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亨利

  亨利在法国遭到冷遇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太英国化了。他在海外的荣耀,未必能转换成国内的认同。

  蒂埃里·亨利的退役,在英法两岸引发的反响大相径庭。在英国,他被当作神一般的存在,“英超史上最伟大的前锋”,哪怕他并不是英国人,哪怕他的英超进球纪录距离希勒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他离开英超也有了一段时间。然而在海峡的另一边,没有多少鲜花、掌声以及追忆。媒体的冷漠、公众的平淡,乃至像法国足协都视若无睹,安静得出奇。

  任何一个足球国家,在一个像亨利这样不世出的运动巨星归隐时,都不应该做如是反应。亨利在法国国家队的成就,包括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都是法国足球最高成就。职业足球层面,他在阿森纳成为英国足球传奇,在巴塞罗那登顶欧洲,末期同样给美国足球留下巨大影响。但亨利在法国国内得到的认可,别说齐达内和普拉蒂尼,同时代的图拉姆、德尚和利扎拉祖,声望也远在他之上。海峡对岸博得的巨大名声,足以让亨利长久定居下去。退役之后,亨利选择的职业,便是去英国电视台担任足球评述工作,其人际遇可见一斑。

  很大程度上,亨利又是一个坎通纳式的法国人,国内无人问津,甚至会遭遇白眼——因为法国人根本就不认同亨利,甚至不觉得他是一个标准的法国人,不论他在竞技场上为法国赢得了多少殊荣。亨利在法国遭到冷遇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太英国化了。

  法国能接受一个英雄的各种毛病,齐达内在2006年世界杯决赛上的头槌击倒马特拉齐,间接影响到法国的世界杯冠军希望,但齐达内在法国声望一时无两。亨利的职业生涯并没有齐达内那样的出格举动,他最为人诟病的行为,是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对爱尔兰的比赛中,关键时刻手球帮助法国队得分出线——为国效力而不择手段,至少本国人一般是会宽容的,可事情发生后连法国媒体都会上升到道德高度来抨击亨利。

  和坎通纳一样,亨利在法国国内踢球时,声名不彰。他是温格在摩纳哥提拔起来的少年球员,1998年世界杯小组赛有过不错的进球表现,然而那时的法国队高光巨星还是齐达内、德赛利、布兰科和图拉姆们。世界杯夺冠后,亨利加盟尤文图斯,未能迅速立足,随即被温格带到阿森纳,在北伦敦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前锋。

  他的成名与成功,与英超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直接相关,这却不是法国足球的直接成就。他的言行举止,其实有着很强的法国风格,充满创意和想象力,但是在法国国家队,前期亨利必须屈从于德尚、德赛利、齐达内和布兰科这些前辈。2002年世界杯法国惨痛失败后,60后退出,齐达内走下坡路,亨利如日中天。于是这支星光熠熠的法国队队内,出现了亨利和齐达内更衣室内不和的声音。对于法国公众而言,亨利在北伦敦独领风骚,在国家队制造的却不是积极形象,这种反差更加大了猜疑。

  他的职业道路,由巴萨而美国,和法国足球依然无关。他的谈吐和喜好,都非常英美化,例如他酷爱篮球,每个夏天都会作为CanalPlus电视台转播顾问去报道NBA总决赛。他的英文表达,似乎比他的法文还好。连他的音乐喜好、型男做派,都更符合英美路线。

  这一切都不是法国社会所能见容。欧盟国家每年都有些媒体调查,在“最傲慢民族”这一项上,法国人从来高居榜首,连法国人自评都是如此。内心的文化自豪感,与现实生活中的挫败感,让法国人更加骄傲。这骄傲中掺杂有不自信的敏感,更会有失落后的顽固。

  于是,亨利在海外的荣耀,未必能转换成国内的认同。在自己的祖国,亨利遭到了最大的遗弃。

  网易副总编辑 颜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