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自己读过一本经济学著作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经济学,书店,经济学著作
  • 发布时间:2015-06-08 14:41

  当下,各类经济学书籍充斥各大书店显眼的位置,身边的人们所谈论的话题多多少少也都会涉及于此。但当把这些书买回家之后,看到厚厚的内容和天书一般的专有名词,大多数人都会望而生畏、止步不前。和身边的人聊天时,听到几位“大拿”海侃书中内容,更觉得自己矮了三分,挫败感更深,继而陷入恶性循环。但是,其实这几位“大拿”很可能实际上并未比你多读了多少书中内容,他们有可能只掌握了某种技巧,惟妙惟肖地假装读过一本经济学读物。如果你也掌握个中技巧,那么只需按此练习,两个月内,保证你能和那些看似高不可及的“大拿”一同畅谈经济学而毫无愧色。

  仔细精读前言和目录

  99%的经济学“大拿”都属于“前言目录学家”,比他们稍好一些的是书评型读书人。花半个小时读完一本经济学著作的前言、目录或者书评,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获得的收益却远超付出。下次当“大拿”再在你面前对某某经济学著作指点江山的时候,你只要在适当的时间插入几句“我记得在××章里面作者表达的是一个很有趣的看法”,或者“其实作者自序里面对××章的内容表达了一些其他意见”,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至于是什么“有趣的看法”和“其他意见”,见鬼去吧,反正“大拿”们也只是读了这么多。

  建立一套书本话语体系

  背熟经济学辞典,反正常用的专业名词不超过50个,多了别说你,“大拿”们也不知道。拒绝使用一切类似“热钱”“通货膨胀”“剪刀差”这类会严重拉低水平的词语。举个例子:当你能够熟练地把“热钱涌入中国市场导致通货膨胀,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剪刀差”这句话表达成“货币的流通性溢出进一步放大了量化宽松政策,同时造成了城乡之间人力成本比较优势进一步被拉大”的时候,就是你能够出山的时候。当然,如果你能更进一步,说出“在QE影响和资本流通双重压力下,M0溢出直接拉大了城乡市场比较优势差距”的话,下面的内容你大可一扫而过。

  知道几个代表流派

  实际上,这一步工作可以进一步简化到只需要知道两派就好了:干预主义和自由市场——反正所有的经济学流派都会被归在这两大类门下。另外,记住四位左右经济学家的名字,最好两派各两位,而且最好是最大牌的那几位。

  掌握了以上几点,虽然足以假装自己读过经济学著作,但仅限于能和“大拿”们平起平坐、谈笑风生,要是真想高人一头,突显自己的存在,适当地提出精确的批评显得必不可少。不要被“适当”和“精确”两个词吓倒,实际上你只要拿出几个万用句式就足够了。类似“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当下的经济学归根结底是庸俗主义的经济学”,或者“这本书提出的经济模型很有意思,但是我对其泛用性还是持有一点怀疑和忧虑”,再比如“理性人终究不是人,我不认为从根本上单靠经济学发展能够为两者最终画上等号”,这一类常用常新的万能金句随时可以被拿来装点门面,这些都是完全正确的废话。最后你只要控制好表情,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故作深沉和纠结,慢慢说出以下句子:

  “这就是当代经济学最大的症结所在,或许整个经济学内部也提供不了任何答案。”

  恭喜你,当你掌握这一切之后,你就可以随时随地假装读过一本经济学著作了。

  稻穗

  (王玉辉摘自《芭莎男士·商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