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IPO把脉及二季度预判:任性IPO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IPO
  • 发布时间:2015-04-13 09:01

  4月2日,证监会一日下发30家IPO批文的高速发行节奏令很多投资者侧目。事实上,监管层对IPO发行提速的意图在今年一季度已然显现。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A股市场IPO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融资额环比均实现翻番。

  受到相关政策的制约,新股的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并未水涨船高。今年一季度,70只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格为14.09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1.6倍,较去年的平均水平有所回落。

  很多新股低价发行,其一旦上市,即成为市场的“宠儿”。今年上市的新股,除申万宏源外,在上市首日个个都实现了顶格涨停,达到44%的限定涨幅。上市后股价均较发行价实现了翻倍。其中46只新股上市后涨幅超过两倍,约占总数的2/3。

  尽管新股上市后动辄翻倍,但《投资者报》对这70只新股2014年的业绩研究发现,其中有21只股票的净利润在2014年下滑,占比三成。其中,蓝思科技更是大幅下滑超五成。

  今年一季度上市的中文在线连续创下22个涨停板的纪录,直追兰石重装上市后曾创下的24个连续涨停的A股纪录。但与股价狂飙相比,其业绩增长难言支撑。

  IPO发行正驶入快车道。

  随着牛市进行曲的唱响,证监会下发IPO批文的数量骤增。4月2日,证监会核准了30家企业的首发申请。这是今年以来,证监会下发的第三批IPO批文,也是数量最多的一次,此前两批批文的数量分别为20家和24家。

  尽管外界对IPO提速早有预期,但是一日下发30家IPO批文的高速发行节奏仍令很多投资者侧目。事实上,监管层对IPO发行提速的意图在今年一季度已然显现。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A股市场IPO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融资额环比均实现翻番。

  受制于政策约束,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格并未随股指的上涨、市场估值的提高水涨船高。《投资者报》统计发现,一季度新股发行价和市盈率与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

  相对偏低的发行市盈率,令上市新股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一季度上市新股股价悉数实现翻倍。其中,传媒股中文在线拔得头筹。今年1月21日上市的中文在线创下了连续22个涨停的纪录。

  股价上涨最终需要业绩支撑,但《投资者报》通过Wind数据统计发现,这些在一季度上市的新股中,有三成2014年业绩出现下滑,其中,业绩下滑最厉害的是近期上市的蓝思科技,该公司董事长周群飞借上市一举成为国内女首富,晋身女首富和业绩下滑超五成相连,成为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

  发行提速:首季发行规模翻番

  环比翻一倍!今年一季度的新股发行可谓任性。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剔除换股上市的申万宏源,A股市场上共有70只新股上市,累计融资482亿元。

  这样的发行节奏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交易日就有1只新股发行上市融资,上市新股平均每个交易日从资本市场抽血超8亿元。这是由于一季度包括元旦假期和中国传统节日春节长假,全季度仅有57个交易日。

  与其他季度的发行规模对比,今年一季度的发行节奏提速也可见一斑。

  同比来看,2014年一季度,A股市场共有48只新股上市,累计募资224亿元,据此计算,今年一季度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6%和115%。

  环比来看,2014年四季度,A股市场共有33只新股上市,累计募资240亿元,无论从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金额来看,今年一季度的IPO环比均翻倍。

  分地区来看,浙江、江苏和北京占据前三宝座,其中浙江省由于中小企业众多而拔得头筹,上市新股数量达到13只;江苏紧随其后,有10只新股上市;在京企业则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有9只新股上市。三地的上市新股总数几乎占据一季度新股总数的半壁江山。从募资总额来看,上海、北京和浙江则位居前3。上海能跻身募资额第一,得益于一季度募资额最大的IPO东方证券注册于该地。

  “三高症”缓解:平均发行市盈率22倍

  A股市场牛市崭露头角,两市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额骤增,但受到相关政策的制约,新股的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并未水涨船高。

  给新股的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划定红线的这一政策出台于去年4月28日。斯时,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发行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发行意见》在此前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增加了5项内容,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有关发行市盈率的“25%规则”。所谓的“25%规则”是指新股发行市盈率原则上不应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25%。

  该政策出台后,2014年4月后发行的IPO绝大多数都不敢超越这一政策红线,该政策也令长久以来IPO“三高症”得以降温。

  在证监会新政下,新股的发行价和发行市盈率都大幅降低。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4年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3.9倍,2014年4月新政出台后,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降低至20倍,这一数字创下了2006年以来的新低。

  在IPO市场火热的2009年~2011年,两市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动辄在四五十倍,有的甚至超过百倍。

  今年一季度,70只新股的平均发行价格为14.09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1.6倍,较去年的平均水平有所回落。与去年四季度平均14.35元的发行价和21.7倍的发行市盈率相比基本持平。

  与新政发布前的2014年一季度相比,出现大幅回落。根据wind数据统计,去年一季度新股平均发行价格和平均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3.26元和29倍。

  从单只新股来看,一季度发行的70只新股中,只有两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略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它们是春秋航空和宁波高发。

  其中,春秋航空的发行市盈率为22.96倍,较行业PE高出8%。这家公司是国内首批民营航空公司之一。

  宁波高发的发行市盈率为19.4倍,较行业PE高出8%。这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主要产品为变速操纵器及软轴、电子油门踏板等。

  恰逢牛市:上市后悉数翻倍

  在新政限制之下,很多新股低价发行,其一旦上市,即成为市场的“宠儿”。今年上市的新股,除申万宏源外,在上市首日个个都实现了顶格涨停,达到44%的限定涨幅。由此可见市场对新股的追捧程度。

  与此相比,在去年一季度,即新一轮IPO开闸后不久,市场上还有部分新股上市后未触及44%的限定涨幅,如陕西煤业、炬华科技、海天味业等。其中主板上市公司陕西煤业上市首日涨幅只有13.75%。

