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护理干预,偏头痛,药物治疗
  • 发布时间:2015-02-10 09:45

  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对76例入住我院的偏头痛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对其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进行治疗并且实施护理干预后,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比干预前有所减轻(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护理干预可以对其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方面,护理干预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得到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负性情绪;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01-0066-01

  偏头痛,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非器质性头痛病症,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所以,尽管对偏头痛患者采取了药物治疗,但这种治疗只能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疼痛,并不能使偏头痛完全得到治愈。有关研究表明,负面的情绪会加剧患者的疼痛,如果患者长期处在负性情绪之中,心理处于长期的应激状态,这可能是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原因[1]。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一共入住76例偏头痛患者,本文将对这76例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偏头痛患者所进行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入院治疗的76例偏头痛患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区间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45.63±5.72岁,平均体重为56.74±4.38kg,病程时间为6个月-10年,平均病程为3.76±1.43年。文化程度方面,其中12例为本科程度,20例为大专程度,32例为高中程度,10例为初中程度,小学程度有2例。76例患者在入院前都表现有头晕头痛、胸闷、心悸以及呕吐等症状,均属于急性期的偏头痛症状。研究对象中并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者,也无聋哑人,76例患者均已成年。

  1.2 护理方法

  1.2.1 药物治疗

  76例偏头痛患者在入院后,医生应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如镇静药物的注射。

  1.2.2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进行适当的沟通,以便于更好的建立护患关系。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保持亲切友好的态度,举止得体,耐心解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的认识偏头痛,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积极的配合,也能有效的增加偏头痛的治愈率[2]。在治疗环境方面,病房的舒适度很重要,护理人员应该定期的对病房进行清洁整理,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使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消除。护理人员还应该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家属应该尽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患者,促进患者心态的稳定。

  1.2.3 自我心理调节

  护理人员还应该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时刻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3]。

  1.2.4 饮食起居护理

  患者在生活中为了缓解焦虑,可以听一些轻松的音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试着培养一些健康的爱好,如养花、钓鱼等,用以消除焦虑,缓解负性情绪。气温变化剧烈的时候,患者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在饮食方面,选择少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还要减少络氨酸的摄入,如乳酪、啤酒等食物的络氨酸含量过高,应减少食用。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评估,主要通过SAS和SDS进行,SAS即焦虑自评量表,SDS即抑郁自评量表。SAS共有20个测评项目,每个项目分为4级,采取1-4分等级评分[4],每个项目的得分乘以系数1.25,SAS评分即其得出的分数的整数部分。SDS同样有20个测评项目,每项分为4级,最终评分和SAS评分计算相似。SAS和SDS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SPSS17.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护理干预后,76例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有所减轻。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由于其头痛时主要以偏侧为主,所以称之为“偏头痛”。通常偏头痛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以及胸闷等临床症状,容易对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困扰。近年来,临床研究者发现,偏头痛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更加深入的对偏头痛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临床研究发现,偏头痛的病因虽然尚未明确,但以下几个方面和偏头痛的发病率存在着联系:家族病史的遗传,血小板出现异常,患者自身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内分泌发生紊乱,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健康的作息时间。患者脑血管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其自主神经系统受到破坏,不够稳定,进而使患者神经系统发生内分泌紊乱,引发患者偏头痛病发。

  目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依然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进行护理干预。药物治疗时,应适度使用药物,药物使用过度可能导致患者体内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偏头痛其特点之一即为发作的反复性,这一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在后续的治疗中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对患者进行沟通和心理疏导,尽可能的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以免患者由于负性情绪的影响抵触就医,影响到以后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本次对76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偏头痛的治疗中,护理干预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还能提高偏头痛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偏头痛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方面,护理干预可以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军,岳伟,魏凌云.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28(5):383-384.

  [2]郭丽.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15-216.

  [3]刘亚萍,陈佩立,薛恭.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50-51.

  [4]王爱玲,周玉华.急性期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5):119-120.

  周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