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文化价值评判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电视剧,文化,价值,评判
  • 发布时间:2010-07-28 15:47
  中国电视剧如何提高文化品质,稳站国内市场,进而走向世界?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在满两岁的时候,集合各方人士,共同探讨电视剧的文化价值问题,希望这是文化翻牌的开始……本专题特节选了各方的主要观点,希望对观众和从业者有所启发,加入到讨论中去,做一些积极的改变……

  文化翻牌的开始

  今天这个会本身的意义不在于我们今天谈了什么,认同了什么,沟通了什么,最大的意义不在这,我们国家的影视产业发展到今天,全行业同时对文化这个问题开始关照,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内在的必然性:从世界文化角度来说,已经从文化经营转到经营文化……从道理上来讲,如果文化不能提升,文化商业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你们将失去话语权,核心的东西就是品质增长,有坚持的东西,这个东西将带动产业一起来服务。很欣慰并且很感谢,剧中心和导演委员会给了我们这么一个机会,使政府使国家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在2010年5月12日对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做了一件可能现在没有人特别当大事的事,就是文化翻牌了。

  从情来说,我们205名影视中心的国家队成员,有多少人当年是怀揣着梦想,是有着巨大的生命的冲动,跻身到这个队伍里,若干年之内千方百计也创造了很多精品佳作,这些精品佳作也影响了几代人,甚至还将影响今后的若干代人。但在商业大潮的裹挟下,在奔跑当中,我们突然有一天站下来歇歇脚的时候,发现最初怀抱的东西没了,最初的梦想不是这个,我们的使命不是这个,在座的都是文化人,是有文化追求的人,有艺术审美这种激情的人,我相信不管中间受到什么样的因素影响,你们在深夜独自邀月小酌独处的时候心里都会流淌出一种痛苦。这种东西就奠定了我们能翻牌,一定可以做到的,我们有巨大的行业的冲动和全行业的自觉,加上政府主管部门可以为你们提供我们尽可能的帮助和服务,给你们搭平台和赋予你们话语权。

  ——王卫平(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

  各方观点·关键词

  黄式宪(电影学院教授):应对危机2007年美国就文化产业问题把中国告上了WTO的法庭,经过两年多的世界各级重要评委的认真评审结果,在去年12月21日颁布了这个结果,中国失败了!而且不可再抗诉,也就是说一年以后,刚刚也提到了中国的电影要变化,中国电视剧市场要变化,电影市场要变化,中国的电影不可能再由中影公司和华夏两家独家垄断,这确实对我们整个的体制提出一个大的挑战,这一点说实在还有好多事情是不够清醒的,好多人还没有看到这样危机的来临,我觉得我们这个会的召开,正是因为我们要把中国电影和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娱乐产品,把它的产业做强,产业做强的核心就是它的独有文化价值,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日本、印度、韩国。

  史航(编剧):利益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我们可以追求利益的扩大化,但永远不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为扩大化就是说我们怎么把这个矿泉水卖得更好,推销得更好,广告打得更好叫做扩大化,但要是最大化的话,就是随便找个地方接点水就卖了。只要不往最大化来讲我们创作就不是瞎创。

  盛伯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谁来评价文化价值评价是谁来评价,是媒体的评价还是主创人员的评价,是观众还是管理者,甚至是政界、学界、业界、还是市场性的一种结合,肯定是不一样的。

  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作者价值

  我认为要提升国产电视剧的文化价值,必须提升作者的价值,提升了作者的文化价值才能实现作品的价值。

  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价值观

  文化价值的核心又是价值观,就是我们爱什么,我们恨什么,我们提倡什么,我们希望什么,包括我们希望我们自己,我们希望家庭,我们希望社会,我们希望国家,我们希望这个世界应该怎么样,这是我们判断的标准,基本的戏剧观。

  李志勇(人民日报):关注社会

  去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做《蜗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个电视剧尽善尽美了吗?我想应该不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什么各个阶层从白领到知识分子,从官员到普通工人,对他都有这种近乎痴狂式的追捧,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触及了这个社会真正的问题。

  曾子航(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历史剧

  我比较爱看历史剧,历史剧创作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可能一些导演和资深评论家会批判我,我认为现在历史剧当中出现了一些美化历史人物,拔高历史人物(的做法)。

  谭飞(中国影视评论学会会员):公共立场

  刚才听到金韬导演讲的,现在越来越多导演需要听到真知灼见的批评,需要听到来自民间观众的声音,我们需要更多地站在公共的立场来辩论,有更多的是公共声音,公共声音包括真正来自观众中的声音,真正来自跟他们距离最近的人的声音。

  阎晶明(《文艺报》主编):多面性

  这几年我看到很多成功的电视剧,在满足观众和符合上面要求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比如说《潜伏》,我也非常喜欢这部戏,主要是主旋律的关于革命战争岁月的描述,它是在历史基础上的一部正剧吗?或者是官场黑幕的揭示吗?我觉得都是,但又都不是,像一个多面体,在不同的人眼里面呈现不同的色泽,用鲁迅的话说,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东西是多面的解释。

  高小立(《文艺报》):观众没问题

  《士兵突击》的播出证明观众没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媒介的传播,完全依赖电视人给他们送上精神食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