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帅“T”

  • 来源:元素ELEMENT
  • 关键字:巴西,梦想,梦幻巴士
  • 发布时间:2015-02-02 09:52

  按照汽车的定义,它被分类到厢式货车的行列;在大众公司内部,它是仅次于甲壳虫的“Type2”;在文艺界眼中,它是承载梦想的“大众小公共”;在家庭用户手上,它化身“梦幻巴士”;其实,它只是一台“面包车”而已。在巴西,它的第二代车型在生产56年之后,截至2013年方停止生产……

  T1——“面包车”可以这么美

  在我们的生活里,对于面包车向来不乏诟病,低廉的价格、粗糙的工艺、形同虚设的安全性能以及使用者过度使用带来的恶劣后果等,都是造成面包车饱受“差评”的主要原因。但是黑格尔的一句“存在即合理”,让我们似乎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包容面包车的流行现象。特别是当我们翻开欧洲汽车的发展史,在某一段岁月里,我们也看到了面包车驰骋的身影。也许像面包车这样客货两用的实用性,在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里,是一种必然会产生的生产需求吧。

  一个来自客户的设计

  关于T系列的诞生,里面有很多的故事可谈,这些故事的结局就是“Transporter”这款经典车型的诞生。其实,远在第一代Transporter(下文称“T1”)诞生之前的1922年,就已经产生了T1这样的厢式货车的设计概念——即未能走出研发阶段进行量产的Rumpler Trepfenwagen,这款“试验室车型”体现了部分后期Transporter采用的设计理念。尔后1930年的Dymaxion上也体现了类似的概念。但是接下来的战乱时期则延缓了汽车设计的进程,让这些图纸静静地呆在档案室里裹覆上岁月的尘埃。

  直到二战的结束,百废待兴的欧洲开始了重建工作。1947年,荷兰商人Ben Pon来到了大众位于西德狼堡的大众工厂,商谈产品的进口事宜。他从大众工厂里使用的平板运输车上获得了灵感,认为大众应着手设计一款针对战后重建产生的大量物流需要的运输车型,这款车应当是封闭结构且成本低廉,以满足巨大的物流需求。可是Ben Pon的灵感并没有停止,他立即兴致盎然地手绘了一张椭圆形运输车的图纸,描绘出了这个理想车型的粗略形态。

  Ben Pon将脑海中的这款车型描绘在了草稿纸上,这款车采用整体式设计,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被安排在车身后部,而空出来的中部和前部则可提供大量的载货空间。随后他将图纸交给了在场的大众工作人员,结束了自己的“汽车设计”工作,转身又回到了自己的领域里。

  可是,万万没想到……

  一年之后,Ben Pon竟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大众的信件,信中的内容更是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从信中他获知,当时的大众CEO Heinz Nordhoff和技术部经理Alfred Haesner对他所绘制的车型很感兴趣。在“单位领导”的重视下,这款车已经进入了研发阶段。可以说,Ben Pon的随手一画,就完成了“T”系列的概念设计。经过近3年的研发,1950年的3月8日,第一辆Transporter在狼堡的大众总厂与甲壳虫共线生产,开启了一辆“面包车”的传奇之旅。与如今大众有棱有角、千篇一律的造型设计不同,那时的大众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其产品设计造型多圆润可爱、线条大胆且充满了浪漫主义和冒险精神,这一点在T1的身上体现得分外明显。

  第一眼看到T1,它就像一个还没有瘦下来的“大姑娘”,俗话说的“胖子都是潜力股”大致如此。“圆圆胖胖”,是它给我们的初步印象,圆润的车身线条从车头延伸到车尾。前脸上的“V”字形凸起区域里,硕大的“VW”标志十分显眼,圆形的前大灯与甲壳虫的大圆眼如出一辙。可独立开闭的前风挡让T1文艺范儿十足,前排车窗也采用了推拉式的设计,虽然这样的设计完全是出于成本的考量。

  性能方面,T1与甲壳虫共用一个平台,采用了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设计,装备了一台1.2升四缸风冷发动机,其最大功率可达25马力。为提高T1的刹车性能,配备了加大尺寸四轮鼓式刹车;同时为提高其加速性能,在传动轴最外侧、轮毂相接处加装了一组减速齿轮箱。为提高舒适性,四轮均采用了独立悬挂。就这样,一个新的传奇诞生了!

