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为何“老”得快?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左耳,万物生长,念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20 08:01
随着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4月翩然而至,大银幕增添了几分春天气息。张艾嘉新作《念念》是文艺青年心心念念的电影,李玉导演,范冰冰、韩庚主演的话题之作《万物生长》提档至4月17日公映,跟《念念》撞个正着。苏有朋首执导筒的青春片《左耳》也将于4月30日上映。三部影片各有话题。随着电影市场大盘整体上扬,原本平淡无奇的4月也有了“轻档期”的美誉。
在成熟的电影市场中,青春片是长盛不衰的片种。正如郭敬明所说:“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年轻”。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电影平均观众年龄是21.4岁,比前几年更低。电影趣味越来越年轻化并不让人意外。但是,2013-2015年之间涌现的大批青春片出现严重同质化倾向,在短短两年间,迅速从“耳目一新”倒向“陈词滥调”。这让我们不免担心,青春片“老”得这么快,它还能在中国火多久?
流水线上的“整容”产品
《匆匆那年》上映之后,微博、论坛出现热度很高的“吐槽”话题:怎么又是“渣男”?怎么又是“堕胎”?这原本是小说里的情节,并非电影有意为之。但同样的情节已经先后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和《同桌的你》出现过。在迄今为止国内票房最高的三部青春片中都出现雷同桥段,绝不是偶然。
怀旧爱情主题,时代感的造型、场景,配上经典流行歌曲,观众在别人故事里为自己的往事流泪。资深影评人、《电影世界》主笔红鱼认为,“这类青春片实际在贩卖青春记忆,而这种情感总有消耗完的那一天。”事实上,《匆匆那年》之后,不少观众便开始抱怨“审美疲劳”了。
《重返20岁》导演陈正道认为这些怀旧青春影片更恰当的名字是“时代片”。“真正的青春片应该让你更了解自己的青春,让外面的人看懂你的青春。”台湾青春片,诸如《蓝色大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生》,以及陈正道自己导演的《盛夏光年》,在他看来,即使有缺点,却诚实还原当时的青春。“这几部电影几乎没有出现一首当年的流行音乐。”陈正道认为表现时代氛围无需透过鲜明的标签。“那时候我们拍青春片,都觉得赚不了什么钱,现在青春片能挣大钱,大家反而没那么纯粹。”
国内另一种被多次搬上银屏的青春片,聚焦的不是过去,而是当下,尤其是少女之间的情谊。这类影片的雷同不仅在于情节,还包括如“T台”走秀般的时尚造型,比如《小时代》和《闺蜜》。这类青春片负责造梦,情节合理与否在其次。但走时尚路线很危险,因为中小成本电影往往因为资金规模等原因,难以真正时尚起来。《小时代》很难复制,它深深打上了郭敬明的烙印。因此,其后跟风出现的许多影片很难给观众留下印象。
2015年,一批“眉眼相似”的青春片即将面世或正在筹备,包括同样改编自畅销青春小说的《左耳》,同样以经典民谣为名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一生有你》等。知名IP(小说、歌曲)、中小成本、无果初恋、同学友谊、怀旧、话题明星/导演……这些元素俨然成为红得发紫的流行配方,进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
“IP”是不二法门?
资本驱动下,电影IP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火朝天,版权价格较几年前翻了好几番。青春题材是最受追捧的IP类型之一。知情人士透露,乐视3年前买下《何以笙箫默》小说版权时,“价格相当便宜”。同名电视剧火了之后,电影很快立项。而电影的版权纠纷,本身佐证了这波IP抢购潮来势汹汹。光线影业凭借出品青春片获得不菲回报,2015年的片单,“青春爱情”类影片全部由知名IP改编。
据光线影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光线接下来将一边在海内外购买优质IP,一边在网络寻找排名靠前的热门IP。同时,公司以刘同、丁丁张等网络红人为首,聚集一群擅长创作青春题材的年轻人,培育自己的IP。其他主流电影公司做法大同小异。尤其是缺少行业经验的互联网电影公司,为降低投资风险,必然首选知名IP。互联网公司介入电影圈,也让抢夺IP的战局更加复杂,进一步炒高IP价格。
影评人红鱼直言不讳批评道:“‘唯IP化’正在全方位祸害中国电影创作,青春片首当其冲。”
首先,影片制作周期越来越短。赵薇《致青春》扎扎实实做了两三年,随后诞生的同类电影,从立项到上映往往不到一年。除去等候演员档期的时间,真正留给拍摄制作的时间少得可怜。其次,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越来越“公式化”。这一点无需多说,“甚至一些电影还没开始创作就画出人物关系图,给角色安排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按照公式来创造故事,根本不尊重这个角色的心理逻辑。”
红鱼认为,这些“香饽饽”IP的文本质量本身也存疑。“我真不觉得《致青春》《匆匆那年》,包括《小时代》这样的小说是能够进入当代文学史的作品。”他说,“电影人如果把精力都放在昙花一现的东西上,明显不思进取。”热钱涌入电影圈,迅速变现的投资需求,致使产品思维压倒创作思维,最终真正伤害的,是踏踏实实搞原创、真正有话想说的电影人。
《青春派》是这两年业内口碑不错的青春片,它相对真实刻画了当下中学生活,对以高考为指挥棒的高中教育进行温和调侃,但因明星不多,话题太少,它紧跟《小时代》上映,基本被后者淹没。2013年拍摄完成的《狗十三》讲述少女残酷青春,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最佳影片,受到影评人称赞,但大部分观众仍难以看到,它只能在寥寥可数的几家艺术影厅放映,尽管从作品本身来看,它不属于晦涩难懂的非主流。
“唯IP化”的坏处人人都明白,只是大潮涌来时,谁能逆流而上?中外合拍放开之后,中国电影面临的外部冲击越来越强烈,如果只顾埋头挣快钱,不抬头看看“兵临城下”的竞争对手,后果将会如何?
