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 来源:设计之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氛围,美学,炫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4-30 12:12
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彭军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英国布鲁乃尔大学、诺森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环境设计所涵盖的从建筑景观的外部环境、到建筑空间的室内环境,几乎涉及到了人居生活空间的各个方面,是多学科交叉的、旨在为人类生活创造物质环境和精神空间的一门科学。是建筑装饰行业的核心部分,是引领行业品质提升、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环境设计不仅限于建筑、景观、室内的形式设计,它还具有特殊的社会美学属性,它不仅是指为人们创造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功能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的空间和场所,还具有满足人们精神享受的功能,甚至影响社会审美意识,以至于更为深远的意识形态取向。环境设计是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积淀的形象写照,我们从中国的皇家建筑、传统园林;古希腊的建筑、室内设计等艺术经典遗存中可以鲜明的感受到其历经千百年所具有的美学品位所给予我们精神层面的感悟,对我们生活品质的影响虽久仍新。
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设计教育和设计行业的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的亟待提升设计美学品位的层次痼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环境设计教育与设计应用不应该是速生产品,更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时尚的、哗众取宠的表面形式,尽管有些时令化的“理念”和设计或许乍看令人炫目,甚至一时令一些人盲从的喝彩,但随着鉴赏的深入,却感悟不到其内在的艺术感染力,即它们的外在形式并不能唤起我们情感的交融,这在我们城市现在的“速生”建筑、城市景观的“尊容”中尤其令人侧目。从环境设计的角度看,区域环境空间形象形成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特色、提升环境美学品位,是设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命题。在我们一些超常规发展的环境建设所带来的问题和教训,为我们将来的生活环境如何科学的建设应该给予反思和启迪。
如何在未来的环境设计过程中体现独特的环境风貌和地域历史文脉,有了从容的、深入反思和借鉴成功经验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利用人文、艺术资源打造环境空间形象、如何实施科学的挖掘和发展地域文化、展现环境空间特色风貌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在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提升,环境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的今天,环境设计应该以人文美学为基础,形成具有鲜明的本地域文化的环境空间形象,构成具有独特个性化的环境空间美学品位。
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论》一书中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观点,阐明了“有意味的形式”是设计美学品位的基本特质。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具有内涵的空间形式设计,而不应该是迎合俗媚的偏好和肤浅的设计符号,否则,这种具有“有意味的形式”品位的优秀设计将难以寻觅。空间设计的外在形式是从属于其整体构造的,是由内及表的完整的统一
体,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文化层面的美学品位。能领悟艺术内涵的人大都有这样的体会,最使我们感动的优秀设计多是具有本源美的内在特质的作品,尽显的是浓缩的激情。或许具有感人的美学品位并没有华丽的装饰再现,而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也正因为此,这样的设计才令人震撼,才会时时触动你的情感,使你为之动容。这类具有美学特质的魅力是任何其他类的、徒有其表的美化所不能与之媲美的。因为它不是现实琐情的“絮叨”,也不屑那些技艺上的矫揉造作,唯有令人通过过目不忘的、具有意味的形式美而所感悟到的内在的美学品位。
具有美学品位的设计作品不会随着醉心于模仿现实以及对技巧的过分炫耀而消失,反而会随着时光的久远而更显得弥足珍贵,作为设计管理者应该具有美学的意识来感悟设计,为此应该具备一些具有形式感、色彩感和三度空间感的知识,否则将无法欣赏、解读。而作为从事艺术创造行当的业内人士则不仅就是要具备专业知识那么简单,艺术素质与人文修养显然是穷其一生都要时时修炼的。
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发展于1984年开设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国内最早开设此专业的核心院校之一。设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在长期的专业教学建设与发展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活跃在全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和大专院校的教学岗位。
当今的环境设计是大环境空间概念下的包括了建筑艺术、景观艺术、室内空间、公共艺术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向着系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新型的建筑环境艺术领域。
新型的环境设计领域涵盖了艺术、技术、材料、管理、经济等诸多领域;是以设计创新为理念、人文美学为底蕴、生态科学为引领的综合性学科门类。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以“高素质,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创特色”的宗旨为己任,多年来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交叉学科宽基础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在注重学生的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盖也
艺界
天津现代美术馆建筑、室内设计
美术馆的地理位置确立了它独特的一面,美术馆周边是艺术家公寓,同时在理工大学附近,具有很强的艺术与学院气息。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日益提高,观众到美术馆看展览,已不仅仅满足于看到艺术品,如何将同样的或相似的艺术品展示出多样的面貌,在特定的空间、时间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最简捷有效地传达给所需要的观众,而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并通过展览或其它形式的活动与他们交流、互动,使他们在自由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环境下享受快乐,得到启迪,是值得每一个美术馆从业者思考的问题。室内外应相互呼应,景观作为美术馆与城市连接的一个过渡空间,通过建筑形式和功能与景观连接,创造既有文化内涵、审美内涵、精神内涵相统一的环境,使景观成为美术馆的一种展示。创造一个层次丰富,多元开放,互动交流的公共空间。
