总股本5%的股份,约6900万股,减持总金额约21亿元。从Wind数据来看,公司此次减持的起始日期为2014年的1月3日,截止日期则在2014年的12月8日,减持市值约21亿元。
中船集团减持的资金量有多大?对比一下就可知晓。从Wind的统计数据来看,3000点以上被减持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仅有11家,由此可以看出中船集团减持的总金额的量非同一般。
就公司减持的具体原因,《投资者报》记者于2015年1月20日通过邮件方式向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询问。并于次日致电公司,公司表示将关注邮箱。但截至发稿前,记者尚未得到回复。
大股东高位减持17亿 称源于资金压力
从公司公告中无法推测出中船集团减持的平均成本与具体时间。
那么公司减持的具体成本该如何计算呢?从财报显示的股东进出信息中,《投资者报》记者看出大股东减持的端倪。公司2014年一季报显示,中船集团约减持2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5%。随后,中报与三季报中没有看到中船集团的减持信息,因此,剩下的4900万股应该来源于四季度的减持,具体日期为10月8日~12月8日。
其减持股份的成本大概是多少?中船集团一季度减持1.5%的股份,减持时间为1月3日~3月底,从K线图上分析,中国船舶的股价在18元~24元间,假设以均值21元粗略计算,则当期减持金额在4亿元左右。因此,剩下的在四季度减持的金额应该在16亿~17亿元左右,而这个时期股价则在36元~46元之间,处于年度高位。从中也可以看出,中船集团的大部分减持在高位进行。
2014年12月9日的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中船集团减持的原因意在缓解公司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那么,中国船舶是否缺钱呢?
从其现金流量表看,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现金等价物约为-5亿元。但是相比于2013年同期的-41亿元已经大幅减轻了。而且公司的经营现金流为2.4亿元,相比于2013年同期的-32亿元也有很大改善。可见,公司目前仍存在缺钱的状况,不过相比于上年,公司的现金流已经出现了大幅改善。
另外,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负债占总资产的63%,而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2/3,高达167亿元。从中可以看出,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周期内确实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
净利虽同比增9倍 市盈率仍高达300倍
从经营状况看,公司2014年相比于2013年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22%,每股收益0.1元。
通常经营稳定的上市公司,很少会出现净利润同比大增9倍的情况,而出现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上一年公司净利润的基数较低造成的。从公司2013年三季报看,公司净利润只有1300万元左右,而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为1.4亿元。
相应的,由于2013年净利润的基数比较低,虽然同比大增,每股收益却不高,因此造成市盈率(TTM)已达300倍的情况。同行业比较可知,300倍的市盈率远远高出申万军工(125倍)、申万船舶制造(130倍)的平均水平,估值已不低。
当然,前两年经营业绩不佳也并不是中国船舶一家的问题。由于造船行业低迷,毛利率下降,造成了船舶类上市公司业绩的普遍下滑。其中,广船国际2012年每股收益0.016元,2013年每股收益0.02元;中船股份(现更名为*ST钢构)更是连年亏损,被打上了*ST的标签,面临退市风险;相比之下,中国重工的业绩还算好些,虽然净利润没有同比增长,但是每股收益始终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但是即使是这样,主营造船业务的收入占比也在连年下降。可见,在前几年行业大背景不佳的情况下,造船公司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最困难时期或已过去 海工业务成新亮点
随着去年以来船舶类股票的大幅上涨,除了重组题材以外,造船行业是否回暖也是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其中,兴业证券分析师曹阳认为,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民用造船业目前已见底,但航运造船整体却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民用造船行业未来3~5年直线反转可能性不大,更多可能在低位波动整理。对于A股造船板块,曹阳称,考虑到国内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利好支撑,以及军品和海洋工程业务的竞争优势,所以仍看好行业后市走势。
英国权威海运与造船咨询机构克拉克森也发布了2014年12月份中国船厂新船订单分析结果。数据表明,近12个月,中国船厂的接单量呈下降趋势,2014年整年接单量同比2013年下降了39.3%。
虽然寒冬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是中国船舶的经营也存在着其他亮点。例如,公司的海洋工程业务(主要为海上钻井平台建设及维修)收益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年报同比增长141%,2014年中报同比增长220%,未来可能成为中国船舶业绩贡献的新方向。
另外,中信建投研究员高晓春表示,从解决国内同业竞争和提升对外竞争力看,未来中国船舶、广船国际最终整合为一家的可能性大,从当前情况看,广船国际成为中船集团整体上市平台的可能性较大。不管最终以哪个平台上市,中国船舶背后的大股东整体上市与资产注入的概念都在,这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投资者报》实习记者 李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