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高潮,已疲劳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高潮,疲劳
  • 发布时间:2010-07-28 15:15
  年龄跨三奔四的观众,很多都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一档相亲节目颇有印象,其名曰《玫瑰之约》,曾作为芒果台的主打节目与《快乐大本营》分庭抗礼,一时风光无两。这些年,《快乐大本营》一路快活到现在,《玫瑰之约》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其实牛掰的《玫瑰之约》之类的电视征婚节目并没有死。

  某天一人问我:“你看《非诚勿扰》吗?”我一愣,想这厮凹凸如此,冯老师早已步入《唐山大地震》档期,怎还翻出他的陈芝麻烂谷子拾遗?正欲开口,幸而旁有一人以迅雷速度为我答疑,于是乎我怀着一颗求知的心上网看了数段视频,这才茅塞顿开,原来此《非》非彼《非》,新版《非诚勿扰》乃是一场火爆异常的搞对象个人秀。

  感慨万端之下,老身想说,我若有一适龄光棍儿子,宁可他在家上网翻墙狂顶“空姐”,也不愿他跳上这个舞台去充当爱情秀的小白鼠。

  以下是《非》的一段实况:一“西装男”面对摄像机侃侃而谈,自称30岁,硕士,任基金管理公司董事经理,月入10万多。主持人问:“有房有车是吧?”“有房,车是公司给配的。”“房子多大?”“70平不到,我就买了个小的,在中海凯旋门。”“哦,高档地段..”“还好吧,在城里买别墅真的没意思,我准备在南京和扬州之间,再购置两套别墅吧。”接下来他谈起自己的择偶观:“知书达礼,温柔贤惠,关键是年龄要小。”按这个标准,他觉得场上的某姑娘“看上去还行”。下来后,“西装男”向记者解释,来上这个节目的原因在于,“现实里相亲是一对一,这里可以一对多,同一时间接触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

  从哪一年开始中国有了征婚广告已不可考,最早人们在报纸中缝里写:“男,43京离,体健貌端,高干。”后来有了《玫瑰之约》,四男四女才艺表演,碰运气看对眼。再后来有了佳缘、百合.com,大家把自己最满意的照片上传,再在如过江之鲫的男女里海选。如今,贴心的JS卫视发明了将网络海选和电视做秀完美结合的手段——Bingo!不满足于在网上孤芳自赏、虚拟YY的人类终于可以一面秀出自恋,一面找机会收获华丽生猛的速食双恋。

  《非》的“灵魂人物”乐嘉说:“你以为这些人上台真是来找配偶的吗?参加的人都偏年轻,80后、90后对这种一上来就定终身的事,基本没概念。大多数选手都是觉得,体验一下,交个朋友,能谈就谈,谈不成就算了。”

  为配合史上最high最大胆最奔放的参加者“秀出最好的自己”,《非诚勿扰》的软硬件也极见功力。包装精美到位,服装、化妆、道具不输时尚节目,游戏规则合理又充满趣味,过程中时常出现戏剧性变数和很美很文艺的真情告白(不熟悉的同学请复习嘉宾李好的原话:“咪咪,我要送你一把锁,只有它才能开启我的心!”),正是这些让现场高潮连连。

  一片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速食“爱情”的苍白无力。《非诚勿扰》中人气最高的“拜金女”马诺在一片翘首中于节目现场被“真命天子”张弘凯带走,但两人从节目over可能就没再见过面。无独有偶,在自称“中国最严肃的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上,也曾有一名浸淫多年仍奋战在征婚前线的男人无奈地感叹,配对的流程可概括为:海选—私聊—见面—暧昧(或更亲密关系)—疲倦—冷淡—再海选。而配对成功率并不高的《非诚勿扰》,参加者也多数起于被海选又终于海选。

  真正的婚姻和感情不容儿戏。让你花上几十分钟时间,了解一个被裹上厚厚包装的男人/女人,然后通过“爱之初体验”、“再判断”“终决选”,最后决定终身伴侣,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民事行为能力智商大于八十的人而言,难道不是扯淡?电视征婚和网络征婚上“成功速配”过那么多对,除去“托儿”这种不是秘密的秘密人类,真正谈恋爱的有几对?别忘了,那些网站首页、节目广告里郎才女貌的照片,换来换去也就那么几张脸。

  如果说当年的《玫瑰之约》还多少承载着一点“找到真爱”的纯朴幻想,那今天的《非诚勿扰》已经欢快地变身成了脸蛋、三围、房、车大PK。当然,总有一些心存幻想“没准儿能碰个富二代”的机会主义小妞们,在这里有必要提个醒,人家富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为儿子打下了均价每平两万五的江山,真正的富二代纯粹是闲得蛋疼才会跑那儿去给你选。

  最后抛个小八卦,据目击者称,前文中那位“西装男”,在接受完采访后悄无声息地走向楼下的自行车棚,5分钟后骑上自行车,低碳环保地消失于夜色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