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迹演员造成损失谁买单?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好莱坞,奥斯卡,担保
  • 发布时间:2015-04-17 15:50

  国内影视界“方法论”

  4月1日,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召开,“禁劣令”成为关注焦点引发热议,其蝴蝶效应正在蔓延。

  《一个勺子》《道士下山》《捉妖记》等影视作品纷纷因演员涉毒给制作方、投资方带来经济损失,并上档受阻。在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禁劣令”的实施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在政策日臻完善的同时,行业规范及评估体系、第三方担保等亟待跟上步伐。

  正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所言,重拳出规则,“禁劣令”在短期内可能会给一些企业带来损失,但就长远来看,只要把握得当,该政策必将助力行业更好构建共识及规范。

  前太合影业总经理、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客座教授韩小凌认为,“这是一个契机,好像1918年爆发的欧洲流感,虽造成重大危害,但也促成了全球流感疫苗的研发,只要用科学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劣迹艺人’现象可能带来正面的行业影响。”

  行业协会督促自律

  “出现劣迹艺人问题,大家都很关心,反过来也说明我们整个行业还有提升空间,该问题的凸显将倒逼行业改革。以国外市场来说,导演工会、编剧工会,或者是演员公会,这些协会、组织在维护成员权益的同时,也会要求其自律。就国内现状而言,行业内相关协会并未发挥约束和维护权益的作用。艺人劣迹行为带来的损失,不应单纯让产业链上下游的任何一环承担全部结果,应是整个行业的责任。”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佳勇表示。

  在国外成熟市场,如美国、韩国,行业协会均得到来自法律和国会的授权,使其能够行使对艺人的监管职能。一旦有艺人触犯法律或规则,协会将按照行业规范对其进行惩罚。

  “对艺人的管理应该实行综合治理,除了广电总局牵头管理外,可以给行业协会授权,让其对演员进行约束和日常管理。”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表示。

  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必须打破现在行业内的潜规则。”尹鸿强调,当前要务是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和行业道德准则,要成为行业共识。

  对于“禁劣令”是否过于严厉,尹鸿认为只有行业整体感受到压力,才能使包括艺人在内的各个环节都正视问题。对于吸毒等问题,行业不能再睁只眼闭只眼,也就是所谓的“重拳出规矩“。但同时,他也希望政策层面能够给艺人和作品机会,如劣迹艺人并非为主演的作品可适度“放行”,劣迹艺人在经过专业部门验证已改过自新可以重回岗位等。

  对此,尤小刚与导演刘江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毫无疑问,作为公众人物,艺人首先要洁身自好。“禁劣令”的初衷是以行业的规范和繁荣为本,对于劣迹艺人也要给出路和自新机会,考察他或她在一段时间,如几年时间内改正的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认为预警重于一切,但事件发生后,如何更有效引导舆论走向也值得深思。其他领域的成功案例或许能带来启发。例如,2011年高晓松因醉驾获刑事件。对此,资深影业观察人周黎明表示,“当时社会上酒驾、醉驾屡禁不止。高晓松被羁押后,包括媒体导向以及他个人的态度,都促使整个事件往正向发展。无论对于维护法律尊严、还是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以及高晓松个人的形象再造都是好事。”

  周黎明还表示,“目前,劣迹艺人现象刚刚涌现,法规制定也启动不久,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需要时间实践和调整。”行业迫切呼唤“禁劣令”的细化与升级。尤小刚认为,“发现艺人有劣迹问题后进行惩罚是正确的,但不应将惩罚延伸到之前的作品及相关企业;应该依据劣迹的程度进行区别对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层面的处罚,希望升级版的“禁劣令”既能以儆效尤又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以成熟运作的好莱坞为例,有针对艺人的评估体系,有保障投资方和制作公司利益的完片担保,完整的产业链条将整个成片过程可能遭遇的风险降到最低。

