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改淡了人情味吗?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人情味,中国历史,鲁迅
  • 发布时间:2015-05-15 08:30

  “不喝酒不碰杯,感情怎么升温”“不走动不交流,关系怎能加深”“不请客不送礼,交往怎会密切”……中央八项规定已出台两年有余,仍有少数党员干部不以为然,心中或多或少有种失落感,认为改作风改淡了人情味。今年一季度全国查处违规公款吃喝数呈逐月递增态势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改作风真的改淡了人情味吗?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谁都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人情冷漠、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人情伦理,讲究守望相助。但是,人情有公私之别、正邪之分。交往再密、感情再深,都要把握住底线:情不可越法,情不可越规,情不可越德。钱泳的《履园丛话》中有句话说得好:“情而公,情而正,则圣贤也。情而私,情而邪,则禽兽矣,可不警惧乎!”改作风就要改掉这些“情而私”“情而邪”的东西。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衡量人情浓淡的标准,绝对不是金钱的多少、礼品的厚薄,而是发自内心的牵挂和关心;不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而是设身处地的帮助和提醒。贵州省凯里市原市长洪金洲锒铛入狱后反省,自己把收受钱财当成朋友间的“礼尚往来”,把利用权力为他人谋取利益当做“顺水人情”,如今再把所谓的朋友“一个一个筛选一遍,发现确实有真感情的几乎没有”。

  改作风改掉了人情往来中的感情投资、利益交换、公款浪费和奢华攀比。那种以同学、老乡或战友的名义,互通款曲的聚会不能搞了,拉拉扯扯的关系网不能织了;那种以过节为理由,慷公家之慨、谋一己之私的公款送礼被严禁了,勾肩搭背的权钱交易被严查了;“舌尖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成为过街老鼠,超标准公务接待、超规格迎来送往成为众矢之的;红白喜事不敢大操大办了,吃请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这些变味的人情,既是不正之风的表现,也是不正之风的载体;既损害党的形象和威信,也玷污了健康的人际关系,将其改掉,可谓顺应党心、合乎民意,令人拍案叫好、拍手称快。

  “风俗者,天下之大事。”在中国历史上,变味的人情和败坏的吏治往往推波助澜。晚清时期,官场人情往来成灾,“无日不局,百事都废”“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有识者耻之”。一些奔竞钻营之徒在周旋应酬中飞黄腾达,一些饱学之士却因不善此道而困顿淹滞,潦倒终生。鲁迅先生曾极有远见地提出,应将不良风俗和习惯纳入“革命”的内容,“倘不将这些改革,则这革命即等于无成,如沙上建塔,顷刻倒坏”。

  人情观不变,人情关难过。转作风,本身就是价值观的重塑和文化的重建。当关系哲学失去市场、绿色交往成为风尚,置身其中的每名党员自然会少些人情之累、多些人情之美,少些庸俗和低俗,多些清爽和干净,自然会远离酒桌、走近书桌,少琢磨人、多琢磨事。这对自己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吹尽狂沙始到金”,作风越好情越真。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等距离交往”的观念,牢记交往之中有纪律、交往之中有形象、交往之中有政治,不能为了所谓的人情而嫌贫爱富,厚此薄彼,让“近水楼台先得月”,更不能垒“小山头”、拉“小团伙”、结“小圈子”。不搞“四风”了、不拼关系了、不吃吃喝喝了,一心一意为党分忧,扑下身子为民解难,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自然血脉相连、鱼水相依。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