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融合 推动软件产业由大变强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推行,“互联网+”也上升为国家战略,软件产业面临新的机遇,挑战也同时并存。在政策红利大环境下,软件企业能否抓住形势,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与传统企业发展创新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把握新机遇

  2015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虽然遭受世界经济弱势复苏和产业转型调整的压力,但也面临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利好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

  当前,软件作为产业的核心与灵魂,被视为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支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软件行业的支撑,作为主要的承载者和创新者,软件企业必然需要不断激发发展潜力,完善自身业务体系和生态布局。软件企业将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其对产业的引领示范作用。软件企业也将加大在安全可靠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例如,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常态下,加快新业务转型、内部组织结构调整、控制成本费用等因素推动下,确立了“软件及IT服务+数据服务+金融/电信服务”的平台战略,加快从产品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转变。同时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在产业整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较大提升。软件服务化趋势继续深入,新兴信息技术服务比重不断提高,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作为两化融合发展关键突破口——智能制造业前景也一片大好。这与《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不无关系。

  智能制造的发展是以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为基础,以软件技术在制造系统中的深度应用为特征,其“智能化”的核心就是工业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可预见,围绕智能制造的软件服务市场未来将呈爆发式增长。

  当前,软件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品质量、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机遇、新形势,软件业作为信息技术产业中增长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部门,始终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并不断追求可持续发展空间。在这一过程中,软件企业也在不断积累经验技术,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改善产业现状

  据统计,2014年度全国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软件产品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23.5%、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85.7%、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0.6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9%。

  从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和各单项收入上来看,2014年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形势良好,产业结构和布局良性调整,新兴领域业务快速增长。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拓展应用市场、持续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刺激性措施的影响。

  软件产业发展稳中有升,但我国软件产业增速持续放缓。首先主要体现在软件企业在新常态下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软件企业市场开拓面临较大困难,而外企云服务加速在我国落地,将加剧对国内传统企业赖以生存的中小企业市场的争夺,挤占发展空间,本土传统软件企业转型调整需要较长时间。

  其次,工业软件发展缓慢拖累工业智能化进程,内在投资动力不足。同时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信息系统软件产品中国外产品仍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些产品仍可能存在预设后门,面临被国外企业或国家借助后门收集核心数据和进行系统攻击的风险。虽然国产操作系统将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但由于核心技术水平较低,缺少应用支持,国外产品又已占据绝大数市场份额,使得国产操作系统应用推广形势困难加大。

  要解决软件产业目前的痛点,必须对症下药。除了在国家政策层面引导与扶持外,软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比如与传统企业跨界融合,加强与软硬件企业合作,强化安全保障体系。此外,还应提升服务外包能力,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系,积极利用丝路基金等相关资源。

  同时,软件也要跳出信息技术产业,与各个行业领域更加深入地融合,要加快网络化转型,更好地服务于“互联网+”战略发展。此外,在“互联网+”在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软件技术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并对软件技术的功能提出新要求,亟需软件企业加快自身创新发展。

  壮大市场主体

  发展软件产业,扩大市场,培育和壮大骨干软件企业十分重要。一方面,要运用规模效应来培养中国软件行业的骨干企业,支撑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国际化水平高的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带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另一方面,推进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培育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

  同时,要引导骨干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小型微型企业和新创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此外,也要做好工作流程梳理工作,促进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工作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能力、赢利能力、国际化能力、管理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如何培育大型软件骨干企业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加强骨干软件企业的培育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采取了诸多措施。7月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承办的2015推动软件骨干企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将定于海南召开。

  本次会议将重点分析201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骨干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交流工作经验,展示成功案例;讨论把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两化深度融合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应对应用和计算模式转型的新趋势、新问题,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促进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体系,提升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链接 1

  工业软件创新热点集中两大领域

  一是工业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加速向工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等全价值链环节渗透,形成新模式、新业态,重塑产业组织与制造模式,重构企业与用户关系。

  二是智能工厂。主要有三个应用层面:机器设备层面,利用软件分析技术提高机器的智能性,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生产效率;车间层面,机器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协作,提高生产线的协同水平,根据工厂动态生产情况实现不同工序流程环节的组织优化,提高产出,降低能耗;工厂层面,根据供应链情况和市场需求,面向具体的生产任务,实现多个车间、多条生产线之间生产资源的统筹优化和调度。

  相关链接 2

  “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网络化。计算技术重心正从计算机转向网络,软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

  服务化。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有软件产品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也在改变,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面临重大调整。

  体系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加快。

  融合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与业务融合的日趋紧密,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计算、通信与娱乐等服务功能的融合,网络平台上通信、内容、计算等服务的融合,软硬件之间的融合,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创新空间。信息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将推动行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纵观“中国制造2025”提及的十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总有工业软件的“身影”贯穿其中。

  无论是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还是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发展和应用。

  从机遇看,“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软件确定为要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要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开发自主可控的包装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等。

  同样,要推进“互联网制造”,也必须以工业软件为基础,推进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应用等。这些都给工业软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软件在发展规模、专业化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性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规范标准缺失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迎头赶上。

  从两化深度融合的角度出发,为进一步推动软件技术、信息技术与各领域专业技术的紧密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从四个方面着手,大力推动工业软件发展。

  第一,结合中国优质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关键领域工业软件产品的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掌握一批急需的核心技术和成果。

  第二,推动工业软件的标准化研究、技术攻关和产业推广,积极推动产业各方参与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联盟。

  第三,营造汇集技术、人才、数据、知识、资源的“互联网”融合发展环境,持续对接制造企业与软件企业。

  第四,围绕制造业发展的新需求,大力推广以工业软件开发应用为核心的典型示范。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工信部计划组织编制实施软件和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支持软件企业和工业企业跨界融合,推动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以及智能汽车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本报记者 张兰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