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资讯:服务政府 别无二心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华南,资讯,服务,政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7-09 14:25
虽然并不起眼,但是华南资讯却有着显赫的“出身”,它是1997 年由华南计算机公司小型机厂转制而来,在上世纪80~90年代,小型机甚为尊贵,华南计算机公司与华北计算机公司(后转制为太极)一南一北,遥相呼应。1997年,在开发出首套公安计算机应用软件后,华南资讯以200 万元的资本注册成立,开始脱胎换骨,奔向市场。
咬定政府行业
华南资讯和政府行业息息相关,它的营收主要来自公安、社保、大型国企(如电力、铁路等)。为何一直坚持在政府行业?这其中也有一些历史渊源:1997年,华南资讯转制时,电信和银行信息化已经比较成熟了,依附这两个市场生存的企业非常多,凭借200 万元起家的华南资讯很难切入。况且,华南资讯的“前身” —华南计算机公司小型机厂本来就是针对政府客户,因此,后来的华南资讯就直接把这部分资源转借了过来。
广州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邹革非告诉记者:“我们坚信政府信息化最终能够瓜熟蒂落。”
这些年,政府信息化一直不温不火,IT 建设处于缓慢增长期。2002 年,政府机构IT 投入达到300亿元,2004年就猛增为408 亿元,而到了2009 年,政府IT市场规模才达到530亿元,增幅并不大。
这种情况让邹革非有些头疼。不做这个行业没饭吃,做这个行业饭也不好吃。刚开始卖硬件的时候,有实实在在的设备,政府客户还能够接受。后来卖软件和服务时,政府客户就不太能理解,总是认为那些看不见的软件和服务有些“贵”。“我们也逐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普及政府行业的信息化观念,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邹革非感叹道。
除了担任普及观念的任务,华南资讯还陪着客户成长。在不同阶段,政府行业政策、管理的业务需求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点,客户对这些变化有时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这时华南资讯就提前把这些需求“编”进软件。
“比如,公安部门发行身份证后,如何把居民统一有效地管理起来,如何来进行系统扩充,在这些问题上,客户和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邹革非说,“在这种缓慢成长的过程中,华南资讯的业务增长并不明显,不要说挣多少钱,能够活下来就不错了。”
这些年,华南资讯过得并不容易。邹革非告诉记者,公司的利润率很低,平均不到10%,并且,在细分行业,华南资讯也面临着全国IT 服务商和广东IT 服务商的双重竞争。
在细分的社保领域,华南资讯排名第三,面临着东软和四川久远银海软件的竞争。东软的强劲实力大多为外人所知。而起源于国家“两弹一星”的摇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四川久远银海软件的实力也不可小觑。目前,四川久远银海软件的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销售额超过1.5亿元。早在1996年,银海就推出了第一代社保管理软件,1999 年该软件核心指标体系成为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指定的全国指标体系原型。
华南资讯整体营收有7 0 %来自广东,即使是在广东当地,华南资讯也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比如,系统集成领域的北大明天资源科技、税务领域的方欣科技、电信行业的新太科技以及视频监控领域的金鹏科技。
其中,在电子税务、电子政务、社保等行业掘金的方欣科技与华南资讯的业务相关度较高,目前,通过政府纳税服务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方欣科技已经有300多万企业用户,建立了遍布全国10 余个省的渠道。
在电子税务上,方欣科技也通过信息门户、易财税、纳税人关系管理、在线交易系统等解决方案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组合拳”,这使得其在市场中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13 年的坚持终于使华南资讯等来了自己的“春天”。未来几年,整个政府信息化将处于建设高峰,市场规模将会大幅增长。IDC预计,2013年,政府行业IT 市场规模将达到730 亿元。这其中,医疗和社保将成为近几年政府信息化支出的最大看点。2010 年我国医疗整体IT硬件、软件与服务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120 亿元。“现在终于不必像几年前那样焦虑,政府对信息化已经足够重视了。”邹革非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积极转型
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金融和电信这两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可谓狂飚突进。在广东这个“先行”市场,电信行业的中望商业机器有限公司,保险行业的广州智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都借此获得了发展。但后来,这两家公司都逃不过被收购的命运。
2002 年4 月,联想以2333万元收购智软公司70%的股份;同年10 月,联想又收购了中望的部分股权。而那时,中望的营收年均增长率为56.2%,年销售额已达到4 亿元人民币。
为何这些老牌的企业都会被大公司收购?邹革非认为,除了联想有并购需求外,还因为做系统集成的公司很容易死掉。系统集成主要是“搬箱子”,硬件采购会占用大量资金,并且回款周期长,容易造成公司的现金流吃紧。而且软件公司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拥有的只是电脑和人才,这些并不能从银行贷到资金。那时,华南资讯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