创作者自身的局限
青春片之所以雷同,除了资本的逐利性,创作者自身的局限不可忽视。想象力的苍白源自经历的苍白;青春片的单调,映射出中国式青春的单调。那些知名IP的创造者,大多是年少成名的“80后”作家。这一代人,以及更早一代人,大多在应试教育压力下成长,学习以外的空间太少,经历的青春有很大趋同性。而国外大批优秀青春片,主题涉及青春面临的诸多问题,人物类型多种多样,生活面貌千姿百态。例如,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毕业生》,刻画青年人的迷茫和憧憬;90年代有《死亡诗社》《心灵捕手》,关注少年寻找独立生命价值的过程。近年印度拍出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用歌舞喜剧讲述大学生对于自由和梦想的追寻。即使是爱情故事,英国的《成长教育》也进行深入探讨,而绝不只是消费“爱情”这个元素。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大银幕上的青春片,出现了一些有别于以往的新鲜气息。4月24日上映的《万物生长》由李玉导演,改编自作家冯唐同名小说,讲述医科大学学生的故事,充斥着青春的躁动与不安,突破爱情主题及女性视角的局限。将于6月19日上映的青春喜剧《少年班》是资深剪辑师肖洋的导演处女作,讲述一群十五六岁、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进入大学之后的成长故事。这部根据导演真实经历改编的影片,突破IP限制,探索出青春片另一种可能。
新一代少年逐渐成长起来。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面对的是比过去更为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加千姿百态的人生。只要青春不死,青春片便常在,只是需要给年轻人多一点时间,也给中国电影多一点时间。
经典主流青春片
《名扬四海》 Fame (1980) 美国
该片被列入“艺术类学生必看电影”之一。两小时里,浓缩从选拔到毕业的四年学习时间。这群艺术高中生们,学到了技术,认识了自我,懂得了友谊,展示了才情,各自有了不同的人生选择。音乐和舞蹈交织出一部青春狂想曲,充满对艺术的激情。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1989)美国
许多观众至今深深记得那些情景: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基汀老师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上课桌,用新视角俯瞰世界。学生们渐渐学会独立思考,勇敢追问人生。
《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1997) 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蓝波公布一道难解的数学题,不料被年轻清洁工威尔破解。威尔是问题少年,天天和好友四处闲逛,打架滋事。蓝波求助于大学好友、心理学教授尚恩,帮助威尔打开心扉,克服童年阴影。这部电影打动无数人,留下许多经典台词。再次证明,好电影是从生活中长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
海外青春片新品佳作
《爱,简单》 Hoje Eu Quero Voltar Sozinho (2014)巴西
少女瓦娜和男孩里奥是最好的朋友,里奥虽然双目失明,但内心一直渴望自立,不喜欢过多保护。新来转校生加百列不小心闯入里奥的世界,改变了里奥和吉瓦娜的相处习惯。三个人的小世界变得复杂起来??这部纯爱小清新电影将“独立”作为内核,探讨人在成长中的自由意志,可以类比《蓝色大门》观看。
《夏日之王》 The Kings of Summer (2013)美国
十三四的小男孩正处于尴尬年龄,开始有了独立思考,却仍受到父母管束。三个孩子离家出走,到森林里建木屋生活其中,想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影片笑点频繁,风格古灵精怪,唤醒每个人对纯真年代的记忆,获得第29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剧情片提名 。
《阳光姐妹淘》(2011)韩国
多年前,中学生任娜美转学到汉城,和以春花为首的六位女同学结成了“Sunny”团体。多年后,任娜美偶遇罹患癌症的春花,春花委托她通过私家侦探找回青春时代的亲密好友。一件件往事渐次浮现??韩国当年票房大热之作。作为商业片,这部怀旧青春电影完成度高,节奏、笑点、苦点掌握得恰到好处,剧作的优秀尤令人称道。
《成长教育》An Education(2009)英国
1961年,16岁少女珍妮对父母要求她学好拉丁文考牛津大学的唠叨不胜其烦。某天,她邂逅风流倜傥的成熟男人大卫,带她出入高档场合,游览巴黎。坠入爱河的珍妮逐渐发现,事情不像她想象那么美好? .这部表现青春困惑的电影没有停留在偶像剧层面,挖掘出更深的生命内涵。网友云:生活不是琼瑶剧,不是每个浪漫的帅大叔都叫“费云帆”。
《三傻大闹宝莱坞》3 Idiot (2009)印度
这个广为流传的翻译误导了很多人,其实故事跟宝莱坞没有任何关系。皇家工程学院的三个学生结为好友。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兰乔与众不同,从不死记硬背,并质疑校长的教学方法,鼓动朋友不向陈规陋习屈服,勇敢追求理想。影片对印度教育问题做了辛辣嘲讽,充满积极乐观的力量。整部电影载歌载舞,笑料不断,充分结合宝莱坞影片的特色和好莱坞电影的优势。
文/喻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