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旧事 走进“失踪”的下半城

  • 来源:旅游新报
  • 关键字:失踪的上清寺,重庆,探秘
  • 发布时间:2015-03-04 09:00

  线路:东水门—湖广会馆—谢家大院—邮局巷—储奇门药材公会

  探秘时间:半天

  行程安排:东水门、湖广会馆、谢家大院互相比邻,参观完之后沿长滨路到邮政巷,看重庆老房子卜凤居。往上穿过邮政巷到达储奇门药材市场,参观药材公会旧址,中午在解放西路吃垫江石磨豆花。

  有一本《失踪的上清寺》讲的是重庆探秘,里面有这样一句解密的打油诗:“金碧台下波涛滚,八省商贾门重门。磨剑归时难用武,人微言轻宅井深。”诗中涉及的谜底就是重庆下半城的两处老建筑:湖广会馆和谢家大院。

  但重庆下半城已近“失踪”,旧城改造将它拆得七七八八了,幸亏,这几处老建筑都作为文物单位保护了下来。

  “人微言轻宅井深” 谢家大院无水井

  地址:渝中区道门口太华楼二巷2号

  谢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谢字绸庄老板的私宅。据说这位谢老爷是位开明绅士,把一个儿子送到了法国学建筑,因此成就了谢家大院奇葩般的建筑艺术。

  大院采用两层两进式布局,小瓦坡屋顶,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经过2008年开始的修复工作,现在已经焕然一新。来到院前,门楣上“宝树传芳”四个字清晰可见。大院有两道门,进入门内,一道镂空雕刻的“遮堂门”将大院分为了前堂和后堂。前堂主要用来待客和议事,后堂则是休息的地方。两侧是做卧室的厢楼。后院东西两侧据说本有偏房,翻修后未能保留。大院内部修饰极为奢华,据说在大院修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检查发现,被油污和灰尘覆盖的木雕表面的金箔几乎是纯金,工人不得不小心翼翼清洁复原。而整个院子内雕梁画栋,也仿佛无声诉说着昔日房主的富贵显赫。

  解放后这个大院收归国有,分配给了棉麻站。棉麻站的职工没地方住,就把这里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屋子,分给职工当宿舍。刘大爷以前就住这个院子里,搬家后偶尔会回来看看。“那个时候才热闹哦,人来人往的,哪个管啥子文物不文物。”刘大爷回忆道,“不过都说这个院子风水好,种啥子都能活。”墙缝瓦间迎风摇曳的花花草草无人打理,也的确是长得郁郁葱葱。

  有资料说修建谢家大院的主人送到法国留学的儿子叫谢修五,归来后在歌乐山山洞国民党陆军大学做教授,教建筑学。后来去了南京,在南京军事学院教书。如果说这就是指“磨剑归时难用武”的话,那么谢家大院是不是真有一口深深的老井,而这口老井又是不是真正地藏着秘密或者宝藏呢?

  关于谢家院子还真有个水井的传说,刘大爷讲得更神奇,说是大院一口水井里面暗藏着一条幽深的隧道,里面曾经藏过元末重庆大夏政权的创建者明玉珍国库里面的黄金宝藏。“只是传说罢了,不过院子里从前有个喷水池,池子里头种了一棵黄葛树,水是山泉水,自己往外流。后来为了多修点居民房,把池子填平了,黄葛树也砍掉了。”

  “八省商贾门重门” 湖广会馆戏台几重

  地址:渝中区长滨路芭蕉园1号

  “八省商贾”就是指的清朝时期在重庆最负盛名的八省会馆,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是清代重庆作为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重庆的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如今遗存下来的,就剩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重庆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而东水门内历来是会馆的集中地,清朝八省会馆有三所就这这里,分别是江南会馆、广东会馆和湖广会馆。其中广东会馆被改建成了学校,江南会馆则被拆除后建成了一片小楼房。唯有湖广会馆保留下来,吸收了原广东会馆的部分院落和戏台,几经维修翻新,现在作为重庆保存的唯一会馆建筑群对游客开放。

  其中禹王宫是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里最大的一处建筑,其建筑面积约占全馆的三分之一。重庆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禹王庙的台子,万寿宫的银子,山西馆的轿子,天后宫的顶子”。首句中的“禹王庙”正是指的湖广会馆,因馆内所供神灵大禹而得名。这“台子”则是说会馆宏伟气派,规模庞大,有“九重戏台,台台不见面”之说。曾经“八省商贾门重门”,如今却只有湖广会馆的“九重戏台”了。这些戏台通常三面外伸,两边有厢楼,是贵宾看戏的地方,台下的场地则供一般观众享用。戏台两边,供配乐人员使用的乐楼很小;檐下的额枋雕刻着“二十四孝”、《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故事及山水花鸟的环楼木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

  周边老建筑推荐

  卜凤居

  地址:邮政巷中段

  邮政巷全名叫做邮政局巷,曾经是人流不息的药材码头,来自云贵四川的药材都在这里集散交易,见证了重庆开埠的辉煌历史。邮政巷紧邻着重庆的老城墙,很多房子甚至直接修在老城墙上。巷里有很多曾经的药商豪宅,虽已破败,却也能看到旧时重庆的繁华痕迹。卜凤居就是这样一处,它是清朝末年重庆商会会长李耀庭的豪宅,又称“李楼”,小楼为砖木结构,两楼一底,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槽门上残留“卜凤居”三字。200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优秀建筑,值得一看。

  目前,因为旧城改造,邮政局巷老房子已经被拆除了,但卜凤居作为保护建筑得以保留。因为安全原因,大门用水泥封住,仅仅可以在楼外观望,遥想它的昔日风采。

  药材公会旧址

  地址:储奇门羊子坝l5号

  药材公会旧址,是一栋二楼一底的砖木结构的房屋,药材公会的外墙和门窗,既有西洋风格,又融入中国传统雕刻元素,整体建筑既精巧细腻,又恢弘大气。药材公会的大门依然保留着原样。迈入公会大门,迎面是一栋高大的砖木结构青灰色的三层仿欧式建筑。这幢三层楼高的洋房的二楼两端,雕琢有石狮子。设计巧妙的它们就是这幢楼房的排水口。一旦有水从张着大嘴的狮子口中排出,就形成了狮子戏水的场景。大楼底层为三个拱券造型的高大门洞,有四五米高,欧罗巴风格的大门,颇为精致,加之近百年的风雨洗礼,更显浓浓韵味,大门都有一丈多高。

  重庆药材行帮有本地的“药七帮”和外省的“药十三帮”之分,大致按经营品种和客商祖籍地域划分。为了沟通市场信息,协调内外关系,维护药材帮利益,经药材帮会首商议,1926年1月在储奇门羊子坝组建重庆药材同业公会,简称药材公会。药材同业公会规定药材业所有行栈店铺均为同业公会会员,凡药材进出重庆,必须由公会出具证明,否则办不了税,报不了关。同时,公会还为各药商提供福利保障,例如公会旁边的兴华小学,就是由公会为药商子女提供免费上学而修建的。

  文|李三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