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出海,要的不仅是市场

  中国手游缘何开始青睐海外市场,敢于和国外顶级手游开发商硬碰硬?这其中不乏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不过,从起初国外手游大举“走进来”,到现如今中国的手游开发者尝试着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出去”,这种转变背后也正是国内手游市场大发展的一种体现。

  生意愈发难做的本土市场

  从中国本土市场来看,目前整个中国手游市场都已经趋向于饱和。

  一款手游即便能红,也会有大量的同类产品出现,而维权手段却相当匮乏,维权成功率更是不值一提。现如今,手游开发商特地成立法务部门,专门用于规避版权风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即便真正诉诸法律,甚至幸运得以胜诉(比如像之前的《炉石传说》状告《卧龙传说》),其所能获得的赔偿相对于被侵权手游自身的价值也寥寥无几,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之下,不少手游明知被侵权,也不愿意走法律途径,宁愿“私了”,或者从渠道上面对侵权者进行施压。而对于侵权者而言,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只要迅速换皮,就能规避相关风险。也因此,一款手游在其他同质化作品的夹击下,自身应有的寿命都无法得到保证,更不用提什么“瓜分市场”这种大话了。

  除此之外,整个中国手游市场在高速膨胀的过程中,也必然夹杂着无数的乱象,且不提放卫星者有之,整个市场的付费习惯都尚未养成。虽然苹果App Store为中国市场带来了特别的“China Only”,但在媒体们惊呼“苹果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玩家的付费习惯”之后没多久,无数手游不管自己是否适合付费模式,纷纷挤入付费榜之中,将付费榜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游戏榜。

  “人人都赶时髦”之后,就是“人人都不时髦”—付费榜的权威性大减,在不少玩家开始寻找新的替代品的同时,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出色手游也被埋没其中,难有出头之日。同时,那些高付费的优质手游依旧难被发掘,比如FRAMED当初出来的时候一片叫好声,但却因为30元人民币的售价而使其在登榜之后不久迅速被一群“China Only”给踢下了榜,在截稿前也只拿到了129个评价。对于像FRAMED这样的手游而言,其研发成本就已经注定了它们卖低价靠薄利多销的模式风险极高,在玩家又重新不愿意为付费榜游戏花钱,自己又无法保证在其中能熬到出头之日的时候,不少手游转战海外也就变得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一款手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与否,现在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游戏本身的质量,还要看渠道商和运营商自身的水平。渠道畅通、运营商会来事儿,那么即便手游本身质量堪忧也未必不能盈利。而对于开发商而言,手游从上架一开始,就必须面对渠道商和运营商的层层“盘剥”,在他们“吃”够了之后,才能轮到自己来“吃”,甚至自己还有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

  国内发行平台环境如此恶劣,难怪像蓝港的《苍穹之剑》、中手游的《英雄本色》和《超神学院》等都纷纷转战海外市场,像触控这样的老牌手游开发商更是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在海外实现盈利。对于他们而言,海外市场的竞争对手固然也不是吃素的,但他们更为规范有序,只要了解其中规则,自己就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

  海外市场,中国手游的伊甸园?

  海外市场缘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手游开发商的青睐?除了国内市场日趋恶劣外,海外市场也具备一些其他目前国内市场在短时间内仍不会具备的优势。

  首先从游戏种类来看,海外市场能够容纳更多不同类型的游戏。在中国市场被跑酷、三消和卡牌三板斧给弄得乌烟瘴气的时候,海外市场却依旧百花齐放—不论是MMORPG、FPS,还是AVG甚至是GALGAME,不同类型的手游都有相当的用户群,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流行题材。比如,北美用户更青睐于休闲、角色扮演、益智、策略和模拟经营游戏,而法国玩家则更青睐于拼图、体育和赛车游戏。在德国玩家群中,更有70%的玩家为付费玩家,更青睐于体育、射击和文字游戏。

