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RGB LED?首款量子点显示器实战体验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量子点,飞利浦,三星
  • 发布时间:2015-08-05 07:53

  从CRT到LED再到现在的OLED,可以说显示器的显示技术一直都在发展进步。而如今,又有了一种新的显示技术—量子点。在去年,我们曾报道过关于量子点的显示技术。其实早在去年,国内一些电视厂商就已经推出了量子点电视。而今年,量子点技术开始应用到显示器上,并且由于量子点本身的一些特性,采用量子点显示技术的显示器在色彩方面表现非常强势。比如这款飞利浦276E6ADSW就是一款堪称能够覆盖99%的Adobe RGB色域面积的广色域显示器,而这个水平已经完全媲美采用RGB LED,是否真的如宣传的这样呢?我们本期通过首款量子点显示器—飞利浦276E6ADSW来为你揭秘!

  量子点技术回顾

  量子点并非新技术,它的诞生已经有些年头了。1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却忘了给它起名字。数年后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里德将这种半导体微块正式命名为“量子点”并沿用至今。怎样将量子点发光原理应用于显示设备上也是很早就已经开始研究。目前美国的QD Vision、NanoSys、韩国三星、LG等公司对量子点显示技术都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何谓量子点?

  量子点(Quantum Dot)是一种纳米材料,是由锌、镉、硒、硫等元素化合成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直径2~10nm的纳米粒子。这个直径有多大呢?只能容纳几十个原子,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数得清组成量子点的原子数量。很多物质在纳米级尺度上都会有一些神奇的特性,量子点也不例外。量子点的量子限域效应非常明显,它会将半导体中的载流子限定在一个非常微小的三维空间内。当受到光或电的刺激时,载流子会被激发跳跃到更高的能级,等到这些载流子回到原来较低的能级的时候就会发出固定波长的可见光。相比传统的荧光材料,量子点有着更优秀的光电性能。主要有:

  1.量子点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线性光学性质。其性能稳定,可以经受反复多次的激发,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

  2.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尺寸来调控。通过改变量子点材料的尺寸和化学组成可以使其荧光发射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区。量子点越小,发出光越偏蓝,反之量子点越大,发出的光越偏红。

  量子点显示技术本质是换背光

  传统的LCD液晶屏幕有背光(OLED为自发光),这个背光位于面板相对靠下方的位置,用于照亮整个屏幕。背光有很多种方案,其中一种是背光就用RGB-LED,即蓝色、绿色和红色三种LED。这种方案虽然显示效果好,色域广,但是成本太高,一般采用RGB-LED背光的24英寸1080p显示器价格就高达4000元左右。所以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是一种叫W-LED的(白光)背光方案,一般为蓝色LED+黄色荧光粉,得到白色背光—至于屏幕显示各种不同的色彩则是通过背光上方的彩色滤光片达成的,绝大部分液晶屏幕都采用这样的背光和显色方案。这套方案的主要问题在于荧光粉发出的光频谱不是单一的,除了显示所需的红、绿、蓝光外,还有其他杂色光。而且经过滤光片等等复杂的系统后,背光的利用率也要打折扣。同时,W-LED的色彩表现也非常一般,通常在70%~80%之间。

  而量子点实际上是将显示设备的背光进行更换,并且量子点LED的成本比RGB-LED更低,色彩表现也并不差。

  理论上,量子点LED具有和磷光材料一样的优点,并且无机量子点的使用寿命更长。红绿蓝量子点的色彩饱和度非常高,色域更广,完全媲美采用RGB的LED。据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数据显示,在NTSC色域标准下,普通LED电视的色域只有72%、第一代广色域电视只有82%、第二代广色域电视约96%、OLED电视实测色域则为100%。量子点电视的色域值则可达110%,超越了OLED,属于行业领先水平。这是在电视产品上的测试表现,而在显示器上其实原理都差不多。比如我们拿到的这款飞利浦276E6ADSW其标称的Adobe RGB色域覆盖面积就达到了99%,而Adobe RGB色域面积要高于NTSC,换句话说其NTSC色域覆盖面积最低都会超过100%。而这还只是厂商的标称值,具体能达到多少,我们在后文会进行验证。

