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明 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 我就愿意干下去

  • 来源:旅游新报
  • 关键字:梅明,公益,快乐
  • 发布时间:2015-03-03 16:04

  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墙上有一块大大的纸板,上面蝇头小字记录了服务中心自2010年到2014年8月的救助活动,密密麻麻。梅明坐在办公桌后,忙着在网站和论坛里发帖子,为下午将要举行的义卖活动积聚人气。“多发一些,看到的人多一些,这样也会有更多的人来参加。”梅明一边解释一边继续忙碌,电脑屏幕的光印在他略显疲惫的眼中,有着熠动的光辉。

  福利院送爱心,从此爱上公益梅明公益行动的开始是在201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重庆市山城义工志愿服务队在招募志愿者,当时的他是食用菌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自己还成立了果品经营公司,另外跟朋友合伙投资办了一家包装厂,正直事业的上升期。于是抱着回馈社会的目的,梅明加入了山城志愿者团队,而他的人生轨迹,也就在这一年开始改写。

  第一次正式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活动,是跟山城志愿者们一起去一家社区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福利院住着200多位老人,其中有几十个孤寡老人,梅明同这些孤寡老人聊天、下棋,看着老人们的笑脸,自己心里也有着大大的满足感。从福利院工作人员口中得知老人们平时很少吃到新鲜水果,他立马拿出手机让自己公司员工送了2000斤韩国蜜梨过来。

  一些老人舍不得吃,梅明就削好拿给他们,他说:“水果成本也就1万元左右,但能让老人们开心,我就觉得很有意义。”

  几小时山路,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随后在一次彭水县新场镇团结村5组和6组的调研活动中,他的内心受到了更大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他投身公益的决心。

  “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一部分村民住在山上,路途遥远,他们可能一年都下不了几次山。当时同行的有我的女儿和一个朋友,当地的村干部给我们带路。因为很少人走,山路几乎都看不见了,走得格外辛苦,我朋友和女儿走不动,只好返回山脚下等我。村干部也说,山路实在太远,不知道那些村民还住在山上没有,建议我放弃。但我还是坚持上去看看,几个小时的跋涉后,最后终于见到那几户村民,我就觉得我的坚持是对的。”虽然也是农村出生,但山上生活的贫困还是超出了梅明之前的想象,本来只是给他们送一些物质,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拿给了那些村民。

  彭水回来以后,梅明便决定,自己也要像其他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一样,更为专业地将爱心活动进行到底。不久,他建立了重庆爱心志愿者车队,充分利用网络的传播力量,让这个团队的人数和规模越来越大。在他的带领下,重庆爱心志愿者车队开展了大大小小一系列的慈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组织志愿者将所捐赠的物资送到救助者手中。

  耗尽积蓄,从没想过放弃

  梅明的爱心志愿者车队走得最远的是云南保山市施甸县,这里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再过去不远就是缅甸的国境了。得知当地各村小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他开始着手策划施甸县村小的支教活动。

  梅明说:“村小没有好的老师,没有课外读物,没有体育用品,孩子们的学习用具都很匮乏。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纪,我们送去了体育用具,帮他们建立起图书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志愿者带去了外边世界的知识,鼓舞了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信心。”

  支教活动是利用暑假的时间,为期40天左右,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志愿者们离开的时候,孩子和家长们依依不舍,挥泪告别的场景让他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动容。因此,2012年第一次施甸县支教结束后,2013年他又组织了一次。

  “第二年我们再去,云南大雨,路面涨水,爱心车队走得波折,中途转运了好几次,但我们都没想过放弃。”

  每一次的公益活动的组织,梅明都会自掏腰包,不仅要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群,还要为志愿者队伍提供基本的经费保障。后来,他索性不再管理自己的企业,于2013年11月在大渡口区民政局注册成立了重庆梅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起“爱心联盟网”和“社工网”两个公益网站专门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几年下来,因为公益活动,他几乎耗尽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但我不会放弃。”梅明很坚定地说道。

  “不放弃”已经成了梅明每次遇到困难时的习惯。彭水走几个小时的山路送爱心他没有放弃,云南支教遇到道路涨水他没有放弃,多年的公益活动耗光积蓄他更是没有想过放弃。

  精神上的爱心更加可贵

  “也会有艰险,我记得2013年六一儿童节开展的‘10所村小建立图书室、体育室’活动中,因为长期开车的疲惫和山路的危险,爱心车队的一辆车就差点驶出山路掉下山崖。”梅明回忆起几年来自己组织的无数次爱心活动,其中的苦和累早已淡化成他脸上轻松的笑容。

  有人说梅明很“傻”,为了做公益慈善,把自己的钱花光了不说,自己还搞得这么累。但真正跟他接触过,参加过他组织的公益活动的人一定会有另外一种评价,爱心企业家陈天佑这样说过:“只有梅明才能团结起这么多企业家,心甘情愿地去献爱心。他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只要我有时间就一定开车来参加。因为他什么事都第一个付出,不计回报,所以我们都相信他。”

  从组织公益活动到现在,梅明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本身不接受物资和现金捐赠,而是由参与者带到活动现场捐赠给受助人。“献爱心不能流于形式。”他说,“相比资金和物质上的捐助,精神上的爱心更加可贵,亲身来参与活动很重要。”

  访谈

  这么多次的公益出行给了你什么收获?

  梅明:其实越边远贫困的地方,人们就越淳朴,自然风光也越美丽。所以公益出行不仅仅是付出,也有很多收获,这种收获有人之间的感恩和信任,也有自然美景的馈赠。记得在云南施甸县支教过程中,当地老乡带我们去爬一座漂亮的大山,没有路,我们用刀劈开杂草和树枝往上攀登,最后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美景。回去后,他们每人吃了三大碗饭,我吃了五碗,是很好的回忆。

  家人对于你的公益事业是怎样的态度?

  梅明:因为做爱心车队和社工服务中心后,生活质量的确有下降,所以家里人嘴上也是有一些埋怨和不支持的,但行动上却没有让我掉链子。雅安地震时,我在灾区支援,我们一家老小就在重庆帮我筹集物质。社工服务中心一度遇到资金困难,我的父亲还拿出了他自己的30万存款来支持我。我很感谢我的家人。

  做公益慈善让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梅明:其实每次组织公益活动,我都有着很大的责任感,特别是抢险救灾的支援活动,志愿者们都是冒着生命的危险。比如说云南鲁甸地震后,我和志愿者赶赴灾区开展救援活动,在行进的路上就遇到了多次余震。

  搞了几年的公益慈善,我体会很多艰难,也感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快乐,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就愿意继续干下去。

  文|李竑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