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日军如何评估抗战时期国军的战斗力?》
抗战期间,国军的战斗力主要依赖于中下级军官的牺牲精神。1944年8月,蒋介石曾在军委会整军会议上,明确表达对中下级军官的认可与对高级军官的不满:“中国军队现在营以下的动作,大体可以说是很注意了。但团以上到军师为止,各级司令部的业务极不健全。图上作业与沙盘教育可以说完全没有,指挥所与参谋业务的演习,更是完全忽略,所以中国军队一到作战就莫名其妙。既没有具体的作业计划,也没有完备的作战命令……团以上司令部的人员,很多不是正式军官……往往很重要的职务,交给一些落伍的军官或不习军事的文人来担任。”
值得一提的是,常德会战中,国军曾缴获相当数量的日军文件,其中即颇多涉及对国军战斗力的评估。譬如,日军认为,“支那军虽多年退败,国际援助路线被我遮断,但因抗日教育之彻底,及锐意整训之成效……其战力亦不容轻视”。
和蒋介石的看法大略一致,日军同样认为,中下级军官,乃国军战斗力的核心——“支那军……干部多为军官学校出身,抗日意识旺盛”,“如失干部,战斗意志即消失,故特须注意阻击其干部”。日军还特别提到,对由国军中下级军官组成的督战队(在战场上监督士兵,有权就地处枪决逃亡、退缩的士兵),“须首先予以压制”,理由是“敌正面之防御,战斗力甚强,或(因)背后有督战队,或因地形上无退路时,均必顽强抵抗”。至于高级将领,战后,冈村宁次曾对何应钦言及,“中国兵负于日军,系由于各高级将领之研究不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