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与停车位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诺贝尔奖,停车位
  • 发布时间:2015-03-18 13:31

  岁末年初,是科技界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来的成就,也是各类奖励评定、颁发之时。适当的奖励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科学研究这类高价值的智力活动。我国目前有着从国家到地方等各层面的奖励体系,对科技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不过,奖项之外是否该附带过多、过度的利益,却值得探讨。

  当前,各类科技奖项中的确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本来只是表彰研究人员在特定领域探索、发明贡献的荣誉奖项,在现有人才激励和评价体制下,却被硬生生地附上了不该有的利益。比如,赢得荣誉后,获奖者往往由此还能掌握在学术资源分配、科研经费、学科发展上的话语权。一些单位为了激励科研人员拿奖,又给原本简单的荣誉添上利益的筹码。这种导向滋生的后果是,助长了科研的功利性取向,少了一些为科研而科研的痴心,多了几分为获奖而科研的用心。如此,手段成了目的,不仅与奖励的初衷相违,也终将有损科研活动的纯粹性。当荣誉面貌扭曲,手段压倒目的,激励、示范从何谈起?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这么一条规定:获得诺贝尔奖的教授,可以拥有一个专属停车位,放上独特的蓝色停车标识,其他车辆不得占用。车位是学校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唯一奖励,获奖者照样上课,照样做实验,照样申报、竞争课题经费。

  对于这个举措,伯克利校方的解释是:诺贝尔奖是荣誉,不需要用利益或特权来彰显,提供专属停车位就是对荣誉致敬。伯克利这个奖励看来并没有打击教授们的积极性。据统计,从这里先后走出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奖励科研、给予荣誉的用意在于营造尊重创造、支持科研的氛围和文化,对人员的表彰或对成果的肯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科研人员的热情。但形式多样的奖励,是保障、激励科研工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奖励背后与太多的物质利益挂钩,研究人员就有可能演变成为评奖而科研,而不是发自内心、追求愉悦的智力活动。

  如同专属停车位,这一象征性的荣誉撇开了与做学问不相关利益的联系,为维护科研工作的纯粹性,科研人员得以保持一颗淡定的心,留住那份对科学探索的虔诚。毕竟,哪怕是获得诺奖,也只表明在某一个细分领域的成就得到了学界认可,拥有发言权威,但绝不是功劳簿,更不是终身成就奖。

  在古希腊,奥运会优胜者最神圣的荣誉是戴上橄榄枝编织的花冠,物质方面的奖励永远是次要的,装点桂冠的不是闪耀的黄金,而是久远的芬芳。我国古人也早有“不以物伤性”的智慧。留住科研的初心,让奖励回归荣誉,避免附着的利益反客为主,这点值得我们深思。

  【原载2015年2月16日《人民日报·科技杂谈》】

  喻思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