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金融扶贫助推精准脱贫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金融扶贫,精准脱贫
  • 发布时间:2015-08-03 13:02

  2014年以来,四川省巴中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公开公正识别出贫困村699个,贫困户14.9万户,贫困人口50.9万人。如此庞大的贫困数据,成为巴中市达成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可逃避的现实。

  为此,巴中市从助农帮扶基金的试点尝试到农村互助资金的拓展延伸,再到小额信贷的全面升级,成功实现了金融扶贫“三级跳”。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同时,盘活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推出多种金融“致富包”,小资金撬动大市场,激发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活力,为精准脱贫注入了不竭动力。

  助农帮扶基金 产业发展有了“支撑点”

  贫困农户要脱贫,发展产业是“要径”。可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最大“瓶颈”在哪里?

  “缺少启动资金!没有钱啥也干不成,即使有点门路,也缩手缩脚,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香饽饽飞了!”平昌县丰收村村主任陈兵说。

  传统信用借贷,银行首先考虑的是风险问题。贫困户基本生活都难保,无法担保、也没抵押,难以评定信用度,即使能贷,数量也极为有限,不能起到脱贫作用。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平昌县利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捐赠设立的“光彩助农帮扶基金”,做了尝试。

  基金采取“政府+工商联+银行+企业+农户”的“5+2+N+X”的模式运作。“5”即全国工商联捐赠的500万元基金;“2”即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企业出资1000万元;“N”即县扶贫移民局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首期贷款按照年5%贴息;“X”即县信用联社在基金贷款突破2500万元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按照需要审批发放贷款,并按首期贷款年5%贴息。营运管理上按照“银行专户封闭运行、农户低息有偿使用、利息收入滚动发展”原则在县信用联社开设光彩助农基金专户,把2500万元原始基金存入基金专户,单独管理、封闭运行。县信用联社按涉农贷款低限利息向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发放贷款,企业回购产品时协助信用联社分批按比例代收贷款本息,基金贷款收益的25%用于县信用联社的管理经费,剩余收益滚动存入基金专户,从而实现基金“滚雪球”式可持续发展。

  “如果不是借助光彩助农帮扶基金贷款作启动资金,我们残疾人哪能办得起这养殖场!”业主苏万国说。借助这个光彩助农基金,苏万国等7户贫困户(残疾人)从基金中贷款70万元,在元山镇中岭村新(改)建圈舍13栋7800多平方米,建成生猪养殖小区,去年两期就出栏生猪10400多头,年纯收入180多万元,户均年收入超25万元。

  其实真正能够让苏万国放心大胆贷款发展搞产业的最大动力还是来自于基金的“低风险”可保障性收益。

  2012年,当地招商引进一家全国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投资7.5亿元,建设了50万头生猪一体化养殖基地。公司采用的是“六统一保”运行机制,即对合作农户统一圈舍标准、统一提供良种猪苗、统一提供饲料和药物、统一培训技术、统一组织疫病防控、统一回收育肥猪;订单保证平均每头商品猪获利润180元以上。

  与养殖公司合作收益高、利润稳定,企业、农户、银行都能受益,三方都有很好的积极性。依托“光彩助农帮扶基金”,平昌县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和茶叶、巴药、核桃等特色产业。通过“光彩助农帮扶基金”集中定向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撬动全县生猪养殖和茶、药、核桃种植新增投入2.4亿元。2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2310万元发展生猪养殖,户均年收入9万元以上;发展茶叶种植大户51户,年均纯收入3000元;发展巴药种植大户42户,年均纯收入10000元;核桃种植大户30户,年人均纯收入7000元。“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银行助力、市场选择”这种模式为巴中推进精准扶贫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农村互助社 百姓“家门口的银行”

  3月,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方山坪村打扮得花枝招展,今夏的丰收已不是悬念。然而,张家元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气候这么好,青草丰茂正是喂牛的好时候。去年,在结对干部的帮助下,养牛赚了钱,今年想扩大规模,来来去去往场镇信用社跑了几趟了,贷款买牛仔的事却迟迟办不下来。年初,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为每个贫困户都制定了发展规划,看着大家养鸡的养鸡、喂牛的喂牛,干得热火朝天,自己却有劲使不上。

  正急火烧心,联系结对帮扶的干部王君来了,一同来的还有村主任侯朝鲜。听了老张的难事,侯朝鲜笑了:你咋忘了村上的互助社呢!