  实测NTSC色域超100%

  我们将飞利浦276E6ADSW恢复至出厂设置,预热半小时以上,并将亮度调至最高后,通过专业的测试设备:柯尼卡美能达亮度计CS-200对其进行了亮度、色域、色温等的测试。在亮度方面,通过测试,其平均值达到316.58cd/㎡,超出了300cd/㎡的标称值,表现不错。而在暗场下,我们发现276E6ADSW屏幕有漏光现象。暗场下的平均值为0.56cd/㎡,暗场下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距达到0.32cd/㎡,面板的均匀性表现一般。

  接下来是我们最为期待的色域方面,通过测试,飞利浦276E6ADSW的NTSC色域覆盖面积达到106%。这样的表现已经完全媲美采用RGB LED背光的显示器,没有丝毫逊色。这个测试成绩印证了量子点显示技术确实能够提升显示色彩,表现非常棒。而从色域图上可以看到,采用量子点显示技术的276E6ADSW已经覆盖了100%的sRGB。同时,Adobe RGB的色域覆盖面积也达到了99%左右,这与276E6ADSW官方宣传数据保持了一致。

  在色温方面,默认状态下,276E6ADSW的色温在8000K左右,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调试。在调试过后,我们让276 E6A DSW的色温维持在了6500K左右,并对其进行了色温稳定性测试。从色温的表现来看,色温基本开始从10%以后就在向6500K靠拢,并且从10%过后曲线非常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情况,基本呈直线走势。色温的表现不错,只是在默认状态下需要对其进行调校。

  此外,这款采用量子点技术的飞利浦276E6ADSW在色彩准确性方面的表现会怎样呢?我们采用了专业的测试设备—Spyder4Elite对276E6ADSW进行了色彩准确性的测试。我们首先对飞利浦276E6ADSW进行了校色,校色后对其色准进行了测试。在测试中,我们选择了最高的48种色彩。经过测试,276E6ADSW的ΔE最大值为4.98,最小值为0.47,平均值为1.47,其平均值已经达到了专业显示器的色准水平,表现不错。而通常来说,ΔE>6为不可接受的范围,人眼很容易识别出其显示色彩的差异。ΔE<4为尚能接受的范围,人眼能识别器色彩的差异,但不明显。ΔE<2人眼几乎无法辨别色彩的差异。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飞利浦276E6ADSW的表现不错,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与设计和做工两方面,OSD设计在显示器底部如果是采用的实体按键倒也无妨,但是采用触控式按键必定会导致误按,如果需要经常调节显示器,可以说会很不方便。同时,显示器整体做工还有待加强,下边框与屏幕的缝隙太大,时间一长灰尘就会进入到显示器内部,影响使用寿命。而优点是在“三色”方面的表现很棒,特别是在色域方面,已经完全与RGB-LED背光的专业显示器不相上下。目前这款采用量子点技术的276E6ADSW价格不足三千元,对于一款超广色域显示器来说,并不算贵。如果配上多功能底座和2.5K或是4K分辨率,相信会受到设计师的青睐。而量子点显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背光技术,在色彩的表现上,解开了我们心中对它的怀疑。我们通过采用量子点技术的飞利浦276E6ADSW印证了这一技术确实能够带来更好的色彩表现。目前采用RGBLED背光的专业显示器价格普遍偏高,而如果换成量子点背光后,相信成本会大幅降低。相信这一技术会逐渐应用开来,特别是在专业显示器方面,必将占据很大的市场地位,我们拭目以待。

  飞利浦276E6ADSW产品资料

  屏幕尺寸 27英寸

  屏幕比例 16∶9

  面板类型 IPS-ADS

  亮度 300cd/㎡

  分辨率 1920×1080

  可视角度 水平:178°/垂直:178°

  接口 HDMI(MHL)、VGA、DVI

  参考价格 2999元

  文/黄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