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内部对是否侵华存在分歧 石原莞尔主张对华亲善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日军,侵华,石原莞尔
  • 发布时间:2015-05-25 08:52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其军界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分歧。“扩大派”的东条英机等主张“对华一击”,彻底消灭中国国内的反日情绪。而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却认为必须坚持对华亲善,共同组建东亚联盟,以对抗美国。“扩大派”逐渐占据了上风,国民政府的外交运作也游走于两派之间,为抗日获得了喘息之机。

  “扩大派”与“反扩大派”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关系愈发紧张。日本军界内部,就是否继续扩大对华战争,分化为“扩大派”与“反扩大派”两个阵营。

  其中“扩大派”以陆相杉山元、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为首。他们基于中国国内“反日”活动的增多,坚持必须“对华一击”。1937年3月,日本驻华武官喜多诚一等汇报,“在收复满洲以前,蒋介石政权的抗日政策恐继续不变。希望以我对华北让步,(换取蒋政权)取消抗日政策之类的见解是极大的错误。”同时判断,日苏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亦不会保持中立,需“在对苏开战前,首先予中国一击,用以挫伤蒋政权的基础。”东条英机也上书军部,“如为我军力所允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解除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

  与其相对的“反扩大派”以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石原莞尔为代表。石原莞尔的核心思想是“世界最终战论”,即日、美终须决战。在此之前,日本要全力建设“满洲国”,充实国力,全力对付苏联。对中国,奉行所谓“日支亲善”,让中国成为“东亚联盟”中的一员。

  中苏两国国情的变化,也让石原莞尔反对扩大侵华战争。1935年,国民政府在英国援助下进行了“币制改革”,并与英、美签订了商业、铁路等贷款协定,让日本与英美在华利益的冲突更加显现。另一方面,苏联不断加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屡屡与日军发生摩擦,使日本的“满洲经营”面临威胁。

  基于以上原因,石原莞尔建议,“帝国要放弃其过去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停止运作“华北分治”。在石原的影响下,林铣十郎内阁在1937年4月制定了一项对华政策:给南京政权以面子,使之抛弃容共、依靠欧美的政策,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合作。但只过了一个月,林内阁就倒台了。

  石原莞尔反对扩大战争

  “七七事变”爆发后,东京“军中央部的方针极度混乱。甚至对事态的将来也未能确切预测,对南京方面是否企图进行全面战争,不论在参谋本部或陆军省都按各自的想法采取行动。”这使“扩大派”与“反扩大派”趋向正面冲突。

  7月8日,陆相杉山元命即将退伍的4万名步兵继续服役。东条英机控制下的关东军发表声明,对事变表示“极大关心及重大决心”,令部分关东军随时待命。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也向中央建议:应以此为契机,实现征服中国之雄图。朝鲜军一部也进入战备状态。

  石原莞尔则据以往的判断,相信对华战争必将是长期战争,会持久地消耗国力,因此令作战部制定了“不扩大”方针。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被石原说服,命令中国驻屯军:“为了防止事件扩大,应避免进一步行使武力。”石原还向杉山元说明,一旦走向全面战争,“势将陷入无底泥潭”,建议将华北驻军“一举撤至山海关满华国境”。

  蒋介石利用日方分歧

  但最终“扩大派”占了上风,他们认为“只要将少数的兵力一举投入到战场,就能获得重大胜利”,非但能如处理“满洲事变”那样,迅速解决华北事变,还不会招致美、英、苏等国干涉。裕仁天皇向杉山元询问:“事变的处理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希望?”,杉山元乐观地回答:“事变将在两个月内得以解决。”由此“扩大派”掌握了侵华战争的主导权,“不扩大派”没能制止战争。

  至日军攻占上海、南京,战争依旧没有结束的征兆。因与东条英机不和,已被迫离开参谋本部的石原莞尔警告说:“即使夺取了汉口,蒋介石政权也可能不会倒台”;“假如蒋介石被推倒”“四亿的中国人也不会屈服”,建议当局“应缩小战争规模,防止国力消耗”“要把握好时机,从速实现和平”。如其所料,日军被陷于侵华战争,直至失败。

  对于日本军界的以上分歧,蒋介石在战前不仅了解,且试图加以利用。皇道派主张扩大侵华,打倒国民政府;统制派是“反扩大派”,只要求中国承认“满洲国”,即可“共谋亲善”。国民政府的外交运作,游走于两派之间,利用其矛盾,得以在“七七事变”前,勉强维持住了华北的主权。(来源:腾讯历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