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
  • 发布时间:2015-02-10 08:28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内科治疗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心肌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措施。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3.6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37%,仅有1例患者对护理持不满意态度。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方法;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26-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急症,发病骤急,病情变化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血液无法供应,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发生坏死[1]。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随之得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控制和预防成为了临床研究工作者们的重大研究课题。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能够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本文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心肌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急性心肌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56~79岁。76例患者均经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饮食护理:在病发期间,患者应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必须是半流质状,易于消化,少吃多餐,食物的选择应该以营养、热量充足为指标,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脂肪。患者必须戒烟戒酒,在病情稳定后,才可摄入非流质食物。

  疼痛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骤急,发病时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对患者进行止痛药物处理。痛感强烈者,应肌肉注射哌替啶或者皮下注射吗啡,痛感轻者,可以口服硝酸甘油。在患者使用药物止痛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以免患者由于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排便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排便,排便不畅,应使用开塞露帮助患者排便。

  1.2.2 整体护理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耐心的倾听患者对疾病的疑问并进行解答,对患者进行成功治疗案例的讲解,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对于治疗失败的恐惧感,能够避免由于负性情绪导致病情加重。

  药物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的变化,合理的使用药物。在患者用药后,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密切注意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治疗。

  溶栓护理:在患者进行溶栓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各项检查,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静脉注射药物[2]。在溶栓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现出血情况[3]。溶栓检查后,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讲解。

  健康指导:患者可以适当的进行锻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另外,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得到消除。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其死亡率远超过其他心血管类疾病。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患病人群逐渐向年轻人群转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骤急,病情恶化急速,死亡率高,所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发时应及时进行治疗,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4]。

  近年来,临床工作者们探讨发现,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能够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5],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在护理治疗后,常规护理措施联合整体护理措施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患者在经过整体护理后,不良情绪明显消除,病情有所好转,患者就医态度更加积极。由此可见,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的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引起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还能够增强患者对医院的认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24(8):5046.

  [2]俞燕宪.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2010,24:206-243.

  [3]曹跃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21(11):2853-2854.

  [4]黄莉.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3(23):529—530.

  [5]刘彬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护理[J].护理研究,2012,24:97-124.

  许昊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