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脱口秀的演进方向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中国式脱口秀 演进方向
  • 发布时间:2010-07-07 09:08
  我希望用更多互动的方式,和大家探讨对湖南卫视或者对《天天向上》节目的看法。

  首先我们看几个收视率比较高的国外脱口秀,先看一个非常老牌的在美国红了15年的脱口秀《Late night》。

  这个节目非常有生命力,但没有办法中国化,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和政治时事有关,而且对政治人物的调侃非常过分。我觉得目前国内比较像纯粹脱口秀节目的,可能只有周立波脱口秀,但是从我的直觉和我做脱口秀节目的经验来看,这个节目不能放在黄金时段,因为美国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保护幕后写手的权利,但是中国没有。

  我觉得周立波具备非常出色的脱口秀主持能力,然而是否有合适脱口秀的机制我很担忧。

  这个美国节目,幕后的写手有20来个,他们找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甚至有很多政治性话题,然后每人写一小段,最后由总编来串联。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写的东西保证原创。

  美国大量看似无聊的脱口秀,开场白一定是编剧写就的。美国明星给别人颁奖或者领奖时妙语连珠,就是编剧写好的。国内的脱口秀节目或者访谈节目如果要发展,一定要重视写作人才,编剧非常重要,一定要给他最优厚的工资,保障他们的创造力和原创性。

  国内要做这种脱口秀的话,第一,如果是单人式的,千万不要放在黄金时段。第二,如果团队非常年轻、没有电视经验,千万不要尝试,但一旦开始做,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多年后,你将拥有无可复制的团队。

  国内脱口秀节目的春天刚刚开始,一定大有可为。我建议大家向黄金时段进军,《天天向上》实际上是一档台里原本要放在晚间时段的节目,我们把它做成了黄金时段的节目。

  脱口秀节目黄金时段化、本土化,就要了解内地观众的特点。比如中国人爱热闹,爱看歌舞,一大堆人跳舞中国人爱看,收视率会上去。

  关于嘉宾选择,我坚信草根嘉宾一定比明星更具生命力。《天天向上》有7个主持人,最少的时候5个,所以台本不需要很细致。当然,每次录完节目以后我们会跟主持人沟通,作为主持人,就怕你不告诉他怎么办。

  《天天向上》节目组有33人,包括实习生,这中间不包括主持人。

  主创大概10人。我们每半个月录两期节目,每期节目,从选题到嘉宾选择,到台本撰写,录制,然后到精编,是两三个人分组完成的。完成了以后交给后期组润色,加工。编导按个人兴趣报选题,最后我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录。作为一个制片人和导演应该多变,因为观众很多变。

  做脱口秀节目,你会发现导演的专业化并不那么重要。我们组导演真正学电视的是极少数。非电视专业的人非常有想象力,没有固定在某一个框框里。

  《天天向上》的商业化是秘密,我只能说我们已经进入商业化运作,但不能说如何运作。

  我以前喜欢做导演,不喜欢做制片人。但我慢慢发现导演和制作人以后将是非常令人艳羡的工作,随着市场越来越完善,我们的劳动会受到更多保护,受到更大的尊重。

  《天天向上》每期预算是13.7万,这个费用包括了主持人劳务、嘉宾劳务和交通费,所有服装、道具、音乐、以及栏目聘用人员包括实习生的劳务,但主创是台聘人员,由台里发放薪酬。

  中国要有纯正的美式脱口秀还要过渡20年。《天天向上》是脱口秀节目的中国化,不太像脱口秀,更像综艺节目。

  我觉得,无论电视剧还是电视节目,包括新闻节目、脱口秀,制作水平最高的还是美国,这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学到的。

  此外,我们在和日本同行合作的过程中,深深地钦佩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日本同行到了50多岁反而是职业的黄金期,专业化非常高。台湾最好的导播也大多是50多岁的,而且深以其职业为荣。

  我的梦想是到了50多岁还是一个专业的制作人。

  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湖南卫视及其他电视台都没有解决好,为什么现场观众的声音永远做不到像美国脱口秀那么真实自然,是不是在业务水准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作为总导演,还应该为整个团队拓展更大的空间。如果把自己锁在有限的平台上,人才会流失,而且容易“被山寨”。制片人要让节目充满生机。在《天天向上》之后,我们台延伸出了《百科全说》,这就是生长点。包括跟日本同行或者跟美国同行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带来了节目内容,而且让我和导演有机会向具有更高专业水准的同行学习,这是特别好的一件事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