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印象

  选择去凤凰,源于一张旅游海报:群山环绕的古镇,被朝阳染成粉色。一个渔人划着竹筏向远处荡去。宣传语很简单:这个古镇,已经为你等待了千年。

  再次回味那幅海报时,我已经坐上了开往湘西的列车,手中拿着一份旅游图册,还有一本沈从文的《边城》。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一个名为‘镇竿’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这就是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凤凰。

  进入凤凰,是在被公交车颠簸了一下午之后。原本我以为古镇应该镶嵌在来往的路上,可其实凤凰分为两个城区,外围的新城已俨然现代城市的模样,而真正的古城区连出租车都不能开入,所以只得步行。

  渐渐地,脚下的水泥路被石子路代替,并开始出现青石板路———终于到古城了。随着这条宽阔的石板路延伸,世界便向另一个时空过渡。先前现代的框架式楼型全然不见,代替它们的是古色的青砖乌墙建筑。亭台楼阁静默在两旁,光影闪烁中点缀着古朴雕饰,在镂空的窗棂中诉说着轮回的惆怅。

  曲折进巷里,小店招牌重叠掩映,没有喧闹的吆喝,也许是细雨的缘故,只有行人静谧的穿梭,和店铺里传来的阵阵皮鼓声。

  夜里,在暂住的一座双层石楼中,打开窗,发现雨早已停了。狭窄的水道中摇曳着点点渔火,踏破了水面排排灯笼的倒影。

  第二日,沿着沱江,开始走街串巷。整个古城以沱江为基础临江而建,所以,走到哪,水便跟到哪,因而古城中的巷与巷常有桥连接。我想,正是这水桥文化,才滋养出沈从文、黄永玉等名人文士。

  夕阳将要下山时,红日溶散在江水里,将沱江变成了一个大染缸。红云流入天际,留下几只黑色的水鸟徘徊在光影之中。树影中穿梭着几只渔船,悠长的渔歌回荡在江面,也回荡进将要沉睡的夕阳。炊烟腾起,古朴和自然的民风也升腾在凤凰的每一隅。红云流转,蝉鸣悠悠,伴着鼓声的叩问,我不禁想,在自然的染缸中,洗尽铅华,最原始的自己,我们还认识吗?

  离开凤凰,又是雨天。也许是想给我留下完整的烟雨江南印象,抑或是千百年来她一直如此,像缠绵千年的梦,不曾改变。

  石家庄第二中学 徐少峰

  (指导老师:张青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