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并购进入“理性时代”

  相对于世界经济的疲软和中国经济的增长放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堪称是全球并购市场的一大亮点。10月27日,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市场继续保持活跃势头,交易总数量为176宗,较去年同期上升31%,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120宗,是国有企业交易数量的两倍之多。就投资行业、并购目的地、融资渠道而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普华永道预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活动总体增长趋势将在2015年得以延续。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企业将会成为引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更多的A股上市公司将会参与到海外并购活动中去。与此同时,“蜂拥而上”的海外并购过热现象一去不复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理性时代”。并购目的、行业、投资地域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会在未来几年中更加明显。

  民企成为海外并购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报告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为408亿美元,共有14宗交易其金额大于10亿美元,但无特大型交易发生。其中,民营企业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20%,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民企在2014年前三季度海外并购交易总数量是国有企业交易数量的两倍之多;前三季度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首次出现下滑,幅度达37%,谈到原因,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路谷春认为,国企改制可能是金融和资源类等非完全市场化国有企业目前的工作重心所在。

  2014年前三季度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上长了17%,而并购交易金额出现了下降,主要原因在于能源电力行业特大型交易数量较少,与此同时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有企业积极涉足非资源类的其它行业,投资行业更为多元化;路谷春表示,与以往大型国企是并购主力不同,今年以来,普通央企和地方国企参与并购的数量越来越高,参与国家和参与行业的多元化也越来越明显。

  融资渠道更趋灵活

  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交易平均金额远大于非上市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占比达56%,其中香港和国内主板上市企业交易数量占比达77%。上市公司得益于融资渠道多元化,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通畅,主要通过现有超募资金、非公开发行股票、债券融资、银行并购贷款等方式为海外并购项目进行融资,尤其香港公开市场股权和债权融资渠道更为通畅,香港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占总比近一半。同时,私募基金与上市公司积极合作,为上市公司提供海外并购所需的资金、经验和技术支持。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部合伙人王鹏表示:“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验的丰富,他们正在尝试不同的融资渠道:比如在证券市场进行二次配售,发行海外债券,引入PE投资。尽管获得具成本效益的融资对于中企海外投资而言仍然是主要障碍之一,但中国公司乐于见到政策制定者在简化海外投资行政审批程序方面所做的努力,这将大力促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动,并在全球市场招标的投资项目中,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报告称,中国外汇管制有所放松,尤其在某些试点地区(例如,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这将有助于改善中国企业获得融资的灵活性。

  民企在海外并购中呈多元化趋势

  2014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在各行业(除消费品)均显著增长,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部合伙人路谷春表示:“随着民营企业成为中国海外并购活动主力,多元化发展趋势凸显。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方面积极在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市场寻找优质并购目标,将海外的技术、IP、品牌引入中国;另一方面,也开始向亚洲等成长市场转移生产基地以及开发新型市场。不同于以往以资源并购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活动,民营企业主要专注于高科技、电信和零售等行业,寻求更为多元化的投资机会。”

  路谷春表示,能源曾经一度是中企海外并购的目标,今年并购价格趋冷,“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日趋成熟和平稳的标志。”

  北美、亚洲和欧洲为并购交易金额前三的目标地区

  北美和欧洲等成熟市场仍然是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重要目的地,这两个市场尤其符合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陆企业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并购数量达到43宗,仅次于北美和欧洲,同比增长近180%,这也反映了中国企业向成长市场转移生产基地以及开发新兴市场的战略需求。

  专家访谈

  中企需密切关注国际税收规则的发展

  ——专访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部合伙人王鹏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的加快,跨境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2013年至2014年,OECD(经合组织)颁发了“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行动计划,以协调不同国家的反避税措施。

  据了解,9月22日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审议通过“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项目2014年成果。该项目是由G20领导人背书,并委托经合组织(OECD)推进的国际税改项目,是G20框架下各国携手打击国际逃避税,共同建立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国际税收规则体系和合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本次最新发布的成果包括:应对数字经济的挑战、防止税收协定滥用、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防止有害税收竞争等七项。中国政府明确表明将全面加入这一行动。

  BEPS推出导致全球税务风险增加,并对海外投资架构产生影响,普华永道中国国际税务部合伙人王鹏强调:“在全球进一步加强跨境税务征管合作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需密切关注国际税收规则的发展、重视各地的税务合规问题。”

  中国对外贸易:BEPS行动计划推出,据您了解,中国国税总局方面都有哪些行动?企业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王鹏:目前,全球多数国家都以保护本国税收为目的收紧跨境税收管理,这一新趋势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架构设计和整体税务风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不同的融资结构所涉及的利息扣除额将受到严格的审查。

  跨境交易往往利用不同国家的不同税法进行避税,BEPS的出台对税收管理提出了挑战。BEPS共计有15项行动计划,今年九月,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对15项中的7项给出回应。

  中国对外贸易:从国际税收角度来看,目前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源于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一些跨国公司的税收政策变得更加激进,使税收遵从和税收公平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不仅如此,现行国际税收标准的发展明显慢于全球商业发展步伐,尤其是在虚拟产品和数码经济领域。为应对跨境税收管理收紧带来的挑战,您对企业有何建议?

  王鹏:目前全球多数国家都在以保护本国税收为目的,收紧跨境税收管理,海外并购不同的融资结构所涉及的利息扣除额将受到严格的审查。中国企业需密切关注国际税收规则的变化,谨慎考虑相关税务风险,做好税务筹划。

  对于刚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开始时可能企业盈利不多,所在国的税务部门关注不多,随着企业利润增多,国外税务部门的关注随之加大,若企业对当地税收环境缺乏了解,很容易造成麻烦。我认为企业接下来应关注整体税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特别是,随着企业跨境投资和经营的发展,其税收政策应是动态和灵活的,所以,一套有效的税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能帮助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降低税务成本。

  中国企业需密切关注国际税收规则的新发展,在设计有效的投资结构的同时谨慎考虑相关的税务风险。

  文/赵爱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