  同时,一款手游成名之后也不会带来大量的同质化作品—并不是其他开发商不想做,而是他们首先要考虑到版权方面的问题。像当初Three!进入中国市场时,不仅要取名为《小三传奇》这种奇葩名,还要蹭着2048这种山寨游戏的光环上位。在国外市场,这种鸠占鹊巢的奇葩事件并不多见。

  其次,在玩家付费习惯上,海外市场也比国内市场显得更为成熟。在像北美这样的市场,玩家认为在体验一款好游戏之前为其买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更喜欢“先付费再体验”,这就让不少无法做IAP的手游提供了生存空间。而对于那些“先体验再付费”的免费手游,他们也显得相当宽容却不狂热,那种一掷千金的“大R(大量付费玩家)”少了,换来的是更多的“小R(少量付费玩家)”入场,带来更为理性的消费观。从游戏后续发展来看,是更为有利的。

  要知道,国内市场仅是13亿人的市场,而海外市场则需要面对60亿人的市场。虽然目前其中有不少地区手游产业尚未发达甚至还没有开始起步,但也正是因此才更让那些在苦苦寻找蓝海市场的开发商倾倒。更何况,作为手游玩家重要的参考依据—手游排行榜,在国外也显得更为规范透明。虽然砸钱也能砸出个好名次,但每个平台总会留下一隅之地相对客观地为用户评价当前手游,这也让一些实力派手游更乐于在这种平台中发行。

  最后,就是渠道的问题。在海外市场虽然同样有各种不同的渠道和平台,比如韩国的Android平台就有Google Play、Kakao、T-store和N-store等,但它们的规则更为规范透明,这使整个手游的潜在营销成本也随之大幅度降低。尽管对于中国手游开发商而言,海外手游发行渠道基本被外资公司垄断,中国企业在渠道和品牌两方面都缺乏足够的市场资源,但这也意味着中国手游开发商,在海外市场上他们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近年来,虽然国外手游大作引进风看似风头不减,但那种一边是“数个平台哄抢一个国外知名手游”,一边是“国内优秀手游乏人问津,或者只能接受各种渠道的层层盘剥”的现象却越来越少,不少国内优质手游也开始享受到过去只有国外手游才能享受到的种种“福利”。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已经不再需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而是可以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内外兼修。在这种环境下,平台与开发商之间的平衡关系也在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而发生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手游与国外顶级手游之间的差距在日益缩小。

  尽管中国手游多多少少背负着“山寨”的原罪,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零基础的情况下,想要快速与国际接轨,山寨是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做法。昔日Android能够迅速赶上iOS,其核心也在于“山寨”,从这一点来看,一味指责中国手游开发商只会山寨而丧失了原创精神并不靠谱。至少这种“山寨”最终给予了中国手游在不被国外手游产品压垮整个手游市场的前提下,以“走出去”的底气。

  除此之外,中国手游走出去,也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先进手游开发和运营规则被“引进来”。对于那些繁杂交错的手游发行平台而言,虽然可能会因此而经历阵痛,但对于整个中国手游市场而言,却是一件好事。正如同当年《植物大战僵尸:长城版》的热销让国外巨头EA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一样,如今中国手游在海外成功上架的事实也让不少后来者获得了难能可贵的经验。比如,风际游戏旗下的《三剑豪》与韩国Nexon之间的合作,不仅是风际游戏走出国门的试水之旅,更是Nexon代理中国研发的重度手游“处女作”。在这种互相试探的过程当中,国内国外的手游市场规则都会朝正方向推动。

  同时,中国手游的一些“潜规则”无疑也在走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影响着世界手游产业。当年《蓝精灵村庄》的红果系统层出不穷的BUG以及坑爹的收费模式,为游戏带来多少了非议?而现在不少手游却已经学会投其所好,挖空心思抛出各种IAP。由此可见,在中国手游走出去时,并非只是单纯地去适应世界市场,有时候世界市场会反过来因此而发生改变。

  从咿呀学语到奋起直追,中国手游终于开始正式参与瓜分海外市场。这也意味着也许某一天,中国手游市场也将成为顶级手游的梦工厂之一。而“China Only”也许也将变成过往,逆袭成为世界通用的手游收费规则之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