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新“伙伴”

  •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 关键字: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里程忧虑
  • 发布时间:2015-06-19 08:01

  电动汽车发展以来,不仅在中国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实际上,就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而言,也同样面临着续航里程短、价格高、充电网络建设不足等诸多问题。然而,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还需依靠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或者说信息化手段来解决。

  智能网联带来三大机遇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呢?

  首先,电动汽车的使用模式和传统车不一样。电动汽车可以通过优化充电和换电的布局,通过信息技术来预约充电,并通过路径规划,有效地缓解“里程忧虑”问题。

  其次,通过对车辆使用的全程监控,可以随时对电池状态进行监测,随时预警。

  最后,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开发一些汽车使用新模式。实际上对于城市用车来讲,人的观念应该发生一定的转变。从国内情况来看,国家一如既往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去年,习主席在上海上汽视察时专门提出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也曾多次提到互联网思维和新能源汽车高度融合的发展问题。

  但是,智能联网的主要研究方向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最优充电和换电站规划的问题。包括以车、路、网的信息交互,来提供最优充电路径规划,实现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远程控制、远程监控系统问题;电池双向能量的管理问题。电网向汽车充电,汽车反过来作为储能设施为电网储存能量;在对大规模电动车接入时,对于电网的能量管理和安全问题的研究。

  国外的借鉴

  我们从国外来看,2012年,欧盟启动了信息通用技术项目(ICT),通过ICT信息服务,解决准确预测汽车剩余里程的问题。另外,实时感知周边充电站的布局和排队等候信息。通过车辆与充电桩状态的匹配,为驾驶员提供引导和充电预约。

  通过这一办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驾驶员“里程忧虑”的难题。同时,通过各种摄像装置和传感装置,ICT信息服务还能提供环境感知和驾驶辅助,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同样,美国也启动了类似的技术项目。从2008年到2009年,美国更多地倡导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此美国进行了大量的数据采集。一方面,研究不同的驾驶模式和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研究规模化生产后,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直至2010年后,美国转而对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对车辆的监控进行了系统研发。近期,美国又启动了利用通信手段降低交通对于环境影响的项目。通过对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能够让车辆少停车,以合理的速度来通过交叉路口。此外,通过设置节能车道和为驾驶员提供位置信息服务和交通信息服务来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日本主要是围绕汽车企业来进行的。比如,丰田主要开展了green-wave项目,为车主提供车速建议以提高整个交通运行的效率,并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和电动汽车的结合,推广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

  总的来讲,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能够缓解电动汽车目前面临的“里程忧虑”问题,大幅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和行驶安全。

  利用车联网创新商业模式

  利用车联网的手段,怎样创新商业模式呢?

  首先,通过电商模式实现汽车网络销售已然开始。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进行车型定制、在线选车、零部件购买,甚至购买保险。而实体店在将来主要承担的角色是实车体验、提车以及维修保养等工作。

  其次,分时租赁。分时租赁实际上改变了目前的用车模式,从购买汽车到购买服务。笔者个人认为,这是未来北京、上海、深圳这种超大型城市应该推崇的一种方式。

  互联网的思维通常是通过第三方买单而减少终端客户支出的形式。互联网通过降低流通成本,通过广告推送和服务增加新的收益,通过渠道来分解成本,为终端客户买单。

  对于汽车来讲,实际上是通过厂家的研究为客户提供一种安全的、经济的、舒适的、便捷的服务。这种模式在市场导入期,有可能是通过免费来吸引客户。当形成一定的客户黏性后,实现新的收费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商业创新模式,往往比技术的创新更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从未来来讲,笔者认为,在目前技术还没有出现大突破的前提下,电动汽车真正的普及还在于基础设施的超前。通过智能化、网联化的手段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速电动汽车的推广。

  (作者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五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暨第三届深圳国际智能交通与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展览会的演讲,有节选)

  成波|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