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为何选择面条而非面包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饮食,面包,面条
  • 发布时间:2015-05-18 15:06

  维舟《中国人为何和面包错过了两千年》

  面条自问世之后,在中国得到了最大发展,而在西方,除了意大利之外,传统上的主食都是面粉制成的另一种食物——面包。

  众所周知,面条和面包的原料都是面粉(无论是小麦、大麦、荞麦还是黑麦磨成),而要制成面粉,自然首先得有麦子和石磨——这两样一般认为都源于中东。甲骨文中表示麦子的“来”字,本是外来语,这也是农史上的常识;而石磨在中国的推广一般认为迟至秦汉之际。

  或许可以做这样的推测:中东种植小麦、发明石磨都较早,人们选择的是在土灶中将面食烤熟(其成品为面包、烧饼或馕);但中国在种植小麦时,陶器、青铜器都已相当成熟,而石磨却未推广,以至于先秦的华夏民族可能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只能将麦粒蒸熟或煮熟了吃。

  最初的差异决定了此后的一系列差异。陶器对中国人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的影响极为深远,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大量地使用蒸、煮这两种方式,而这推想起来应该都源于在陶器中加水使食物变熟的做法,这与中东、欧洲那种食物直接在火上烘烤的方式大为不同。通常而言,狩猎游牧民族较多用烧烤,而农耕生活者多用蒸煮。

  此外,中国人的食物中植物蛋白较多,而叶、茎、浆果为主的蔬菜,显然不宜用烧烤方式烹制。进一步说,中国菜很注重汤(在保留传统文化较多的岭南尤然),恐怕也可追溯至此。看似最寻常的食物,其实都深嵌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结构之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