  伴随着大盘的高歌猛进,今年一季度上市的70只新股的市场表现均不俗,其上市后股价均较发行价实现了翻倍。其中46只新股上市后涨幅超过两倍,约占总数的2/3。3只股票的涨幅更是超过5倍,包括中文在线、再生科技和博世科。

  继去年四季度出现“两市第一妖股”兰石重装后,今年一季度上市的中文在线成为另一大“妖股”。该股上市后连续创下22个涨停板的纪录,直追兰石重装上市后曾创下的24个连续涨停的A股纪录。

  1月21日,中文在线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国内“数字出版第一股”。截至4月8日,中文在线股价收于71.71元,市盈率已近200倍。

  随着年报的披露,兰石重装的暴涨秘密揭晓。公司称其2014年净利润为4.3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倍,同时公司表示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2015年经营目标收入为18亿元以上。

  那么中文在线的上涨是否有业绩支撑?其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0.46亿元,同比增长1.6%。目前,公司收入构成分为三大块:数字阅读产品、数字出版运营服务和数字内容增值服务。最后一项正在逐步成为公司业务的新亮点。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3年,公司数字增值服务复合增速接近100%;2014年上半年,此项业务的收入占比达14.4%。但即便如此,从其目前的业绩来看,也很难支撑当前的股价。

  行业分化:券商股融资额第一

  分行业板块来看,证券公司是一季度IPO募集额最高的行业,达到146亿元,约占一季度总募资额的三成,雄踞第一位。

  该行业内有两家证券公司上市,其中融资额最大的为东方证券,其融资总额为100亿元,占一季度总融资额的1/5。其次为东兴证券,共募集资金46亿元。

  汽车零部件行业则紧随其后,IPO募资额为31亿元。此外,专用设备、化学制品、文化传媒、航空运输、互联网传媒等融资额也位居前列。

  与此相比,另外一些行业的融资额则小得多,畜禽养殖、旅游综合、白色家电等行业的融资额均不到3亿元。

  今年首季融资额最多的为东方证券,该股于3月23日上市,上市后一路飘红。截至4月8日,其上市后累计涨幅已超230%,股价则由发行时的10.03元攀升至33.23元,市盈率为75倍。

  从股价和市盈率来看,在当前上市的22只券商股中,东方证券的估值并不便宜。这和其流通盘较小有很大关系:该股流通股本为10亿股,在22只上市券商股中排名倒数第三,仅比东兴证券和西部证券高。

  不过,与其流通股本相近、2014年净利润也实现翻倍的国信证券股价为27.94元,市盈率为46.5倍。由此也可以看出,东方证券的估值相对较高。

  业绩表现迥异:近三成业绩滑坡

  尽管新股上市后动辄创下十几甚至二十几个涨停,但是这些新股的业绩表现却迥然有别。

  《投资者报》对这70只新股2014年的业绩研究发现,其中有21只股票的净利润在2014年下滑,占比三成。这意味着,几乎在每3只新股中就有1只2014年净利润下滑;45只股票净利润同比上升,约占65%;剩余的4家未公布2014年业绩状况。

  尽管业绩增长的公司占多数,但是业绩出现高增长的公司却寥寥无几。仅有3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增幅超过50%,包括东方证券、东兴证券、天孚通信。

  不难发现,上述三家公司中,有两家是在主板上市的券商股。受益于牛市中的天量成交以及券商创新业务等,这两家券商股的业绩在2014年均轻松翻倍。这些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其市场表现也很靓丽。

  与此相比,大批在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且标榜高成长性的公司,其业绩表现却与市场预期大相径庭。

  业绩下滑最厉害的公司,即是今年3月登陆创业板的公司蓝思科技。其2014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超五成。

  这家曾在资本市场斩获数个“第一”的公司,其业绩却在一季度的新股中拿了一个倒数第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高端显示屏触控功能玻璃面板企业,蓝思科技被称为创业板的巨无霸。招股书上显示,蓝思科技2014年营收超百亿元,净利润高达11亿元。其在创业板创下的纪录包括:营业收入第一、净利润第一、资产总额第一、首发上市总股本第一、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第一、董事长薪酬第一。

  强烈的数字对比,让蓝思科技在上市前后引起市场诸多非议。如公司董事长从打工女变身国内女首富,公司依赖大客户苹果和三星以及公司股权集中等。

  根据公司解释称,其2014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毛利率的大幅下跌,其中主打产品手机防护玻璃毛利由31.68%下降至22.35%,下降7个点。

  而蓝思科技的大客户依赖症也令市场担忧。2014年美国著名的蓝宝石生产商GT,因苹果新产品未使用蓝宝石而宣告破产。而蓝思科技是以玻璃盖板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如果失去苹果这一大客户,公司有可能深陷困境。

  除蓝思科技外,还有几家新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不佳。如济民制药,2014年净利润下滑29%,西部黄金预计净利润下滑20%~40%,昆仑万维预计净利润下滑24%,五洋科技预计净利润下滑19%。

  其中,西部黄金的业绩尤其令人担忧。2013年国际金价大幅下跌,这令多家矿山型黄金上市企业业绩遭遇腰斩。在此背景之下,以黄金采矿、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西部黄金的业绩也出现大滑坡。其2013年净利润下滑了近六成。2014年黄金价格依旧在低位徘徊,从业绩预告来看,其2014年业绩依然难言乐观。

  伴随一季度IPO发行落幕,二季度的IPO帷幕渐渐拉开,新股上市的故事将继续演绎,主角是谁?玄机又将何在?请看《二季度120只新股待发,23家业绩下滑须警惕》(见P9)。

  《投资者报》研究员 杨秀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