  筹建艺人综合评估体系

  “对制作公司而言,劣迹艺人带来的风险无法规避。目前,确实有不少制作公司都会与合作演员签订相关条款,但我认为条款防君子不能防小人。他(她)即便签了条款,仍因吸毒等行为被抓,制作公司怎么办?已经投入很多,演员个人根本赔不了。”慈文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魏丽丽表示,制作公司在找演员时,只能擦亮眼睛,多了解他的过往,在合同条款上尽量严谨。

  “一泡尿”(吸毒尿检)没了几千万确实可惜,但如果你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可以提前预防,结果自然不同。

  在冷凇看来,请任何演员加盟节目都有风险,包括人身意外、突发疾病、突发状况、不可抗力等等。但一味建立严格合同和对艺人的高额罚款制度也不现实,因为顶级艺人可以选择不接受。

  因此从行业长远发展来看,“我们有必要建立公开化透明化,具有科学依据的艺人综合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冷凇透露,目前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正在筹建该体系,并引进好莱坞艺人评估方式,如是否聘请一位艺人、以何价位邀请、合作风险等等,都会有相关的科学指数和大数据作为指导,艺人的“学,闻,趣,情,益,技”等综合表现均会纳入其中,从而对演员在道德法规、市场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更科学的判断。

  第三方担保搭建屏障

  众多业内人士表示,与其他行业一样,影视业的市场风险应联合金融保险界跨行业分担。在对所聘艺人进行详细风险评估的同时,应引入第三方担保制度,确保对各方利益形成更有效保障。

  “如果艺人有过劣迹,投保方就会提高投保费或者干脆拒绝,参照保费高低,片方在艺人选择方面很容易作出有效判断。”韩小凌认为,引入金融风险控制的手段将帮助行业进入良性状态。“这在国内影视行业是值得探索的新领域。目前我国影视行业环境相对封闭,有意外状况都是自己抗风险。如果借鉴国外体制,前期就有保险行业进入,首先可以规避很大程度的风险;一旦有突发状况,也可以获得补偿。”

  2015年伊始,世界著名完片担保公司Film Finance落户上海自贸区,为业内风险控制带来利好消息,然而至今大部分国内影视机构仍持观望态度。“这首先与行业对新生事物不了解与不适应有关,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个行业自身特性造成的。金融行业需要量化的、逻辑性的计算,影视行业更多是做感性的判断,被要求提供数据时,也不习惯进行配合。”但韩小凌对此持乐观态度,“第三方担保是迟早的事。目前影视业这么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金融投资会进入,必须规范化,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利益最大化。”

  【“禁劣令”】

  2014年9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有关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剧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传播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坚持正确导向,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不得制作、播出以炒作演艺人员、名人明星等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看点、噱头的广播电视节目;暂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广告节目、网络剧和微电影等。

  英国制片方如何规避艺人风险

  一场奥斯卡音乐会即将开始,摇滚歌星机场运毒被捕如何继续?一部影视作品上映前人气组合爆出吸毒丑闻损失谁承担?一位金像演员涉嫌殴打女友影响发行长尾,如何避免?

  在英国,这些演员丑闻已经殃及了作品的商业价值,事发东窗时再划清界限,宣布解约造成的损失无从追讨,而事前排查与规避制度至关重要,那么英国制片方如何处理呢?

  事前排查。在挑选艺人的时候,不仅考虑明星的知名度,还会对他们以往品行进行调查,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之前拍摄影片的表现等,尤其是确保他们声誉符合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在演出开拍前的这些排查,能有效避免事发后动用合同条款的尴尬场面。

  工资浮动。明星的知名度未必与配合度、美誉度成正比,英国的制作公司已经从最开始的追逐明星大牌,转变为寻找与作品关联度最高的明星。并且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分为保底金额与浮动工资,后者会随着影片的收视成绩与演员表现有所不同。除了片酬之外,演员还会分到不同比例的票房分成,这个比例可能高达25%,后续的收入也将对明星有一定的束缚。