  年龄不是问题,“50后”照样受欢迎

  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T1,这也是一款十分漂亮且讨人喜爱的车型,虽然它只是一款“面包车”。但是,在50年代初的低调现身,T1就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在广大劳动人民中流行了起来,并且很快便成为了各路文青、艺术家的心头好。

  有一段关于T1的评论一语中的,“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大众小公共(T1)成为了嬉皮士、反战人士、各种性解放运动人士最标准的配置之一,而不少美国60后的生命都是在小公共里孕育而生的。”由此可见,T1不单单是一种车型,更引领了一种崇尚个性、自由、性解放的文化现象。

  回过头来,T1从1950年开始生产,即便是T2在1967年发布之后,T1也在大众位于巴西的工厂里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一直生产至1975年才最终被T2全方位地替代。从诞生到停产,T1创造了商务车的畅销神话,其整个生命周期累计生产1960542台,直到T2来接过“神车”的皇冠……

  百变“T1”

  在T1漫长的历史中,衍生过很多功能各异的车型,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强大的实用性,是T1老少通吃的畅销宝典。

  Panelvan是1950年3月8日第一部交到客户手上的型号,除了前后风挡及左右前门玻璃外其他都覆盖铁皮,是专供载货的厢型货车。

  Kombi最初Kombi指的是有侧窗(比Panelvan多了中后侧窗户)及容易拆座椅的厢式客货两用车,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南美地区)Kombi这个名词等同于Transporter是大众面包车的统称。

  Single Cab Pick-up 1952年9月发表的单厢货车-保留厢式车的车头驾驶舱,中后段改成框式载货平台。

  Double-cab Pick-up基于“Single Cab Pick-up”驾驶舱往后延伸多加一排座椅可搭载六位乘员。

  Microbus专门用来载人的厢式客车,有7-9个座位,舒适性装备较多,例如皮内饰,空调系统等。

  Samba-Bus/Deluxe Microbus,Microbus的全景天窗版,装备了一个可开闭的帆布天窗和8个曲面小天窗。

  Westfalia宿营房车,车内有厨卫等宿营设备。

  除此之外,大众汽车仍提供很多特种车型,例如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殡葬车等。

  T2——生产56年的梦幻巴士1967年,T2在T1的辉煌中诞生了,第二代Transporter,标准名称为“Kombi”,昵称“T2”,外号“大众小公共”、“梦幻巴士”等等。T2的诞生,让T系列多功能客货两用车型迎来了第二春,并开始了T2长达56年的量产史。

  T2相较起T1来,做出了比较大的改变。首先当然是从形象上入手,出于车型升级改款的需要,大众在这一代Transporter上做出了形象上的大改变,但是总体上还是坚持圆润可爱的路线。T2的车长在T1的基础上加长了100毫米,前进气隔栅的进气孔被安排在了前风挡玻璃的下方,风挡玻璃也由两块可独立开闭的风挡组合,换成了单块曲面前风挡。T1上由于成本原因选择的推拉式前排车窗玻璃被弃用,选择了更为方便实用的升降式车窗。同时为了乘客上下车更方便,中间的对开式车门也改为了滑轨式车门。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改变,在看不见的地方大众也进行了很多顺应时势的升级。前悬、后悬分别改成了扭力梁式和双叉臂式,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动力方面,改用70马力的2.0升发动机,动力更加强劲。在之后的小改款中,大众还加入了1.7升、1.8升发动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动力选择,同时配合新的三挡自动变速箱,T2的性能相较T1得到了很大提升。

