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许多老年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手里有了一些闲钱也不仅仅满足于放在银行,而是想着去购买一些投资理财产品,不仅希望能够有所收益,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优越,同时也希望多接触和学习新鲜事物。
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信息渠道来源的闭塞,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在理财这件事情上并不理智,而是人云亦云,听到别人说什么好就跟风买什么,其实这种用“耳朵”理财的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老人理财需求大于年轻人
今年70岁的周婆婆想法很简单,一是能养老无忧,二是多留些遗产。于是,她听人劝,买了一些基金,希望能让养老财富多起来。
事实上,周婆婆的想法也得到了许多同龄人的支持。她所在的小区楼栋里,像她一样知道理财的老年人大有人在。“隔壁的陈爹爹已经有6年炒股经验,赚了许多钱。”
在心理学家看来,周婆婆这样的心态非常符合老人的理财心理。有理财机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中,55岁以上人群最关注理财信息,而25至29岁的人群只是偶尔关注。而接受调查的多数老年人均表示,老年人积极投资理财,可以弥补养老、医疗保障的不足,提升晚年生活品质。专家分析,老人退休以后就会有大量空白时间,难免产生空虚难捱的心态。因此,为了让生活充实起来,老人们就会寻找一些心灵寄托。“这种心灵寄托最好是长期的,又能时常产生兴奋点,从而形成一种生活需要。”张帆看来,理财就能满足所有条件。
“用耳理财”最易上当
如专家所分析的一样,周婆婆就对自己的理财习惯乐在其中,但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前几年基金涨势正好,她却因为钱被“套牢”无法追加购买,错失了不少赚钱的良机。“套牢”周婆婆的是老手段,银行存款变保单。
“2004年左右,我拿着10万元去银行存款,结果被工作人员带着买了一份保险。”周婆婆至今还记得,当时自己误以为工作人员为她推荐的是存款类的产品,但是利率比定期还高。谁知,等她把钱全部投入其中后,儿女们才发现,她所拿到手的是一份保险合同,从此,10万元钱就成了“盒中珠宝”,看得着用不了。“我后来才知道,这钱要到20年后才能拿出来,中途要拿钱就要损失不少本金。”周婆婆十分后悔,当初听一句“利息高”就成了陷阱的“猎物”。
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解释,与年轻人相比,老人更容易相信别人,尤其是“熟人”或者正规场所的工作人员,如银行、保险公司等。加上老人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只看中“高收入”而忽略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因此,一旦被理财师用专业术语“忽悠”昏头后,就很容易按照对方的意思去做。“不仅保险银行是这样,一些非法集资的陷阱也都是利用了老人这样的理财心理。”
Tips:
6个简单的理财技巧
1、记账。理财的第一步是要清楚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尤其是支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是要知己,弄清楚每月收入多少,花费多少,在哪些方面花费较多,能结余多少。手写账目可能会比较麻烦,可以采用电子记账的方式,现在有很多记账类的APP,大家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
2、设置好资金配比。通过记账,能很好地了解每月资金的流动情况。然后就可以把每月的收入按需分配,一部分是日常花费,主要是每月支出的费用,比如房租、饭费、娱乐费等等;一部分是应急费用,以应对突发情况;一部分是闲散资金,可以用来理财投资;如果要买保险,还需要分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投保。
3、选择合适的产品。做任何投资,都要量体裁衣,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需求来选择适合的投资理财方式。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可以选择一些低风险的理财方式,如银行储蓄、国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等;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可以选择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如股票、外汇等。
4、分散投资。“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也是一样,要分散投资,选择多款适合自己的产品进行投资。分散投资不是为了消除风险,而是为了降低风险。
5、不盲目冲动,不跟风。理财要冷静、理智、沉着,不可盲目冲动,也不要跟风,自己不熟悉的产品千万不要投资。理财投资最忌讳人云亦云,偶尔可能会因此而赚一笔,但最终可能输掉好不容易赚来的钱。不明不白赚来的,必定会稀里糊涂地输掉。
6、投资赌博。理财投资并不等同于赌博,也不可能有一夜暴富。区分投资和赌博的最大特征就是理性,就是说知道钱赚到什么时候应该满足,亏到什么时候就应该停止了,做到适可而止。(王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