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熟物联网——记华为2015网络大会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物联网,华为,敏捷物联
  • 发布时间:2015-06-30 15:16

  华为2015年网络大会(HNC2015)近日在北京召开。HNC2015大会的主题是“从敏捷,到无尽可能”。作为已经落地的战略,华为的“敏捷网络”当然是会议的主角。

  温故而知新。2013年,华为首次发布了以业务和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敏捷网络架构,同时推出了针对园区网的敏捷网络解决方案。2014年,华为又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分支和广域的敏捷网络解决方案,完成了面向园区、广域、数据中心和企业分支四大领域的全面覆盖。2015年5月,作为HNC2015的重头戏,华为敏捷网络3.0架构正式亮相。它宣告:华为开始拥抱物联网,开启敏捷物联时代。

  “追求”物联网

  物联网也像云计算、大数据一样,不再只停留在概念炒作层面,而是开始落地,为用户带来经济价值,并对传统行业的业务运营产生冲击甚至颠覆。美国在谈工业互联网,德国在谈工业4.0,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些巧合联系在一起便成了一种必然。以制造行业为代表的某些行业确确实实已对物联网产生了迫切的需求。

  毫无疑问,ICT的变革是企业业务发展的推动力。以前,ICT只是作为支撑系统之一,对企业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辅助的作用。现在,ICT则成了生产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业务模式的转变。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HNC2015上表示:“ICT已成为新的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以前的多次技术革命并没有像现在的物联网那样将如此深刻地改变物理世界,催生产业变革。电力、交通、制造三大行业对物联网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因为这些行业是典型的“管物”的行业。

  物联网世界虽大,但华为有自己的定位和切入点:首先,在电力、交通、制造三大有迫切需求的行业实现突破;然后,将在这些行业成功应用的方案和实施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标准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再向教育、医疗、金融等更多的行业推广。“电力、交通、制造等行业的用户对物联网的需求客观存在,并且它们需要可靠的物联网络解决方案,而这些正好是华为的优势所在。”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总裁刘少伟表示。

  在物联网市场上,华为不会大包大揽,“被集成”、“建立产业生态”这些适用于华为企业业务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物联网业务。在物联网方面,华为的策略很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物联网的产业链上,传感器以下、物联网的应用与运维之上,华为都不会涉猎,这些也不是华为的强项。华为要做的还是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刘少伟表示,“我们当前要做的是催熟整个物联网产业,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物联网整体市场的发展。”

  在通常情况下,像HNC2015这样的大会会发布大量的新产品。但是,在本次HNC2015大会上,华为却刻意避免这样做。华为只是展示了代表行业发展大方向的一些典型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无线网络、物联网等。

  经过几年的磨炼和技术积淀,华为在不断提升技术和开发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创新的感觉,眼光会放得更远一些,产品规划和研发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

  在“追求”物联网的过程中,华为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徐文伟表示:“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正是受益于ICT基础架构的标准化,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也会走同样的路。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在本次HNC大会上发布了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LiteOS。”

  华为的资料显示,LiteOS是目前世界上最轻量级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其内核轻巧到10KB级,具备零配置、自组网、跨平台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穿戴式、车联网、工业等领域。这一创新使得智能硬件的开发变得更加简单,可以加快实现万物的互联互通。同时,华为宣布LiteOS实行开源,合作伙伴可以基于此快速打造自己的物联网产品。

  从企业网络到物联网,华为迈出了一大步。对于华为来说,物联网的挑战在哪里呢?“进入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我们首先要好好学习,了解并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将用户从业务角度表达的需求用IT的语言表述出来。”刘少伟表示,“另外,物联网涉及大量的工业设备,这些设备往往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防水功能、工业接口等,这些是华为以前没有接触和研究过的,所以还要慢慢摸索,逐步积累经验。”为了应对物联网的发展,华为已经开始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下功夫。同时,华为也开始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做技术储备,比如电力线传输、开源技术等。

  现阶段,华为对于物联网是大力投入的阶段。刘少伟告诉记者:“物联网对于华为来说是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现有的业务规模虽不大,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物联网业务带来的收入可能不到10亿元,但是它对其他业务的带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被集成”的另一种解读

  企业网也好,物联网也罢,说到底,华为的重点还是在ICT基础架构。因此,业务驱动的ICT基础架构(Business-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BDII)是HNC2015的“魂”。在华为企业业务总裁阎力大口中,BDII将使能新产业革命。华为专门为BDII出了一本白皮书,里面对BDII的定义是:BDII是华为实现企业业务目标的行动纲领,通过ICT基础架构与行业应用类的软件深度融合,通过与自身的基础架构创新、与合作伙伴的联合创新,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创新,使能新产业革命。

  在HNC2015上,阎力大不止一次提到,ICT已经由过去以提高效率为特征的支撑系统,逐渐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华为进行的客户调研显示,能有效帮助客户实现收入增长和业务转型的ICT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物联网、移动、信息物理系统等。

  IDC对ICT发展三个历史阶段的总结也印证了华为BDII行动纲领的正确和可执行性。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助理副总裁武连峰在HNC2015上介绍说:“ICT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使能传统商业流程,到使能服务,再到今天的使能产品,ICT已经成了核心的生产系统。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高科技企业,ICT将成为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阎力大进一步解释说,华为BDII有三个核心内涵:一是业务驱动,二是联合创新,三是聚焦于ICT基础设施。

  ICT的发展需要一个生态系统,更需要生态系统的联合创新。在这个创新的生态系统中,客户、合作伙伴和企业是三个不可或缺的主体。客户要实现业务创新,合作伙伴要实现行业解决方案创新,厂商要实现产品的创新。具体到华为来说,就是实现ICT基础架构的创新。

