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技园区:“双自”联动

  • 来源:中国品牌
  • 关键字:张江集团,地理范围,高科技园
  • 发布时间:2015-05-11 12:21

  2015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至张江,加之已有三年之久的国际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将给张江带来新机遇

  编者的话: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工作。同时要以产业聚集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服务区、旅游景区等为重点,推动各地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工作,规范产业发展,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本刊特别推出“品牌培育·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栏目,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给更多的区域品牌以启示。

  张江集团再一次“寻找自己”。事实上,从张江被设立为国家级高新区的23年来,张江经历多次变身,当然,是越变越大。

  如今,张江集团的地理范围包括“一区十二园”。2012年,张江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自此,张江的品牌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2015年,张江面临着新形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挂牌一年后扩容的区域中包括张江,还有已经三年之久的国际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将给张江带来新机遇。

  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双自联动”方案即将出炉。在国家产业整体转型、宏观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张江集团这类园区型企业,承受着系统性的压力。不过,2014年的张江集团发展平稳,保持了高位的增速。据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张江高科”)董事长陈干锦介绍,2014年张江园区经营总收入增幅为15%。

  陈干锦对“双自联动”给出了自己的解读:双自联动叠加,为张江园区的科技创新提供最好的制度环境——最高的开放度、较低的创业成本。

  比如对接投资管理制度方面,可以复制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创新创业创造更宽松的投资准入条件;对于贸易,可以改进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较为关心的特殊物品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引进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经验的科技服务机构;资金流通便利化,扩大本土科技企业资金的供给,支持境外投资并购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陈干锦还表示,还将大力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成果转化等非研发类平台。

  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

  对于具体措施的落实,张江集团有清晰的思路,在做强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创新创业和孵化器建设。

  “张江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基本都在各自产业链条的顶端,都是从事研发、设计、总部这些业务,没有低附加值、高耗能、有污染的企业,张江基本没有落后产能。”

  陈干锦认为,张江集团要做的第一步是提升原来产业的质量,“张江的问题不是转型,而是升级。”

  张江未来重点发展两大产业集群,“产业跨界融合成为主流趋势,所以我们就称其为产业集群。”第一个产业集群称之为医产业群,在原来的生物、化学制药研发之外,现还包括医疗器械、定制医疗服务、培训等。第二个是E产业群,包括集成电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等等。

  “这些都是代表世界先进产业的集群,特别是张江的医产业,在全国较为领先。中国的老龄化将到来,需要很多的医疗服务,而且未来人们的支付能力比较高。这些产业不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只和人口结构有关系。而且张江的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可以交叉融合,为创新创造提供更大可能。”陈干锦强调说,此外,“更多地需要制度创新,张江的外企比较多,要做制度创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创新软环境建设,特别是要着力营造包容开放的创新文化。”

  对于产业升级,“张江集团通过引进一些优质的国内外研究机构落户张江,鼓励已有的机构向更为高端的技术产业演进”。

  上海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表示,高科技新区现在只是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享受自贸区便利具有国际影响力,可以用自贸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开放。首先是园区的开放度会更高,可以打国际牌,张江是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示范什么,那就是国际影响力。能海纳百川,成为沟通国际国内的枢纽,吸引更好的国际资源进来,譬如高级别的投行等。

  陈炜指出,很多企业本来面临亚太地区的国际竞争,而张江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在国际有一定的领先度,那么可以通过自贸区向一些亚太地区,譬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扩大影响,有争取国际资源的作用,实现产业集群的国际化。

  此外,通过园区企业走出去与国外开展项目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通过园区企业和研发机构海外渠道,搭建张江园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联络站,聚集一批重大产业、重点人才和重大项目。

  在传统优势产业之外,还要新建智能机器人、3D打印、生物医药产业化等一批新兴产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还要着力研究解决制约外资研发中心融入自主创新体系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具体举措。

  陈炜表示,可能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制约因素。事实上,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代表们谈及上海的创新,很多人觉得上海的规则意识强,办事规范,所办事项若不在条条框框内,很难获批,导致大量的创新机会死在审批的路上。对于张江而言,这些优势产业的下一步发展,同样也会面临很多政策墙。

  孵化创新创业

  相较于原有的优势产业,更大变量来自于创业孵化。陈干锦认为,张江应该建设和引入大量孵化器,“只有一棵苗很难长成大树,只有种一片苗才有可能出现几棵参天大树。硅谷一年有13000家企业创立,死掉10000家,剩下3000家。但就在剩下的这些企业里诞生了Facebook那样很牛的企业。”

  如何引来海量的孵化器?张江集团筹划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它的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可容纳5000人入驻创业,是具有复合型功能的综合体,被称为E-park。”陈干锦进一步解释,“对于入驻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企业,我们将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会有更多的政策,譬如已经施行的‘双千计划’,使得创业者的的居住成本、创业办公成本月均只需1000元左右。”

  除了这个大体量的张江国际创新中心,张江中区还将有不少建筑将要落成,南区正在规划,将来会有大量的医产业项目引入。未来三年,张江园区会有更多的高品质孵化机构和国际的创新机构进驻,它们看重的是张江的人才资源和创新的机制。

  张江集团孵化器承担着为整个园区近800家中小企业提供公共孵化平台支持。与近300家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超市”,提供包括物业、公关、行政、会计、法律、投融资在内的“阶梯式”服务。目前,张江集团孵化器的孵化范围已近1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中小企业400余家,孵化企业平均孵化时间2.15年。

  陈干锦认为,这种规模聚集的效应,可以让创业者在这里既能通过共享基础设置及服务降低成本,还能彼此激发创造力和寻求支持。

  对于创新孵化,张江集团不只满足提供配套服务,还要利用自身优势,参与项目的股权投资。

  对于风险投资业务科技金融创新尤为重要,陈干锦表示,科技投资的前期有风险期,需要“专家会诊”,若参照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相关政策,引入国外的资金,可以降低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

  张江具有大量知名企业、积淀深厚的产业基础,要做好环境,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产业配套,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民间资本。

  柴宗盛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