场地的格局决定了景观内的活力分布,通过景观节点与多种道路形式的相互交替,引导人们往休憩,交互的区域聚合,形成景观的活力分布。立体景观的增设丰富了人们的景观空间体验,是人的活动范围向更为广泛的垂直空间延续,在高低起伏的地势变化中营造各种感官之间的刺激与共鸣的氛围,使人们关注的重点有功能层次上升到精神层次。景观的设计旨在对于美术馆艺术气质,精神气质的反应。在空间的组合上,层次更加丰富。提供了更多的人流路线,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些娱乐休闲场所,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互动的可能。
日照分析
太阳直射,光线的流动对于主要景观的影响,通过吸收、过滤,在架空层上设置大量的植被和露空部分,一方面既可以吸收,产生光合作用,也可以对于地面产生影响。在架空层下方起到对于太阳光线的一个过滤,削弱的作用。
室内设计分析
美术馆,曾经被许多人认为是圣神的、神秘的艺术殿堂,当下已经颇为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到美术馆看展览,已成为国人修养情操、受教于乐的诸多选择之一。而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并通过展览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与他们交流、互动,使他们在自由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环境下享受艺术,得到启迪,是值得设计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作为区域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它不仅要展现区域的文化形象、地域特色、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艺术氛围,而且在功能涉及方面有着专业要求和技术指标,达到藏品收藏、保管优秀作品的保管条件。场馆展厅的设计、安全通道、开窗的大小及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方面都要达到建筑专业标准和艺术专业标准。否则,投入使用之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展览的综合要求及效果。
设计美术馆的展览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安排视觉、空间和环境中物品的艺术。诸如展览动线路径问题、展品安置与人体工程学等。相对美术馆的庞大机构,展览设计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也正是这一个个环节的相通相辅,才能真正发挥美术馆的强大能量,更多的人们也会真正发挥美术馆的强大能量,更多的人们也会真正自主地、自由地走进美术馆。通过美术馆典雅优美的环境和艺术气氛,以及所提供的独有服务项目,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文化休闲场所。
郭文瀚
新生
京杭大运河(香河段)博物馆建筑·景观·室内设计
现状分析
本选题位于大运河(香河段),此次大运河(香河段)建筑及文化景观创意设计的总体规划范围用地面积37.7公顷,本次毕业设计将选取其中10公顷用地进行详细景观规划设计。在规划范围内有一段运河博物馆概念规划,并运河文化景观创意设计将结合运河博物馆进行统筹考虑。该地段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保护管理措施不当,造成沿河景观杂乱无章,环境较差这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不相称,严重影响了香河县的对外城市形象。没有充分利用滨水势,传承云和文明,弘扬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化。
在传统混凝土中加入玻璃质地成分,利用各种成分的比例变化达到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营造出梦幻的色彩效果,而自然光线的射入也减少了室内灯光的使用,从而节约资源。
为了更好的吸收利用太阳光,以及通过香河地域季风对建筑影响的研究,选择了新型材料:透明混凝土,作为运河博物馆的外壳主要材料。上海世博会的外壳主要材料。上海世博会中的意大利馆,就率先采用了这种先进的技术。
王璐
传承交织演绎
天津市民园市民文化中心设计
街区记忆
天津民园体育场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83号,属于天津著名的国际文化旅游景点——“五大道”地区,天津市政府利用现在的原民园体育场改建成开放的提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文化于一身的市民活动中心——天津民园市民文化中心。
矛盾梳理
本方案地处城市历史记忆核心区域,同时是商业与文化的过渡地带。承担着保持城市特色以及激活城市活力双重责任,因此在方案中注重承载历史,寻求变化和和谐。
功能重组
赋予原有建筑新的使用价值,将新构筑物与旧体育场相互交织,融合将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融于一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打破原有建筑形态相对围合的状态使空间贯通,主次相辅。利于人们的生活,增进人们的交流。功能采用复合的组合形式,将休闲及各种服务性功能设施穿插于各个空间中。
空间组织上注重与周边历史街区协调,开放式的空间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引领市民参与其中,在重要节点之间建立更多视线交流,有利于对空间的感知。开放式的空间可以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引领市民参与其中。
张静
异艺
天津艺度艺术公园主题展览馆建筑设计
建筑现状
建筑前身是天津第一热电厂中心地段的大型生产厂房。建造于1947年,建筑本身为包豪斯式的建筑形态,整个建筑由四个大型生产厂间,现存三间。原建筑为钢框架结构,形成了室内的大跨度空间。厂房由1983年停止生产,现在室内空旷破败。
概念生成
传统的旧工厂展览馆多数为沿用原有厂房的布局和空间,空间结构单一、功能单一。一次传统的改造只提供一个结果,新的结合提供几种可能的变化。
空间与需求
人员来展览馆目的都是单纯的(为展览而来)但是随着空间和空间的推移,人就会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一些列其他需求,用于单纯展览的空间模式就与人需求的空间多样性产生矛盾。
服务与入口
服务于整个展览区的系统,包括餐饮、娱乐、集会、办公、流通等服务空间。人流入口(红色箭头)包括两主入口一个次入口,人群从人流入口到达各个空间系统。将入货口设置在与人流向背的后方,黄色区域为卸货与货品中转地区。
共享与交流
由入口区的接待大厅和整个空间的中心轴——中庭构成整个空间的共享部分。
接待大厅是主要人流的入汇处,中庭是整个空间的主轴,它作为一个无差别空间,既拥有展览功能,又是一个综合服务区,同时作为整个空间的人流聚集处和分流区将渗透进整个空间,并最终带动展览空间。
展览
分为常设展览馆和企划展览馆,同时根据展品与空间形态分为图文,装置,工艺品等展示空间。
展览空间是展览馆的最主要的空间形态,他们相互衔接,又各不相同,在保持高度连接的同时有着各自的特征和多样性。
文/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