  合同约束。在协议中,制片方会注明和职业道德有关的禁忌事宜条款。如果艺人违反了这一条款,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有权终止合同。禁忌内容包罗万象,从艺人遭遇重罪指控,到明星本人个人丑闻对影片发行造成的负面影响等。明星是影视作品中花费很多的部分,演员在影视作品中越重要,条款也越为严格。

  保险赔偿。在英国,保险是成熟的电影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一部普通电影的完片担保收费为影片预算的2.5%,为了让一个拍摄项目变得更能“被保险”,保险公司甚至可以决定演员的选用,并根据电影项目的预算和拍摄难度有所调整。曾巨额赔付“泰坦尼克号”的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为妮可·基德曼拍摄的电影《红磨坊》《战栗空间》分别支付了右膝盖损伤300万美元与5400万美元保险赔偿。之后,在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提出由妮可·基德曼出演第三部影片女主角时,该保险公司将她右膝盖的保险额提高了20%,一度造成没有电影商敢找她拍戏。这就是电影保险的威力。

  法律制裁。英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最为严厉的一种民事责任形式。起源于1763年英国法官LordCamden在HuckleV.money一案中的判决,又称示范性赔偿或报复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做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的赔偿。前BBC音乐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性侵案,使得BBC陷入世纪声誉危机。对这件艺人丑闻事件,英国高等法院批准了向受害人赔偿300多万英镑的计划。该性侵丑闻受害者,将可以在萨维尔本人遗留的财产、BBC和英国全民保健系统(NHS)中拿到赔偿。

  协会监督。英国电影协会(简称BFI),是个旨在推进大众对英国电影了解,推动英国电影电视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在官方网页上对成员行为进行了详细约束,最终解释权归协会所有;英国文化协会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去年在网上发布了签署的一份道德契约——《伦敦声明》,尽管不是直接约束艺人,但是这种方式也值得借鉴。(编译/刘旸)

  美国如何扫除劣迹艺人雷区

  劣迹艺人就像雷区,在影视业内引爆的后果,轻则相关影视作品延期上映,重则连累片方上亿资产损失。在影视工业发展成熟的美国,时有明星因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登上媒体头条,社会和媒体对他们的态度也是零容忍,有的明星甚至因“恶行”毁掉前途;美国成熟的完片保险制度会在项目初期为影视公司“扫雷”,降低投资风险;片方与明星们签署的“道德条款”也会明令约束艺人行为,若出“问题”后者将承担赔偿责任。舆论攻伐以及事前预防、事后补救等措施,将明星“出丑”株连影视公司的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

  舆论压力限制星途

  在美国,大约有8%的青少年吸毒或曾吸过毒。影视、歌坛和体坛明星染上毒瘾后,有关部门只会勒令他们戒毒,但不会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法律惩罚。但是,“瘾君子”一旦被媒体揭露出来,美国公众就不能容忍他们的吸毒行为,他们就会失去粉丝。

  大家可能还对《小鬼当家》系列里精灵古怪的小演员麦考利·库尔金(Macaulay Culkin)印象深刻,殊不知这位童星少年成名后就染上毒瘾,吸食海洛因,还曾三次被判缓期刑狱并勒令罚款。尽管他最终成功戒毒,但演艺事业遭受严重打击。

  公众对艺人的行为严格要求,但只要吸毒明星以实际行动痛改前非,公众也会渐渐原谅他们。要恢复自己的声誉和职业生涯,明星通常需要2-3年时间,要远离任何毒品,有改过自新的好表现。

  2006年,好莱坞著名影星、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梅尔·吉布森因醉驾超速被警察拦下,被捕时还侮辱警察,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发舆论一片哗然,随之而来的便是商业合同被“暂停”,演艺事业跌入低谷。后来,吉布森在不同场合向不同团体反复为自己的行为道歉,花了2年时间才恢复了声誉。

  保险评估提前预警

  很多西方国家都在执行一项国际惯例——“完片保险”担保。完片担保最早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好莱坞片场,其作用是担保一部电影或电视制作,能够按照预先对作品形态的基本约定,在预定时限及预算内完成拍摄,并送交发行方。因此完片保险不仅要求影片能够顺利杀青,还要保证影片顺利上映。

