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说尚无凭据 让染发剂家族成员出来走两步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致癌说,染发剂,美发店
  • 发布时间:2015-03-04 12:51

  春节将至,美发店的染发生意火爆起来,不少人纷纷旧发换新“颜”,希望“羊”眉吐气能从“头”开始。与此同时,染发引起过敏的案例也相应多了起来。于是,有人从一般人几乎从不细看的染发剂成分表中,揪出了几个“疑凶”,指控它们致癌、伤肝肾等。这些被揪出示众的成分都有哪些?它们真的是美丽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染发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

  染发,就是用染发剂改变毛发的颜色。据美国《大西洋月刊》1月号报道,人类对染料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用灰尘中的氧化铁来装饰住所、纺织物及身体,将其染成红色,后来他们也用这些物质来染头发。德国人曾用山毛榉木的灰尘和山羊脂肪混合,将头发染成红色。罗马帝国早期的妓女需要用黄发来显示自己的职业,除了戴假发之外,有小部分人会把植物或干果烧焦,用灰分制成溶液,再将头发浸入其中来染色。

  1661年,英国一套名为《艺术与自然的秘密》系列丛书,向人们介绍了将头发染成黑、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的方法。18世纪末期,意大利威尼斯的女性会顶着被碱液湿透的头发晒太阳,目的就是染得一头当下流行的金发。1907年,年仅26岁的法籍德裔化学家、欧莱雅的创始人欧仁·舒莱尔,开发出史上第一款合成染发剂。40年后,德国化妆品公司施华蔻推出了首个家用染发产品。如今,染发已经成为一桩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

  根据染色持续时间的不同,染发剂分为暂时性、半永久性和永久性三大类。

  暂时性染发剂活跃在工业化之前的年代,多是指甲花、番红花、姜黄、靛蓝、苜蓿等天然染料。受限于成分的化学性质和早年间粗陋的染发方式,这些染料的着色只有简单的覆盖作用,染发剂的颗粒较大不能通过表皮进入发干,只是沉积在头发表面上,纯属表面文章,区区一两波“水军”的冲击,立刻就能把头发颜色打回原型。

  相比之下,半永久性染发剂的有效成分可以部分深入发干,“保色期”更长一些,大约能撑过5~10次洗发水的清洁;永久性染发剂会在发干中引发持久性的化学变化,一旦染发完成,着色效果任由怎么洗发都能雷打不动,一直持续到新长出的原色头发完全取代了染色时的头发,染上去的颜色才算退尽。目前常见的染发产品大都属于这一类。

  按照现行国标《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的要求,中国境内在售化妆品范畴内的产品,包括染发剂、护肤品、洗浴产品、肥皂、牙膏等,都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中所有成分的中文名称。当然,这些名称大都稀奇古怪、艰深晦涩,消费者通常不会太刻意去了解它们。但随着需要遮盖白发和变换造型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一些因染发引起的过敏案例和其他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对染发产品安全性的关注。下面我们就以最流行的、依托氧化作用实现着色的永久性染发剂为例,来了解一下其中惹人质疑的几种成分。

  旧发换新“颜”分三步走

  对苯二胺(para-Phenylenediamine,简称PPD),也叫苯二胺、乌尔斯D、对二氨基苯,是这种染发剂的代表性成分,常温下为无色或淡红色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变暗,呈紫红色或深褐色,于19世纪60年代被发现。它是一种分子结构简单而对称的有机物,因两个名叫氨基的分子团位于苯环正六边形分子的对角而得名。对苯二胺是生产染料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关键中间体,染发产品里就属它的关注度高。

  化学上,分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两种物质碰了面,就如干柴烈火一般,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于是在染发第一步,具有很强还原性的PPD就被氧化性很强的过氧化氢,转化成一种名叫“对苯醌亚二胺”的产物。接下来,这个产物与染发产品中不容易被氧化的耦合剂成分相结合,再经过一次氧化作用,就构成了最终的染料。其实,经过第一步的氧化,PPD就已经具有显色效果,但“三步走”形成的染料分子要大得多,可以长时间停留在头发组织中。染出什么颜色往往取决于耦合剂的选取,如加些碳或氮之类的物质,得到的染色剂色彩要比单纯使用PPD更丰富。

  PPD确有一定实质性的健康危害。国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资料显示,急性毒性方面,大白鼠口服试验的半数致死剂量为80毫克/千克体重,依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属于中等毒性,值得提防。美国环保署也介绍,皮炎、刺激眼睛及流泪、哮喘、胃炎、肾衰竭、眩晕、颤振、抽搐和昏迷都是PPD急性中毒的症状。

