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拍的关键因素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合拍,官方电影,产品行销
  • 发布时间:2015-04-20 08:24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以及政府对中外电影合作的推动,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中国签署了官方电影合拍协议。虽说协议中各国对合拍的定义有差别,但一旦被官方列为合拍,基本都有两大优势:在发行上获得本国电影待遇,并将享有一定的资金补贴或者退税。

  当然,单纯出国取景不一定是合拍。合拍,一定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制片方共同投资、制作、并在双方或多方市场发行上映。笔者曾做过合拍片制片人,深知在操作层面要想做好合拍并不容易,这其实是检验中国电影流程管理和工业水平的一个试金石。

  简单来说,以下几点是“合拍”的关键因素:

  一、完整、确定、精准的剧本。剧本问题是电影行业的老生常谈,它是一个电影项目的“基建图纸”。尤其对于合拍片而言,剧本更是不同国家、语言、文化背景的团队有效合作的基石。美国编剧工会对剧本规范化有极高要求,故而其剧本才能成为电影制作预算和周期计划的依据。

  二、导演对剧本和拍摄方案的严格执行。故事板(Storyboard)是导演头脑中的镜头画面和蒙太奇方案。在开拍前制作出故事板,既有助于导演模拟一部电影的镜头语言效果,又有助于主创进一步了解自己应当完成的工作。但是目前中国电影业内常见的情况却是导演到现场才临时改主意,打乱原有计划,进而延长周期、降低品质。对此,现在有种说法是:普遍采用的数字摄影无需考虑胶片成本,故而导演们可以“任性”了——对于这样的“理由”,恐怕不止一个外国制片人、导演无法接受。

  三、完片担保。虽然不久前第一家国际化完片担保公司刚刚进驻上海自贸区,但多数导演、制片人,恐怕对这个为投资人负责、却给自己添麻烦的环节的态度更多还是抗拒。然而无论怎样,在国际合作舞台上,完片担保合约是多数国家制片获得资金的先决条件。接受完片担保公司的评估、监督和制约,则是借助外力管住“任性”的一种自我约束,也是对投资人的负责。以金融工具管理电影投资风险,也一定是未来中国电影行业真正走向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四、合约化清晰。笔者在国际合作谈判中,接触最多的还不是导演、制片人,而是各类相关律师,当然他们往往也身兼制片人或制片公司高层。随着中外合作、合拍增多,不同语言、法律体系之间的合约签订、执行,是合作双方无法绕过的环节。缺少通晓不同国家相关法律的专业律师人才,是当前电影合拍的一大瓶颈。

  五、对视效大片制作流程的了解和分段确认、执行。这个问题可能并非所有中外合拍片都会遇到,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多数视效大片的制作均由海外团队完成,这就成了一个隐藏的问题。实际上,对于视效大片制作流程管理的经验缺乏,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这类影片的完成度。

  如同经济全球化一样,跨国合作只是产品行销全球的有效手段之一。无论是中国电影“走出去”、还是电影真正的产业化,只沾沾自喜于自家“地肥水美”而坚持小作坊习惯,显然没法做大做强。因此,合拍对于不缺资金的中国电影人来说虽然不那么必须,但从长远角度来说,却非常必要。

  文/韩小凌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