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5)06-0099-02

  音乐史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形式,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幼儿天生就热爱音乐,美妙的音乐不仅能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还能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能力。那么,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当怎样培养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呢?

  一、尊重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需要

  首先,必须具有幼儿主体地位的意识,将它作为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目的之一,把它当做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位教育家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孩子探究真理的欲望”。幼儿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和冲动,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乐能让幼儿直接感受到快乐。因此,了解幼儿的音乐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对音乐的独特感受是发展幼儿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重要基本条件。

  二、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创造的空间

  我们知道,幼儿作为一个发展、能动的个体,他们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一个让幼儿自主探索、体验并创造的音乐环境能够很好的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我们在音乐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一些简单的以节奏性的体验来感觉运动的拍手游戏、即兴唱歌游戏、歌曲联唱游戏等,在诸如此类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游戏,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感受中,并且显示出独立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探索适合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法

  1.调动多种感官,加强主体参与

  在音乐活动中要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参与音乐学习的方法。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参与探究的需要也是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需要,这种需要能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社会活动的动机和行为,使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例如: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不单纯仅仅从听觉活动入手,而要借助视觉、动觉、寓言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结合活动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验和欣赏音乐作品,使幼儿在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和创造的过程中加强对音乐欣赏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并使幼儿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更好地得到培养和提高。

  2.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动机,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创设了游戏情境,帮助幼儿更有效的学习。

  (1)利用道具,开展快乐游戏

  在开展音乐活动中,加以道具、头饰,会吸引幼儿更多的注意力。让幼儿觉得有趣、感到激动,从而能快乐的开展游戏。

  (2)深化内容,开展合作游戏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以歌词内容为主线,身体作媒介,通过寻找伙伴,共同合作开展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3)结合语言活动,开展故事游戏

  幼儿歌曲简单生动,有故事情节,我们将歌曲故事化,吸引幼儿的注意,促使幼儿主动学习歌曲。在游戏中不仅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变化,更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奇妙带来的快乐。

  3.加强同伴交往,吸收间接经验

  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多为教师组织和引导喜爱的一种集体活动的形式,在其中应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同伴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交流、合作,幼儿可以积极地吸收同伴的经验以此对主体性的发展发挥作用。

  总之,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幼儿个体并不是被动地接收群体的影响,而是在参与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主体性,成为真正的自我。

  康静 荣莉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幼儿园 64235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