  完片担保大大降低了电影产业领域的投资风险。除此之外,美国一些独立的电影制作公司需要获得银行融资申请,必须请保险公司担保。因此大部分电影制作方都会选择在投保的情况下才拍电影。

  完片担保机构不仅要充分掌握影视生产流程,还要对剧本质量、资金筹集、主创人员能力素质、制片方操控能力、后期发行收益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评估,对影片制作过程进行监控,及时监督控制财务状况。

  明星是影视剧投保的重点。从影片开拍立项之时,担保公司就会对艺人进行系统评估,根据演员的过往成绩、劣迹以及演员主创的星座、性格进行全方位分析。明星一旦有劣迹上了保险公司的黑名单,担保公司就不愿为其投保,片方只能更换演员或者另谋出路。不少“劣迹艺人”会被排查掉,根本不会进入拍摄候选名单之中。有时,担保公司甚至还有换掉制片人的权力。

  1996年电影《性书大亨》拍摄期间,由于女主角科特妮·洛芙有吸毒前科,保险公司便要求洛芙每周必须接受毒品检查,否则不予提供保险。

  完片保险所需资金一般占电影投资的2.5%。花2.5%的钱,效力却很大,既可以强化对明星的约束,又可以尽量保证资金额度。现在好莱坞的完片保险制度已经无孔不入,电视及电影公司在尽最大努力降低因为演员和意外带来的对作品的伤害。

  “道德条款”约束艺人自律

  好莱坞电影制作中有一种合同叫《演员雇佣协议》。其中就包括陈述与保证条款,主要是演出方必须就他的档期、演出水平、诚信道德做出保证。这一条款被称为“道德条款”(moral clause)。

  道德条款一般作为明确的条目写入商业合同中,甲方以此来约束和禁止乙方的个人或团体行为。协议规定,乙方必须保持正面公共形象,谨慎个人行为,避免因违法行为或道德丑闻致使名誉受损从而影响合同正常履行,使甲方利益受损。道德条款多见于影视公司与演员、运动员与俱乐部或协会之间签订。条款里涉及最多的就是明星不能酗酒、非法吸食毒品、性丑闻等。

  如今,剧组与演员的合同责任期限不仅停留在结束拍摄之后,一般会规定到拍摄完成大约两年后,影片顺利上映之后,合同有效期才会完全结束。他们必须确保演员不因为自己的操守及个人问题,给作品带来太多损害。

  1921年,环球影业率先出台“道德条款”规定,“演员必须遵守社会公约和道德准则,并且决绝任何可能降低其社会信誉或遭到公众谴责的行为,不能对公众任意挑衅或发表具有侮辱性言语,及其他有损环球影业利益的事。”明星一旦违反条约,公司有权立即终止合同,并在正式实施前5天给劣迹艺人发出最后通牒。

  在美国,道德条款几乎是所有商演、代言合同的标配,甚至细化到“不能离婚、不能分居、不能闹绯闻”的程度。除了道德条款,影视公司还配套制定“赔偿协议”,就像给明星头上戴了一顶“紧箍咒”,给他们施加压力约束自身言行。

  根据合同,热门电影演员如果想要拿到预期酬劳,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在拍摄某一角色时维持好正面阳光的形象,在生活中循规蹈矩。人气电视剧的演员也有长时间的合约约束在身。如果出现逾矩行为,剧组方面有权提前解约并且不负担太多责任。之前,尽管饰演男一号,人气男星乔纳森·瑞斯·梅耶斯因旷工和酗酒惹来负面麻烦,被NBC毫不留情地开除出《德古拉》剧组。

  这其实是用“市场手段”对劣迹明星进行全方位惩戒,在合同中添加明星不得违法的“道德条款”和“赔偿协议”,是企业行之有效的一项风险控制措施和救济手段。

  文/陈巍巍 王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