  阎力大表示,BDII其实是对华为“被集成”战略的另一种解读。华为在ICT基础架构方面的创新离不开客户和合作伙伴。

  武连峰对华为的BDII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BDII将进一步凸显ISV、SI等合作伙伴的价值,它将成为连接客户与华为的最好的桥梁。而华为面向行业市场合作伙伴的二次开发平台eSDK将有利于华为深入更多的垂直行业市场。

  敏捷园区3.0 重在体验

  在HNC 2015上,华为正式发布了敏捷网络3.0架构,目标直指物联网。

  在HNC 2015的敏捷园区展台,华为重点展示了多项无线接入领域的敏捷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基于ENP技术的Wi-Fi加速算法、敏捷移动解决方案Agile Mobile Solution等。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交换机领域总经理王世宏告诉记者,持续创新的敏捷新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园区无线接入的质量,提供更高品质的无线接入体验,同时提供更好的移动接入。

  具体来看,基于ENP技术的Wi-Fi加速算法从TCP协议层入手,将无线网络的性能提升30%,干扰降低35%,链路利用率提升30%。华为轨道交通解决方案可以让用户在移动速度为120km/h的车厢内顺畅享用600Mbps带宽的高质量无线网络,车地通信无线切换时间小于30ms,提供“零”丢包、无感知切换的高速车厢无线网络。

  华为新推出的Agile Mobile Solution可以无缝融合Wi-Fi与LTE接入方案,构建一个与运营商网络体验一致的无阻碍、高品质的支持数据、语音通信的无线网络。上述新技术的出现无疑会让更多的移动接入应用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

  面向全联接的移动时代,华为敏捷园区3.0解决方案将更加关注移动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变革,致力于改善移动接入的应用体验。“目前,全球七大行业的600多家客户选择了华为敏捷园区解决方案。”王世宏表示,“相比以前的解决方案,华为敏捷园区3.0主要在高品质、全无线、超宽带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

  自从2013年8月8日发布首个敏捷园区暨敏捷交换机产品后,华为一直在技术方面努力创新,陆续推出了Single Cable、敏捷分布式Wi-Fi解决方案、敏捷移动解决方案等。在这些创新的解决方案背后,是华为的敏捷交换机在提供支撑。新上市的敏捷交换机华为S12704款型,其功能和性能都十分优异,而且价格颇具竞争力。在接入交换机方面,华为也推出了许多新产品,包括新一代的盒式交换机Sx720等已经陆续上市。

  “去年,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华为的交换机业务都实现了高增长,今年初到现在依旧如此。”王世宏将增长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云计算应用的普及促进了作为IT基础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交换机的高速增长;第二,无线应用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交换机的销售,网络带宽不断增加,网络改造和升级的项目越来越多,尤其是千兆交换机的销量猛增;第三,物联网市场逐渐崛起,无线接入点增加,到处都在部署无线网络,这对交换机销量的增加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融合通信让企业业务更敏捷

  在HNC2015期间,华为率先推出的4K超清视讯解决方案大放异彩。此外,华为展示的适用于会议室、桌面和移动应用场景的无缝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在降低企业通信成本的同时也让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得更加敏捷。

  在融合通信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华为的融合通信业务依然保持了稳步、快速的增长。IDC的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在中国企业通信市场上,华为在视讯、联络中心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IP语音市场的收入增长率也排名第一。

  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企业通信产品领域总经理袁小海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融合、创新、移动、开放’的基本原则,打造一个高效、开放的融合通信业务平台,提供开放接口给合作伙伴和用户,让他们在我们的平台上实现应用的创新,真正把创新能力融入到企业的业务中,从而实现用户、合作伙伴和华为的共赢。”

  “过去几年中,融合通信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融合通信的价值所在。”袁小海表示,“在融合通信领域,人们的关注点逐渐从降低沟通成本转移到提升业务敏捷性上。政企客户关心的是如何加快业务流程的运转速度,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如何加速企业内部的创新等。”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化等正在改变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这种影响正慢慢从消费领域渗透进企业领域。不过,企业级融合通信除了关注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外,更强调如何高效地实现流程、信息的连接,以及人与事物之间的更好协调。

  针对融合通信市场的这些变化,华为的应对之策是:以融合平台为基础,让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具有更好的移动性、更佳的视频效果和更好的开放性,帮助企业实现它的业务职能。

  举例来说,无论是会议室系统、桌面系统,还是移动方案,都要具备强大的融合能力,语音通信、视频甚至包括自媒体都要构建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之上。华为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要将企业的沟通从会议室拓展到任何地点,从PC拓展到智能手机等各类智能终端,从而改善应用体验,提升融合通信的便捷性,同时还要保证沟通的安全性。

  袁小海告诉记者,华为致力于改善从会议室到桌面再到移动场景的无缝融合通信体验,让用户无论在会议室还是在移动办公环境中,无论使用专业的视频会议设备还是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获得相同的应用体验。此外,华为还将语音、视频、企业公众号、工作圈等沟通与协作方式融为一体,让用户获得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体验。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华为于去年初对业务线进行了调整,将原交换机产品线与企业通信产品线进行了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华为交换机与企业通信产品线。

  谈到华为融合通信业务未来的愿景,袁小海表示,华为将集中精力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在融合通信领域继续保持领导者的地位;第二,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成为政企客户首选的供应商;第三,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引领整个音视频、企业通信和融合通信领域的技术发展。

  本报记者 郭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