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深入推进扶贫攻坚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坚持,发展,扶贫
  • 发布时间:2015-08-03 12:58

  南安市,雅称武荣,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南安是极具实力的县市,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0年南安市GDP总量480.21亿元,人均GDP3.2万元,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然而,在南安农村地区,贫困现象依然严重,根据福建省级标准3310元贫困线,南安市共有贫困户14402户37272人,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2011年以来,南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泉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把扶贫工作与低保工作结合起来,与慈善救济工作结合起来,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亿元左右,其中政府部门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扶贫开发工作富有成效。

  立足市情,因地施策谋规划

  南安市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经常研究扶贫开发事宜,关心关注贫困群体,把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作为南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经常带领扶贫部门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研,掌握一手资料。根据南安市扶贫工作的阶段性成效,以及贫困人口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南安市深入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政府常务会深入细致的讨论,并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出台了《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及《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提出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飞地经济、实行扶贫到户、改善金融服务、盘活土地资源、推进造福工程、深化社会扶贫、发展集体经济10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以5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向阳乡、眉山乡、东田镇、翔云镇、蓬华镇)、5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以及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下(泉州市级标准)的6万贫困人口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有力促进欠发达村和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挂钩帮扶,整村推进促脱贫

  南安市持续开展经济欠发达村的重点帮扶工作,每年确定8个市级重点帮扶村(2015年确定9个),采取“项目带动、资金捆绑、领导牵头、部门挂钩、现场办公、干部驻村任职”的办法,落实市领导和市直单位挂钩重点帮扶村制度,市委、市政府班子所有成员以及市人大、市政协挂钩所在乡镇有重点帮扶村的领导,全部参加挂钩重点帮扶村。2011至2014年,全市每年有25位市领导和112个市直单位参与挂钩帮扶,下派市直单位干部到村任职20名。

  目前,24个重点帮扶村累计落实帮扶资金4023.6万元,完成了316个帮扶项目建设。经济建设方面:据统计,经过帮扶,重点帮扶村当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高于南安市平均增长13.5%的水平),村财平均增长250%;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新种垦复0.4万亩、新种油茶0.2万亩、茶园改造0.12万亩、造林2000亩、种植中药材500亩、新增养猪及鸡鸭6万头(只),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点3处。基础设施方面:共完成村路硬化110.5公里,新开公路28公里、修复塌方公路18处、建设人饮工程13处、修复水利设施82处、整修村间桥梁3座;社会事业方面:整修村部12座、架设路灯1600盏、建设老人活动中心及平安建设设施15处;扶贫济困方面:帮助272户贫困解决一个劳动力转移、一个种植或养殖的生产项目,帮助居住在边远或有地灾隐患地带的困难群众完成造福搬迁90户385人,组织劳动力培训转移2100人。

  我亲自牵头参与英都镇杏塘村、眉山乡天山村、向阳乡杏田村、蓬华镇大演村4个边远偏僻贫困村的挂钩帮扶工作,带领市直挂钩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实地考察,召开现场会,因地制宜指导、帮助经济欠发达村按照整村推进的思路,筛选帮扶项目,指导村里制定具体的帮扶方案,并落实帮扶资金735.5万元。一系列帮扶措施大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各村群众、乡贤积极踊跃捐资出力,自筹的资金均超过政府帮扶资金三分之一以上。如今4个村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从贫困村转变成“美丽乡村”。

  整合资源,造福工程惠民生

  造福工程是南安市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安市各地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差异大,还有不少群众居住在解决“五通”困难的边远偏僻地带以及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带。为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11年以来,南安市政府坚持将实施造福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1至2014年,全市共实施造福工程971户4400人,发放补助资金1265万元。同时,对于集中安置的造福工程点,还给予相应的配套项目支持,2011年以来,实施3个省级百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金淘镇深垵村、诗山镇联山村、向阳乡卓厝村),共下达补助资金300万元,每个项目补助100万元;实施了11个泉州市级30户以上造福工程集中安置点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包括诗山镇联山村卢田洋、码头镇诗南村鸽下、乐峰镇湖内村、码头镇大坝村、眉山乡山后村、码头镇杏东村、诗山镇西上村2处、向阳乡向阳村、洪梅镇六都村、翔云镇梅庄村),共下达补助资金177万元。

  此外,为帮助居住危房的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南安市按照省、市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项目,研究制定了《南安市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2-2013年,全市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61户4492人,发放补助资金1480.26万元。

  通过造福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大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特别对于易地搬迁的群众,他们的从业环境及就医、适龄儿童就学等都得到根本改善,为较快地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精准识别,扶贫到户到人

  2014年以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南安市响应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不落下一个贫困户的要求,按照全国扶贫工作座谈会和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开展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各乡镇扶贫建档工作要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全市家庭年人均收入未达到省级贫困线的贫困户(省级标准3310元)共14402户37272人,已完成建档立卡。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向每户贫困户发放《扶贫手册》,实施动态管理。将收集到的贫困户信息录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系统统一管理。

  南安市按照减贫的目标要求,力争到2017年,全市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明显提高,重点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非农就业或从事特色农业经营,75%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为全市2018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基础。

  动员社会,构建扶贫大格局

  社会扶贫是政府扶贫的有益补充,南安市立足侨多、民营企业多、外出乡贤多等优势,紧紧依靠各种社会力量,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南安市慈善总会在南安市社会扶贫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自成立以来,接受捐款4.676亿元,通过帮困慰问、助学、助残,实施关爱母亲、安居工程、造血工程等方式帮助弱势群体。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省领导挂钩帮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制度的通知》精神,南安市对口帮扶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古田县。2012年以来,南安市与古田县双向交流8次,实施1个帮扶项目(即帮扶古田县建设第二医院),帮扶资金4500万元。

  2014年,南安市认真贯彻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10月17日“扶贫日”为契机,进一步掀起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的热潮。梅山镇蓉中村主动走出去,大胆探讨扶贫开发创新机制,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指导下,主动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结对,创新“消费扶贫”方式,帮助开发茶产业;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白银市会宁县钟家岔村结对,积极探索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的有效途径,其做法得到国家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去年10月份,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复,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蓉中)培训基地,一段时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以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基地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人才、技术、信息等优势,创新运用“1+11”(即集中培训1个月,创业导师对学员进行“传、帮、带”11个月以上,指导帮助学员创业)培训模式,顺利举办了三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300多人,取得初步的成效。通过回访,学员反响良好,有26%的学员已步入创业阶段。

  2015年,南安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围绕改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民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开展,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努力提升扶贫开发成效,为南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南安市委副书记、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长)

  □王春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