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智能、健壮、标准——2015年网络演变关键字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以太网,混合云,NetEvents峰会
  • 发布时间:2015-06-30 15:09

  2015年,网络行业正发生什么?

  企业正致力于采用更高效、安全的网络连接方式构建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混合云运行环境;硬件和开源是今年SDN的两大发展趋势;运营商级以太网认证正广受重视;物联网的网络环境建设已逐渐成熟并正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不再处于迷茫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组织都能清晰明了地描述自己对网络的需求,以及如何为满足需求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上的感受,是记者在5月28-29日参加NetEvents“亚太媒体与服务商峰会”时获得的。

  WAN不能阻碍云

  如今,人们正试图将一切事物都连接到互联网,但与此有关的想法和做法却让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变得复杂和不可预测。比如在企业级互联网中,云的应用正在普及,尤其是混合云的应用。

  Gartner预计,到2017年50%的企业将使用混合云,与此同时,愈加关注网络安全和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成为企业级云计算最重要的两个关键特征。Gartner还指出,如果公共互联网能按照预期的目标继续发展,企业使用混合云的覆盖率将达到74%。

  企业在部署云服务的时候也正面临更多的选择。比如,最流行的方式是企业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横跨内部网关、私有云和公有云;企业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也可以在内部数据中心托管,或部署于专有的基础设施上,尤其是那些核心的或专有的企业应用程序;企业应用程序和服务会被部署于虚拟化的计算机和存储基础设施上,并统一在IT内网管理,但也有可能全部以虚拟化的方式部署在第三方云平台上;企业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会被部署在可被允许共享的基础设施中,这个时候的企业通常处于从传统自建数据中心到向云转移的“转折点上”,所以他们可能随时会接受PaaS模式或者完全迁移到SaaS模式。

  在这种形势下,对于网络,企业用户仍会持续不断地抱怨。比如“为什么我的网络需要与每一个私有云供应商都建立连接而不是连一管百?”、“我的网络安全如何保证?”、“我的网络怎么跟得上数以百计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的升级脚步?”、“我的云服务供应商太多了,我如何去管理网络连接?”……

  作为网络服务商,TATA通信更能理解企业的诉求。因为当企业的工作负载发生各种复杂的变化,企业的网络连接就会相应地产生各种复杂的需求。

  “大多数大企业都在使用混合的网络技术,但是他们实施的解决方案很多都是刚性的,并且缺少面向动态IT环境的设计。比如,公有云虽然是从底层设计去实现网络连接,但这种方式也正逐步被虚拟化的网络所替代。许多企业也正通过配置私有云的网络连接选项来克服隐私问题。”TATA通信副总裁Amit Sinha Roy表示。

  在NetEvents峰会上,TATA通信更为详细地介绍了其此前推出的全球网络平台IZO。

  作为一款能够改变业内游戏规则的全新网络平台,IZO提供了解决企业在发挥云潜力的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和挑战的新方式。IZO互联广域网采用公共互联网,并对其进行独特改造,让它与企业云连接,和互联数据中心一样,可以用于可预测的路由选择,还可为跨国组织提供确定性网络路由选择,保证点对点SLAs及标准商业报告。借助IZO互联广域网,跨国组织可享受更短的部署时间,更稳定、流畅、高效的网络,同时将总成本减低近三成,催生更多利用云演变的安全方式。

  一个有关LOT的好例子

  近期,在业内有很多新的关键词开始流行起来,比如物物互联、物联网、万物互联等,他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在本次NetEvents亚太峰会上,记者从IDC通信研究经理Nikhil Batra那儿听到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例子用来说明以上三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极为合适。

  例子如下:在一个由配置了温度传感器的服务器机架组成的数据中心中,温度传感器会发送服务器的温度信息给中央处理面板,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一个服务器管理人员实时地进行监控,如果他看到其中的一个服务器过热,他就会去打开制冷系统,这个过程就是“物物互联”。

  而当我们把这一过程从端到端的模式升级为“物联网”的模式,就可以让制冷系统实现自动打开或者关闭,这说明物联网可以省去人与物的互动部分,并提供一套智能的分析系统来接替管理权。