  侯朝鲜说,为了跟上精准扶贫的需要,做好一村一户的帮扶工作,光靠政府不行,光靠银行也不行。我们村80%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每年务工收入上百万,都存在银行,带动作用不大。在市扶贫移民局的帮助下,村上成立了互助社,主要解决村民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

  扶贫互助社按照自愿加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村民自建、民主管理。“只要农户自愿加入,资金最低1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可免交或缓交入社资金。每个加入互助社的群众都有优先享受互助资金贷款支持的权利,目前互助社原始资本累计金额已达32万元。”

  互助资金采取社员联保、村级审批、银行发放的办法进行。入社农户由5~6名社员组成联保小组,为农户在互助社贷款提供联合担保,农户贷款申请需联保人签字后送村上审批,经审核符合贷款条件,互助基金管理员开具支票,农户凭支票到管理银行提取贷款,贷款账目定期公开并由村民监督理事会审计。

  互助社与传统信贷相比程序更加简化,审批、管理、风险控制直接由互助社自主完成,不需要担保和抵押,信用额度灵活,还款无压力,而且辐射面广,极大地满足了贫困群众发展“小本生意”的需求。自2007年扶贫互助社试点以来,运作机制和模式越来越完善和多样,先后探索出了“龙头企业+互助社+农户”、“专业合作社+互助社+农户”、“农村经纪人+互助社+农户”等产、供、销一体多种组团式发展模式。贫困户依靠互助资金,建家业、干事业,增强了管理经营的责任心和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互助资金长期在村内反复滚动使用,使财政扶贫资金‘死钱’变成了‘活钱’、‘小钱’滚成了‘大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互助社真正成了贫困户自己家门口的银行、背包银行”。市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184个村成立了扶贫互助社,其中贫困村48个,资本金总额3068万元,农户入社资金907万元,吸纳入社农户30233户,贫困户入社21465户,占比71%。累计发放借款1.33亿元,收取资金占用费572万元,贫困户借款率达100%,资金到期回收率100%,帮助23570户农户解决了资金难题,走上了产业致富道路,6万人实现脱贫。

  小额信贷 精准扶贫的“助推器”

  4月26日一大早,邮政储蓄银行流动服务车就开进了南江县天池镇栗园村小学的操场,当天巴中市首笔“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发放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没想到现在贷款这么快,写个申请,几天就办下来了,还亲自送上门。”何南江、何建良等5户贫困户高兴地从市委常委侯中文、副市长何政手里接过5~10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发放牌。作为率先享受到“扶贫惠农”小额贷款的贫困户,心里充满了无尽的喜悦。

  “扶贫惠农”小额贷款业务在栗园村的落地实施,打造了“银村合作”新模式,标志着巴中金融扶贫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启动现场累计发放“惠农扶贫”贷款30万元,这是银行在单日通过“流动银行方式”对一个村发放的最大一笔贷款。

  为加快推进全市扶贫攻坚工作,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巴中市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去年10月,市政府与省扶贫移民局、省农行签订了《金融扶贫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到了金融扶贫试点项目。今年2月,市扶贫移民局与市邮储银行签订了《金融扶贫合作框架协议》,经过反复磋商,出台了《巴中市扶贫惠农小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各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和脱贫致富发展需要,分别与邮政储蓄、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合作,推动签订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和小微企业、新兴产业的小额信贷协议。为确保金融扶贫风险可控、支持有力、效益面广、方便快捷,县(区)建立不少于5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定点帮扶单位为贫困村建立不少于10万元的发展基金,金融机构在这两笔基金担保下,按照不低于1:10的比例向贫困村、贫困户投放免担保、免抵押、低利率的小额贷款,支持发展产业。同时财政、扶贫按照协议为贫困村和贫困户给予全额或部分利息补贴。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实际用途,开发多种信贷额度不超过5万元和3年期的个性化信贷产品,以满足贫困对象发展需求。

  “扶贫惠农”小额贷款专项产品是邮储银行根据框架协议在充分运用扶贫资金互助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产品特点开发的一款专项支持巴中农村贫困群体生产经营的贷款产品。以乡镇、村为单位组建扶贫互助基金会,基金会成员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并以财政注入的担保基金和借款人缴纳的入会资金作为担保,产品单户授信金额最高可达15万元,授信额度期限为2年,贷款利率在邮储银行政策范围内实行最大优惠。

  “目前,栗园村已有48户农户加入扶贫互助基金会,总体授信额度达150万元。这对于推动栗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按时脱贫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发展产业回旋余地更大。”村支部书记何科章高兴地说。

  邮储银行巴中分行行长董文辉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信贷“绿色通道”,积极打造“一站式”服务,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提高低收入农户的申贷获得率。力争未来三年在全市新投放扶贫惠农小额贷款不低于10亿元,在2020年前新投放小额贷款不低于30亿元。

  (四川省巴中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供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