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IT潜力 建设气象体系智慧生态

  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是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其理念在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如: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该理念在政府行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中亦有一定范围和规模的运用,尤以国家林业局2013年8月颁布的《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为突出。此外,国家电网总公司在智能电网方面的设计和建设思路,对气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由智慧城市发展引伸而来,“智慧气象”把气象体系本身看成一个完整的、普遍联系、彼此影响、相互协同的生态系统,并试图通过技术层面的资源集约化、系统协同化、平台综合化、流程最优化、软件构件化和运维统一化,达到气象业务层面的服务敏捷化、观测弹性化、应用移动化和创新便捷化。

  气象智慧化五大核心

  第一,智慧气象强调广泛的协同,通过相关业务系统之间的协同,业务单位之间的协同,业务版块之间的协同,管理体系与业务体系之间的协同,以及管理系统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达到工作层面效率、效益和效能的最大化,其外在的典型特征就是服务的敏捷化。

  第二,智慧气象强调综合集约,认为在协同理念指导下对资源、系统和平台的综合化集约,是达到各部门、单位、系统之间协同工作的有效手段,可大幅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的良好途径。

  第三,智慧气象强调智能化,认为探测和人影等物理设备的智能化是实现智慧气象的基础之一;而规范业务的自动化,以及常规业务的智能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大量释放人力资源,大幅提升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

  第四,智慧气象强调工作的精准,认为气象观测业务的精准化是一切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在气象要素获取途径众筹化日趋活跃的未来尤其如此。同时强调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是气象服务的基础能力,并力求将精准预报应用到所有个性化气象服务之中。

  第五,智慧气象强调有序的开放,通过提供开放的平台,使气象部门在正确履行政府赋予的各项职能和职责的同时,为气象社会服务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遵循市场规律的社会服务力量,并推动气象部门与其它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工作。

  气象智慧化四个内核

  完整透彻的感知

  众筹和精准相结合的气象要素感知:在积极获取以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为搭载平台的“众筹”气象要素感知信息的同时,强化并保障气象观测体系的观测精准度,构成广泛和精准有机结合的“可信”气象观测体系。应用物联网传感技术,组建快速部署具备空间密度满足需求、资料品质符合规范要求的临时地面观测网机制,逐渐实现气象基本探测体系“弹性化”。

  全面完整的社会需求感知:及时、全面地获取内含社会和公众气象服务需求的各种信息,为实现气象服务敏捷化提供服务需求依据及需求预测分析的基础数据。

  透彻的自身状态感知:具备对自身各关键环节和节点状态变化的敏锐感知,使气象系统基本具备智慧生命体所具备的基础能力:“自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诊”、“自疗”和“自愈”的能力建设。使气象系统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精准智能的预测

  精准的气象预报:依托气象业务数字化,强化和持续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常规业务的精准度。同时稳步提升专业化、个性化预报预测的准确度、适配度和产品制作时效,全面满足政府和社会等各个层面对气象预报的各种需求。

  全面的服务需求预测: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气象服务受众的各种信息,构建服务需求预测分析模型,及时预测气象服务受众对新的服务在内容、形式和获取方式等方面的需求,为新服务产品的研制提供依据。

  智能化的系统状态预测:通过网络全面及时地感知部门业务体系和各业务版块整体运行状态,通过智能分析模型辨识所发生的变化,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其影响范围,并作出及时正确反应。

  敏捷开放的服务

  敏捷的响应:在及时获取并正确理解用户服务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用户的服务需求做出敏捷、及时和准确的相应。

  个性化的服务:在注重满足公众共性化气象服务需求的同时,注重关注并满足每个用户所特有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灵活的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组织必要的功能模块和制作流程,以及时制作出符合个性化要求的服务产品。

  开放的社会服务平台:搭建数据资源充沛、信息权威、技术规范、规则完备的开放平台,营造良好的气象公众服务基础环境,培育遵循市场规律的气象公众服务社会力量,规范气象服务市场,促进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与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团体的深度融合,为全社会提供公众气象信息服务。

  持续便捷的创新

  持续生动的业务创新:通过功能构件化和应用系统平台化等方法,优化业务功能的形成能力,简化形成方法和步骤,大幅降低业务创新成本,改善创新环境,并使之以良性循环方式永远持续下去。使业务/科研人员可更加便捷地突破原有业务体系的限制,以新的业务形态,制作出新的业务产品,满足社会的各种服务需求。

  先进长效的管理创新: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手段、模式等,激发并长久保持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包括:管理思想理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技术方法创新。在业务管理层面包括:业务发展战略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标准规范创新、观念文化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等。职能部门包括:科研管理创新、业务管理创新、服务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等。

  实现气象智慧化的四个标志

  全面互联 探测设备、智能传感设备、服务窗口和社会服务需求感知系统等将所有气象设施、系统、单位、个人和社会气象服务受众联接在一起,对自然界气象状态、探测设备自身、业务系统等核心系统实时探测,对外界气象服务需求实时获取,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气象业务与服务受众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

  充分整合 全面的互联,将数据整合为气象核心系统的运行布局和流程全图。借助于发达的智慧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充分的纵向整合,将各业务版块内功能和系统整合成结构更简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业务构成。

  协同运作 完整的横向整合,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将各业务版块由业务群岛整合成业务大陆,达到各业务版块之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各业务版块之间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提高跨单位、多层级、异地的合作能力,实现并保持气象业务运行的最佳状态。

  开放创新 大幅降低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门槛、成本和代价,提供良好便捷的创新环境和平台,引导并激励社会、行业、部门、单位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上进行科技、业务和服务的创新应用,为部门业务和气象社会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推动气象业务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协同。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 沈文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