  随后,我们继续演进到了万物互联,这个新概念与物联网最大的区别是将人、过程、数据都与物连接起来,结果就是让我们获得了更多、更重要的决策信息,比如让我们的思考方向从如何有效地采取制冷的方式缓解服务器发热转变为尝试新的办法不让服务器发热。

  所以,今后物联网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就可以描述为,最底层是一些实质上都是传感器的功能模块和设备,它们被连接到一个网络平台,然后为一些智能应用提供服务,这些智能应用作为分析系统,能够通过实时地加工非结构化的数据来获得更多、更具有意义的结论。

  同时还需注意的是,要保证一切的连接都是安全的。然而,当黑客成功地入侵了汽车的IT系统,就说明安全问题任重道远。

  网络测试不容跳过

  许多行业,比如金融、汽车制造业现在都在采用一种流行的方式:先生产出一个产品,然后通过提供固件升级和软件升级来增加这个产品的功能。这种方式在智能移动终端制造业似乎应用得最多,这虽然能证明移动终端对IT的应用要比其他行业更踊跃,但网络服务商却需要为此提供更多的设备管理服务,由此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如果这个问题摆在那些每天要管理数以亿计移动终端设备网络连接的运营商们的面前,他们该怎么做?

  运营商作为网络的载体和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层面关注网络。首先是性能,需要确定用户的网络是稳定的,让网络设备每天都像是新的;其次是可扩展性,如今运营商们可以支撑数以亿级设备的通信,但今后面向物联网时就需要支撑数以万亿的终端设备;最后是可靠性,运营商要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营。

  思博伦云和IP领域高级产品总监Neil Holmquist这样劝他们悬崖勒马:“他们无论是想跳过网络测试,还是希望侥幸地在负载超出预期的形势下继续工作,结果都不会如愿,他们不应该把出问题的责任推给用户。”

  在本次NetEvents亚太峰会上,思博伦介绍了该公司目前提供的一些功能完善的网络测试工具,以及帮助运营商或设备商围绕虚拟网络部署性能测试的一些方案。依托这些工具和方案,思博伦可以帮助企业网的用户,构建出更简便易用的网络和应用测试平台,使企业IT专业人员和网络工程师能够对应用、网络设备和IT服务的性能进行全面的验证。

  以太网认证受业内重视

  NetEvents亚太峰会召开的当天,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宣布,MEF运营商级以太网认证专业人士(MEF Carrier Ethernet Certified Professionals,MEF-CECPs)的数量已经在过去24个月内增长了近350%,总数达到3,191人,这些专业人士受雇于72个国家的357家机构。2015年4月份认证专业人士的数量是MEF-CECP计划开始以来第二高的月度表现记录。

  Level 3通信公司和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分别以拥有337名和319名MEF-CECPs引领市场。他们之后是富士通网络通信、Coriant,和TATA通信,这三家的每一家厂商在其组织中都有120名或更多的MEF-CECPs。这些公司和其他公司采用了全公司的策略来确保他们的关键员工获得全面的运营商级以太网培训和MEF-CECP认证。

  MEF主席陈子湳(Nan Chen)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超过3000名MEF-CECP的里程碑是一个重要的证明点,证明运营商级以太网已经成为全球数字通信的通用语言。虽然北美以占所有MEF-CECPs数目的66%继续领先,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正在所有地区被认证。我们看到非常显著和稳定的增长,尤其在亚太国家,占所有MEF-CECPs的18%。事实上,MEF-CECP数目排名前8名国家中的5个国家位于亚太地区——印度、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和中国。”

  MEF在2014年十一月推出了MEF运营商级以太网认证专业人士年度大奖,作为其年度卓越奖项的一个新的类别。2014年MEF-CECP年度大奖的得主是Telekomunikasi印尼国际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Telin)的Sendang Praptomo,他提供了“可以从这个培训来实现什么”的一个极好的例子。在他被认证后,他带领新加坡Telin的标准化和认证服务的发展,新加坡Telin是印尼PT.Telekomunikasi(Telkom集团)的国际分支机构。

  本报记者 于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