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之广东省东莞市南社村--村子就是一座岭南风格博物馆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广东,东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04 12:18
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南社村,近年来成功走上了一条保护乡村风貌与发掘传统民俗文化结合的路子,逐渐培育起富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2014年12月12日上午10点,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一场阔别65年的民俗文化节活动在此重新启动。
这一天,村里张灯结彩,村民都穿上传统的服装。漫天的音乐、锣鼓声瞬间使得这条村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据统计,当天进入村子的客人超过15000人次,这座古老的村落被挤得水泄不通。这场加上“孝”元素的文化节连办了3天,一共有17项精心安排的节日活动,不仅让游客“任性”了一把,更让村民重温了一遍逝去的记忆。
“南社斋醮”传统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当时的南社原住居民用“做斋”的形式来祈祷上苍的庇佑。“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是很发达,大家就去请菩萨、巡游、拜神、吃斋,祈求身体安康。”今年79岁的谢树基已经记不清当时为什么要“做斋”了,留下的只是模糊的记忆。不过他没有想到,65年之后竟然可以再次看到这样的活动。
“南社村本来是东莞市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小村庄,自从2002年7月,南社村古建筑群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它慢慢成为珠三角的一块知名旅游招牌。”王荣梅两年前嫁给村里一个小伙子,现在是当地的一名导游。面对南社村取得的一些成绩,她也情不自禁地感叹,“今时不同往日”。
岭南“博物馆”
南社村距离东莞市中心区约18公里,离茶山镇中心区2公里,始建于南宋。它现在仍然是一座以谢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现在村里仍然有95%以上的村民都姓谢。”王荣梅告诉《小康》杂志记者。
走进村子,一股醇厚、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若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作为“世界工厂”的东莞竟然隐藏着一座保持如此完整的古民居群。
村里有一个大水塘,水塘的两岸,矗立着一座又一座的祠堂。堂前的柱廊,石造的立柱和横枋,屋顶上五彩缤纷的脊饰,不禁勾起人们对过往的追忆。大片的民居就“隐藏”在祠堂的背后,纵横的街巷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尽管有不少民居已经破旧了,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古村的原来面貌。
王荣梅告诉记者,南社村现保存有32座明清时代祠堂,250多间古民居,数目庞大,全国罕见。
王荣梅说,在东莞跻身“世界工厂”的时代里,一部分南社人抓住发展的契机,开办了各种“三来一补”加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富裕起来的村民已经不满足于老房子狭小的居住空间。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村民大量迁往村外的新居,只留下老房子里不愿意搬走的老人或者前来打工的外地人,有的干脆闲置不用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座古老的村落被保存了下来。
2005年,南社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又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当年又被广东省旅游局评选为“广东最美丽乡村”……至今,南社村获得的国家或者省级的荣誉多达十多项。
“很多古村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消失了,能够保存完整下来的古村落并不是很多,全国最多不过5000座。”在王荣梅眼里,南社村的一砖一瓦都体现了岭南的文化。简单的说,南社村就是一座被保存下来的岭南风格的“博物馆”。
“情怀”换金元宝
如今,南社村正在积极申请国家4A旅游景区。为此,南社村委设计出了精品游和深度游两条线路,除了基本的吃、住外,南社村计划将未来的突破点放在带有地域文化的体验性项目上,比如南社福粽、西米红豆粽、芋头糕、糖不甩、孖子团等等。
“还是那些老房子,还是那一块地,以前只能靠外出打工维生,现在只要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手艺,用心把村里的‘情怀’做出来,就能赚到金元宝了。”南社村支部书记谢柱成表示,每一个地方的古村落都在努力地发展自己的旅游业,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发挥好南社村的特点,方能提高竞争力。
“要发挥本地的文化优势,不能只在口号上。”东莞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文化旅游公司”)执行董事谢进球向记者强调,“现在村里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文物保护单位里面能否投放商业。”在谢进球看来,商业是展示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之一。
2012年3月,因为不忍心看到家乡的民居年久失修而坍塌消失,谢进球决定和南社村委合作,出资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本着“保护优先,科学利用,深挖文化,提升南社”的开发理念,积极对村里面的旧建筑、烂地进行了活化利用。两年多来,根据南社村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乡土人情、传统习俗,谢进球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富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旅游的路子。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重新修缮的民居倚水而建,几条流动的小溪围绕左右,满是青苔的麻石小巷在雨天里泛着光亮。小巷的左右是一栋栋古老的民居,茶肆、咖啡馆、餐馆分布其中。莞香文化展馆里正散发着特有的莞香,宁静怡人,令人神往。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能够把南社村打造一个高品质、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古村落文化展示区,将南社村乃至东莞市的特色都集中在这里,那这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岭南特色古村落了。”谢进球坦言,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
2014年底,谢进球精心打造的“生态旅游展示区”的面积首次超过一万平方米。“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绩。这原本只是个人的想法,现在变成了现实,是非常难得的。”谢进球说,未来两三年他将继续努力,整合周边的民居,使核心的景区面积再扩大一万平方米。
走入谢进球精心设计的“南社人家”,虽是重建,其古色古香的味道并没有减退。石雕还是以前的石雕,地砖还是以前的地砖,在这里不仅可以察觉到以往村民留下来的气息,还可以在民居里品尝当地特色的农家菜……据了解,“展示区”的员工主要是当地村民为主。在谢进球看来,让村民从村子的发展中受益,是激活古村的前提。
带头人的“委屈”
在此之前,谢进球也经受过一段不被理解的阶段。
自从谢进球和村里进行合作以后,经过半年的运作,村民还是不够理解,进展有点缓慢。村民的“口诛笔伐”让谢进球感觉有点委屈。为此,村委也曾多次把村民聚在一起开小会,试图让村民理解谢进球的工作。
“跟你一起做,我们有什么好处?”一村民直截了当地问谢进球。
因为“你们很多人在东莞打工,村里的老房子闲置老化,还不如租给我。你们还可以收些房租,我们免费给你修缮。以后过来的游客多了,村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大家都能得益。”谢进球回答他。
几次争论后,村民逐渐放心放手让谢进球试一试。令村民没想到的是,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谢进球就把村里面搞得风生水起,不仅成功举办了南社斋醮、南社元宵灯会等一系列具有南社地方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还活化了村里100多所古民居,同时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
谢进球坦言,虽然投资古村落回报率很慢,要整合各种公共资源也并非易事,但他还是一头扎进去了,只因相信“好风光”不会被辜负。
“过去村落以保护为主,并没有把村民纳入到古村落的建设当中。村民没有利用传统特色的东西吸引游客,这样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如果村民能够支持自己的工作,我们就能一心一意地做好本村的开发工作。”谢进球表示。
此外,资金问题也是横在谢进球面前的一道坎。记者采访当天,谢进球领着记者走访了村内有几处已倒塌的民居。站在断壁残垣前,他满是无奈,“房子是有灵性的,房内没了人气儿,便很容易倒塌。”谢进球表示,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有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民居倒塌。
“南社村现存近11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得到修缮维护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谢进球表示,目前仍然有接近500间民居需要修缮。
目前,东莞市、镇、村3级已累计投入保护资金4978万元,这些资金都用于村内外的基础设施以及对百岁坊、谢氏大宗祠等一批濒危古建筑进行修缮。
在谢进球看来,完全实现“留得住乡愁”的目标,任重道远。
本刊记者 陈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