  KombiLast Edition——文艺青年最后的机会

  一款1967年推出的车型,到现在也许连汽车报废场都进过几次了。可是让人意外的是,我们在2013年的年底才听到T2停产的消息。T2展现出来的生命力让人咋舌,因为我们知道第三代Transporter早在1979年就已经发布投产。但是T2的生命在拉丁美洲得以延续,在墨西哥,T2一直生产到了1994年;而在巴西,这一时间被延长到了2013年年底,而“客货两用”的版本Kombi作为唯一的版本得到了持续地生产。

  就在巴西工厂宣布停产T2之前,大众推出了最后一批限量版纪念车型——“大众Kombi Last Edition”,可是,原计划限量生产600台却因为太受欢迎而扩大到了1200台。即便快要停产,T2还在展现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KombiLast Edition的外观与当年的最初版本没有差异,并拥有限量款专属的配色和标识。车身尺寸也基本没有变化,虽然以当年的标准放到现在显得略小,但是在巴西,这款车一直很受欢迎。车头依然充斥简单粗暴的元素,直线和圆的组合,让T2的前脸既可爱又略显“呆萌”。白色的14英寸钢圈,加上大众的标志看起来颇具复古范儿。车身侧面及尾部都有代表56年限定版的特质贴纸。

  总体上看,T2限定版在造型方面完全保留了56年前的神韵,并在车身工艺上也延续了传统。部分细节由于需要满足现行的法规做出了相应的改动。而作为“Last Edition”拥有专属的蓝白配色以及专属标识的贴纸,也让停产前最后的一批T2车型有了一定的收藏价值。

  TIPS

  迫不得已地停产

  巴西大众在2013年宣布大众T2期限将至,至此T2已累计生产56年,产量达250万台之巨,不过因为这款车型已经不再具备现代汽车安全标准,安全气囊、防抱死系统一概没有,安全性令人堪忧不得不“被停产”。然而也有人对此持反对观点,在1967年设计之初,这些安全技术在当时是没有的,所以在设计方面会从另一个角度将其设计得更牢靠,用今天的安全标准来审视大众T2很不公平的。

  可爱风的绝唱——T3

  T2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辉煌而在德国大众本部延续自己的生命,在1979年,第三代Transporter(T3)发布,宣告T2在西德寿终正寝。在第三代身上,可爱、呆萌、肥圆等词汇基本上与T系列脱离了关系。大众在设计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所有车系都吹起了一股延续至今、直来直去的设计风。

  T3的外观摒弃了圆润可爱的优点,而选择了见棱见角的设计思路,但还算有一丝特色。在车宽和车长上较T2分别增加了5英寸和2.5英寸。动力上沿用了上一代发动机,中间改款时加入的一台2.1升的发动机,让T3的动力性得到大幅提升,这个“大块头”的最高车速达到160公里/小时,0到100公里时速加速时间只需要12秒。变速箱则采用了彼时流行的五速手动变速箱,采用四轮传动的方式,以提高T3的通过性和越野性能。除此之外,前悬改为双叉臂式,后悬则采用了半拖曳臂加螺旋弹簧的组合。

  虽然性能上得到了提高,但是T3从一开始就颇受微词,其转变并不为消费者所认可。很多T1、T2的粉丝对大众放弃之前的外观设计风格而感到遗憾,这也让T1、T2成为很多粉丝追捧的收藏品。

  T4、T5,令人遗憾地改变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T3之后,T系列已死。平庸的设计,过于商务的定位,让T系列从此消失在人们关注的视线中,而沦为不折不扣的商务用车。虽然性能得到了持续提升,但是大众再难以重振往日岁月里T1、T2的荣光。诚如现在大众的所谓“家族式”脸谱的全系普及,除了甲壳虫得以幸免,新的T系列和大众的诸多车型一样,泯然众“车”矣!

  1990年8月,第四代Transporter(T4)发布,动力布置上由后置后驱改为前置前驱,商务用车的定位,提供了2.0升、2.5升、2.8升三中不同动力版本,期间推出过四轮驱动车型,反响平平。

  2002年10月,第五代Transporter(T5)发布,外形沉闷方正,虽然提供了很多提高驾乘舒适性的配置,以及提高隐私性和娱乐功能,但是长得不好看,Who Care?

  策划:寇训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