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出入境检验检疫 比较研究及其方法和实践

  •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
  • 关键字:中外出入境,检验检疫
  • 发布时间:2015-01-29 09:20

  研究国外检验检疫的经验及做法,并与我国检验检疫制度及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知己知彼,取长补短,鉴往知来,是我国质检改革创新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和一项基础研究课题,也是为确保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检验检疫工作体系寻求理论支撑的一种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的意义与要求

  1、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就是将我国的与国(境)外的检验检疫制度及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比较和研究,这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外检验检疫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指导和帮助国内出口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学习借鉴国外检验检疫的科学管理模式、先进工作程序和检验检疫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检验检疫工作体系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有利于提高与国外检验检疫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发挥我国检验检疫参与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国开展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水平,增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服务国家大局的能力。

  2、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的主要范畴

  一是从宏观的顶层设计看,主要是国家检验检疫管理体制及其法律法规、组织机构及职能分工等等;二是从各业务模块看,按我国现行体制划分有:进出口商品检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进出境动植物和国境卫生检疫等领域,按国际规则又对应有世贸组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议》(TBT)、《实施卫生和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和世卫组织的《国际卫生条例》等;三是从工作要求和程序看,主要包括认证认可要求、检验检疫标准和检验检疫通关管理程序等;四是从微观的检验检疫内容看,主要是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等要求的商品检验项目;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实施检疫监督和除害处理;出入境人员、交通工具、生物材料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实施检疫查验、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和处理。

  3、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的基本要求

  开展中外检验检疫领域的比较研究既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科学研究自觉行为,又是一项探索我国检验检疫事业发展的一项辅助性工作任务,其基本要求是必须遵守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必须坚持把握住中国特色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必须有明晰的研究方向和选题,使其研究能联系实际,满足更新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二是必须有具备一定条件的研究人员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这些条件包括业务水平、理论基础、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等;三是必须具有基本的信息资源及资料来源渠道,以及实现资料查新和翻译的基本手段;四是必须掌握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多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1.比较研究方法的由来及定义

  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过:“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它在19世纪就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

  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研究;科学领域的比较研究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2.比较研究方法的使用条件和工作步骤

  比较研究方法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实践,但其运用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即,同一性、多边性和可比性。同一性是指比较研究的对象是同一范畴、同一标准和同一类事物;多边性是指比较只有在两个事物或多个事物才可能发生;可比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上的共性。

  比较研究方法的一般工作思路或步骤是,确定比较研究的问题和目标,找出同类现象或事物,收集和整理资料,按照比较的目的将同类现象或事物编组作表,根据比较结果作进一步分析,作出结论。

  外国比较教育学家把比较研究工作分成:描述、解释、并列、比较等四阶段,亦称四阶段比较研究法。

  3.比较研究方法在中外检验检疫领域的适用性及应用

  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一般主要研究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法律、通关管理、检验检疫要求等,能满足同一性、多边性和可比性等3个基本条件,也是比较研究方法在检验检疫领域的运用。它可以就检验检疫某一内容进行单项比较,如检验检疫法律,也可以对涉及该法律的立法和职能部门、法律之下的规章、操作程序和执行实力等进行综合比较;它可以通过比较中外检验检疫的共同点寻求发展的共同规律,也可以比较不同点发现各自发展的特殊性;它可以就检验检疫通关快捷程度进行定性比较,也可以就某特定商品的检验检疫通关时间进行定量比较;它可以对国家检验检疫制度进行宏观比较,也可以就某一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标准进行比较。总之,理论和实践已证明,比较研究方法适用于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而且已经局部的在国外检验检疫的研究中初步得到运用,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的实践与体会

  1.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检验检疫工作开始主动与国际进行对接,逐步了解国外出入境检验检疫,初步完善了检验检疫法规体系;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我国积极开展了对国外检验检疫的各类研究,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和如何保护民族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检验检疫标准和通关工作程序方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贸易迅速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深入,中外检验检疫研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除了一些相关论文和课题研究外,公开出版的论著也不少,如:《海峡两岸检验检疫制度研究》,它以大陆相关制度作为参照,分析了台湾的商检制度、动植物检疫制度、卫生检疫制度的特点,尝试了海峡两岸检验检疫制度的综合研究;又如,《中外动植物检疫法律体系研究》,初步完成了动植物检疫领域国外法律板块的单项研究。

  趋势还显示,对国外检验检疫制度的研究,已提升到“中外比较研究”层面,不仅是了解外国情况,研究如何适应,而是要比较并发现彼此间差异?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我们的做法比较优劣,如何与其进行合作?对我们的发展有何借鉴?

  2.中国与东盟国家检验检疫管理比较研究的实践

  《中国与东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比较研究》是广西检验检疫局牵头完成的一项国家质检总局的科研项目,也是国内第一部有关中外检验检疫管理比较研究的论著,通过总结中国—东盟检验检疫合作和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对中国—东盟未来的检验检疫深度合作及一体化发展趋势进行了构想,向国家职能部门提出了8项建议,其基本结论、主要观点和工作建议在质检系统内引起了共鸣,并通过国内多家新闻媒体介绍,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3.开展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的若干体会

  通过参与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的考察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做好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工作,我们有如下几点体。

  (1)研究选题必须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这是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或第一步,确定比较研究的问题和目标,是否有意义和具备可行性?是否满足必须的3个基本条件?例如,为了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检验检疫的通关问题,那么就可以选择与比较成熟的欧盟进行比较研究和考察。

  (2)研究必须解放思想但又要坚持“中国特色”。中外检验检疫比较研究一般需淡化国家的政治信仰、宗教文化等国情,突破惯性思维,跳出国门看国门,但是,也要坚持“中国特色”,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参照物“中国检验检疫”的特色和发展轨迹,唯有中国建立有自己独立和较完整的检验检疫法律法规,有专门的检验检疫国家职能部门及其口岸机构,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完善和肯定;另一方面,要充分明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检验检疫制度提供理论成果支持。

  (3)研究必须熟悉和运用国际通行规则。开展比较研究就是要研究和学习其他国际贸易发达国家的东西,这些贸易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国家基本都是世贸组织成员、世卫组织成员,所以彼此都要共同遵守TBT、SPS和《国际卫生条例》等涉及检验检疫的国际规则,这些规则体现了比较研究法的同一性,有利于比较研究领域的科学对接和研究结论的客观评价。

  (作者:经克,男,58岁,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巡视员,研究员职称)

  文/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经克 刘军义 郭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