  致癌未确认 过敏须提防

  至于传言称其致癌,我们不得不请出最有发言权的、世卫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该机构于1987年将PPD归为“3类致癌物”,意思是“不明确是否能导致癌症”。这个类别里的物质相当繁杂,有些是对人类和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都缺乏或有限;有些是缺乏对人致癌性的证据——虽能确定对实验动物致癌,但又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对动物的致癌机制不作用于人类;还有的只是没有归入其他类,便扔到了这里。拜这些状况所赐,3类致癌物的“成员”有四五百之众,也是5个分类当中最多的,既有苏丹红、三聚氰胺、金属汞、二氧化硫等已知的不良分子,更有茶、铁锈、胆固醇、维生素K、单宁酸这些物质。需要说明的是,一码归一码,物质的致癌性与毒性之间并没有必然关联。

  由此看来,PPD的致癌说难以成立,毒性虽不弱但易于规避,真正值得忌惮的是它的强致敏性。患者通常的反应是过敏性皮炎,轻者头皮红肿、刺痒、灼痛,重者头颈一带会发生肿胀,起水泡、流黄水、化脓感染,甚至致命也是“可以有”的,就看个人当时的身体状态了。

  原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现行《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对允许使用的93种染发剂原料制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其中PPD的两个兄弟——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以及二者的“子孙”(衍生物)因为安全问题,被列入了禁用组分名单,PPD和它的“子孙”是可以用的,在染发产品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6%,产品标签还必须标注“含苯二胺类”和一段警示语,即“对某些个体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应按说明书预先进行皮肤测试;不可用于染眉毛和眼睫毛,如果不慎入眼,应立即冲洗;专业使用时,应戴合适手套”。笔者曾到一家大型超市查看了几款供货量较大的染发产品,发现都规规矩矩做了相应的标注。

  显色剂也是关键角色

  在氧化型永久染发剂当中,显色剂——过氧化氢也是个关键角色。它在常温下是淡蓝色粘稠液体,与水混溶后则为无色透明液体,由于结构上比水分子多了一个氧原子,因此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的杀菌消毒实力不俗,听过它名头的人也相对多一些。用在染发剂中,它不仅能推动PPD和耦合剂的转化,还可以分解头发中的黑色素,带来一定的漂白效果,对深染浅、暗染亮的着色十分有利。暂时性和半永久性染发剂不需要过氧化氢作为显色氧化剂。

  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和刺激性,直接接触可谓有害无益,如果入眼,最坏甚至导致失明。但综合其利弊和实际用量,《化妆品卫生规范》还是允许使用的,与PPD家族相似,要求限量并标注成分和警示语。相比其他氧化剂,过氧化氢完成氧化任务后就化为水和氧气,不会给头发头皮留下“垃圾”。至于致癌性,过氧化氢也是3类致癌物,不必太过挂怀。

  几乎每个染发的人都少不了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仿佛进了卫生条件很差的厕所。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氨水了。它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挥发性强,又臭又毒还有腐蚀性,也是要避免直接接触的成分。听起来似乎一无是处,但氨水凭着自己的碱性,很好地承担着染发产品中充当碱化剂的工作:一方面染料的氧化机制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另一方面则使头发软化和膨胀,毛鳞片打开,帮助染料渗透到头发中。

  尚无纯天然成分染发剂

  既需要染发,又想躲开合成染发剂里这些不友好的成分,有人寄希望于“萃取天然植物精华”的植物性染发剂。这类产品的厂商往往围绕“没有合成染发剂的短处”进行宣传,价钱也高人一等。其中一种以指甲花(Henna,也称海娜花)叶片粉末为原料制成的植物性染发剂,号称“纯天然”“无刺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在售数量也不少。然而,早在2007年,原卫生部就发布文件,明确指出指甲花(海娜花)不得作为染发剂成分使用,同年实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也没有将其纳入“化妆品组分中暂时允许使用的染发剂”。

  其实为了染发效果,植物性染发剂同样要用过氧化氢配合达到染色目的。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款只含天然成分的染发剂获批。另外,“天然”与“人工合成”也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物质的毒性和刺激性等指标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更是个极大的谬误,纯属噱头,因为从简单的氧气、水到复杂的蛋白质、DNA,无一不是化学物质所组成。

  合格合规的染发产品,致癌性微乎其微,又属于审批比较严格的“特”字号化妆品,大体上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但其成分特性毕竟对健康不够友好,尽可能减少染发剂的用量和频次,是明智的。

  染发操作也应该遵照产品标签上的提示和说明书进行,对于有过敏史的消费者来说,皮肤过敏测试尤其应该受到重视:染发之前,先取少量染发剂涂抹在手肘或耳后,两天后观察涂抹部位,如果不幸出现红疹等异常,说明已试出过敏。考虑到过敏反应轻重难料,这时候就别执意染发了。另外,为了减少对头发的损伤,一年之内做永久性染发最好不超过两次。

  季天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