早在上世纪90 年代末,华南资讯就有了上市的打算,但是,其上市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了一些曲折。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在2000年大国企上市的高峰期,华南资讯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在国内上市。华南资讯转而打算去中国香港创业板上市,却因为没有拿到证监会的签证而耽误了上市时间。直到2004年,华南资讯才实现了在新加坡上市。那一年,中国的行业软件企业没有几家能够上市,更别说在海外了。
“上市后,我们融资6000万元,为公司这几年的平稳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以前,营收账期特别长,有了这笔资金,能够加强公司的资金流动。另一方面,上市加强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如今,我们已经达到了上市公司的各项管理要求。”邹革非表示。
上市后,华南资讯一直坚持“独善其身”,并没有做并购,这似乎与其他上市企业有些不同。在我国,许多行业软件企业都是在上市后通过并购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2006 年,富基融通上市,凭借融得的资金在2007年收购了中国网库、唐诚网络、广州融通,又在2008年收购了茂进科技。短短两年,富基融通便一跃成为零售信息化的霸主; 同样,2007 年10 月,做银行信息化的东南融通登陆纳斯达克。紧接着,2008 年6 月,它收购了普极科技、华育昌同,2009 年,收购了从事保险信息化的尚洋信德,开辟了其“大金融IT”的时代。对此,邹革非表示,政府IT还处于发展期,并没有合适的并购对象。“并购要做得有价值,如果都是系统集成,没法和公司的业务形成互补。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并购。”
上市后,华南资讯的营收规模并没有明显变化。2007年营收3.19亿元,2008年达到3.2亿元,2009 年则为3.8 亿元。“虽然销售额一直在4 亿元左右,但实际上这些年业务比例发生了变化。在营收中,软件和服务的比例在增加。以前我们有3.5 亿元的营收都是代理硬件产品,而现在这种代理产品的营收不到2亿元。”邹革非说道,“当时,我们拿了一部分上市所融资金投入软件研发,这对加强我们的竞争实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系统集成起家的华南资讯一直在向服务转型。目前,在其2009年3.8亿元的营收中,有60% 来自系统集成,40% 来自软件开发与服务。从营收比重来看,华南资讯正在完成从一个系统集成商向IT 服务商的转型。
这样的转型与其他行业的IT公司有很多共同之处。金融行业的东南融通、电信和智能交通行业的亿阳信通、零售行业的富基融通,以及神州数码、中联集团、华胜天成都曾经历过从系统集成商到I T 服务商的转型。
“这种转型是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以前政府信息化是硬件集成,而现在更多的是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和系统维护服务。”邹革非说到。
对于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邹革非认为华南资讯会有更大的空间。“现在,政府信息化很多还是在硬件铺设上,普遍存在应用和服务占比比例过小的问题。应用软件的投入应该占到整个I T 支出投入的40~50%,而现在只有10% 左右。”
寻找新机会
在采访中,邹革非几次提到,这些年华南资讯一直在努力摆脱“广东”的地方阴影,努力成为一家全国性的I T 服务商。几年下来,已经有了一定成效,目前,来自外省的营收大约占到30%。“今后,我们希望将业务全力拓展到外省,辐射湖南、湖北、福建、广西、贵州、四川等省。”
借助上市、通过转型,华南资讯在当地已经遥遥领先其他竞争对手。“现在我们直接碰到北大明天和方欣科技的机会并不多,它们大多还在系统集成,而我们已经完成了软件与服务的转型。”邹革非说。并且,由于在公安、社保等领域积累的优势,借着“金盾工程二期”、“金保工程”带来的机遇, 华南资讯今年将投入500~1000万元进行产品研发,开始进行新的布局。
在公安领域,目前华南资讯是广东的领头羊。警务综合信息系统是华南资讯的“金刚钻”,主要包括人口管理、治安管理、案事件管理、派出所基础建设、绩效考核、情报导侦与协作平台、接口平台等内容。在广东这个人口多、流动性强的大省,华南资讯获得了许多的锻炼机会。2 0 0 3 年~2009年,广东省2400多个派出所使用该系统开展各项警务工作,录入各类警情1 0 0 0 多万条,办理案件400 多万起。这让华南资讯声名雀起,目前,华南资讯已经迅速将警务综合信息系统这个“拳头性产品”拓展到山东、福建、四川等省。
在此基础上,华南资讯还意欲在公安领域实践“物联网”应用,“通过物联网应用,可以加强公安与社保的监控系统,比如,可以通过物联网跟踪假冒车、被盗车都去了哪里。” 此外,能源和交通等物联网应用较多的行业也是华南资讯圈定的范围。
在社保行业,东软、四川久远银海软件、华南资讯都拥有核心业务系统,占据市场的前三甲。东软的客户主要是大型医院,银海的客户主是要劳动保障局。目前,名列第三的华南资讯的客户主要是在社区医院,要想在这个行业有大的突破,并不容易。“我们会从自己有优势的地方切入,并不会盲目抢占,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是我们有能力切入的领域。并且,我们也会借着在社保的优势抢食医疗卫生这块大蛋糕。”邹革非表示。
电子政务是华南资讯的战略性产业。电子政务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府对政府的互联G2G、政府和企业的互联G2B、政府和民众的互联G2C。目前,国内的电子政务系统已经完成了G2G部分,但是G2B和G2C还很不完善,有大量的机会。因此,基于自主研发的E3应用平台,华南资讯正在逐步向民政、劳动、药监、国土等领域拓展,提供业务管理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培训和维护服务。
在业务类型上,“未来几年,IT 业务外包、运维服务外包和物联网是公司发展的重点。”邹革非说道。
在IT运营方面,华南资讯将发展S a a S 模式的运维服务平台租赁式服务、探索专业市场卡务(如美容卡、停车卡、旅游卡等)代建运营服务、停车场监控运营服务、商铺店面系统外包服务等业务。
借助其在电子政务领域的行业经验,华南资讯将承接BPO 业务(如政府面向公众的出入境办证、工商年检、社保申报、暂住证申请和批复、车辆套牌监管等服务)以及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热线服务、数据处理、数据调查、呼叫中心、网站运营等内部业务。邹革非坦言,为了配合业务发展,华南资讯一直在研发运维服务平台和公共监控管理平台。未来,华南资讯还将进一步摸索服务外包、系统咨询等高增值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