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鑫:搞不定第一需求就搞定第二需求

  • 来源:商道
  • 关键字:冯鑫,暴风科技
  • 发布时间:2015-08-07 08:28

  传统的电视机厂商把电视卖掉之后跟消费者的关系就结束了,而互联网公司把电视卖出去之后,跟消费者的关系才刚开始。

  2015年3月,暴风科技在创业板上市,收获了近40个连续涨停,市值一度超过一些在美国上市的一线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股民不知道暴风科技这只神奇的股票。从它身上赚到钱的说它是神股,错过它的骂它是妖股。

  无意之中,我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让我很不自在。其实,我没那么神乎,也没那么妖孽。

  打工是一死九生创业是九死一生

  1993年我们毕业后,中国才开始进入一个商业崛起的时代。现在的大学生比我们幸运,赶上了一个创业时代。

  很多人在创业,但大多数人还是在打工,在努力地赚钱,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安全,只不过他们没有赚到太多钱。这些人基本是靠劳动获取报酬,但有些人是靠创造,赚钱就容易多了。

  大部分人在劳动中消耗了生命。很多时候是眼界决定了成败,你觉得资源不够,但其实很多社会上的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

  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是太冲动了,创业的声音喊得有点高。创业是九死一生,打工是一死九生,甚至一死都没有。所以我对创业者想说的是,乐观地创想未来,悲观到极致地去做计划。

  除此之外,还需要屁股坐得住。互联网行业有句话叫做“熬出来的成功”,今天互联网行业里十亿美元市值和估值的公司比比皆是,但三五年前这些公司的估值才一亿美元左右,五六年前的估值是一亿元人民币。

  任何一个在互联网行业卡住位置的创业者,三五年之后都会有至少五倍以上的增长。即便你只有一款产品,但你每天努力改进,做到了没有人能把你的用户弄走,你想不成功都难。

  比如大众点评网,当年大家觉得不行,熬到现在也成功了。这就是互联网红利,只要熬得住,就是赢。当然,这个红利时代有些公司注定要被革命掉,比如在PC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过程中,有些PC时代的公司不改变就只能是死。

  现在大家看不上人人公司,但我觉得只要他把校园市场卡住了,三五年之后依然能翻个五倍。很多人在熬的过程中把自己卖了,我觉得只要能咬牙活着就坚决拿在手上。除非你没有卡住位,选了一个错误的方向。或者说你在卡位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反复折腾,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创业者一定要信仰互联网,要是互联网的信徒。

  争不到用户的第一需求那就搞定第二需求

  早期暴风是做播放器出身的,现在的主营业务是在线视频服务。所谓视频服务,主要就是视频内容的提供。目前内容确实是我们的短板,也是用户的第一需求,那我们就选择在用户的第二需求上建立优势,即让用户的体验变得很爽。这个电影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但挑剔一点的用户会在乎视听体验,比如3D功能和立体声等。内容库之外的感受市场非常大。

  大家觉得视频内容太重要,以至于忽视了运营的基本功。暴风每天想的就是如何让用户在看视频内容的时候更爽,然后去执行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内部提到的极致执行。

  有了极致的行动,自然产生了创新和提升。对于内容的过度关注,形成了目前同行相对于暴风的优势,但我认为这个优势不可持续。烧钱投资内容没有办法培养内容的自制能力。而且烧钱的能力不用培养,什么时候烧钱都不迟。他们抢内容的时候,我们在对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互联网为什么牛,就是因为产品可以随时随地升级。今天和明天得到的东西不一样,这是互联网产品的魅力所在。

  尽管我们的产品黏性和用户规模还不够强大,但我觉得有一款好产品就很好了,伟大的公司都是一个产品走天下。除非我们觉得有一个很大的机会,我们才会大力布局,比如我们做魔镜和电视。

  现在对我来说暴风最大的隐患是人才缺乏。尤其是做魔镜和电视之后,感觉人才更是不足。所以我们上市之后做得最大一笔投资就是招人。

  互联网产品开发要三思而后行

  产品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主营产品,比如百度搜索和淘宝。一种是产品生命的自然衍生,比如百度贴吧和支付宝。比如我们做立体声功能和左眼高清,也是暴风播放器的产品延伸。

  暴风上市之后,最大的变化是我们做了魔镜和电视项目。但魔镜和电视不是产品的衍生,是一种突破。

  魔镜项目是对战略方向的把握,电视项目是对战略条件的准备。我在公司内部有个提法叫做三板斧:目标、核心打法和关键手段。三板斧是我在金山工作的时候就有的,主要是雷军教的。

  我们做魔镜,是因为看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方向。前段日子Oculus开了产品发布会,发布了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有人评论说多年以后,这个发布会的意义将超过乔布斯发布初代iPhone,我觉得三年就够了。

  这就是互联网大格局。以前有人质疑我们做魔镜是不是太早或者太快了,现在这种质疑声音越来越少越来越小。

  做电视的逻辑是,我们有了一个规模用户群,然后衍生出硬件的商业模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你需要先进去再说,然后再去考虑怎么做过别人。

  我认为三年后,前三大影响力的电视品牌一定来自互联网公司。即便现在传统电视机厂商依然在销量上占据牢固优势。这是未来的方向,谁也阻挡不了。所以我们看到格力的估值就是不如小米高,这是有理由的。

  传统的电视机厂商把电视卖掉之后跟消费者的关系就结束了,而互联网公司把电视卖出去之后,跟消费者的关系才刚开始。

  暴风杀入互联网电视市场,面对的只有小米和乐视。小米的优势不用说,乐视有视频优势,我们也有。而且我们通过和海尔日日顺的合作,取得了在线下渠道的优势。日日顺云店营销网有30000家体验店以及社区服务网的17000个社区服务中心,可以给暴风TV用户直接提供周到的服务。现在传统的电视机厂商能在量上卖过互联网公司,就是因为消费者往往是要在线下体验之后再购买,要求有上门安装的服务网络。

  我们不会轻易出手,我一直跟同事们说,多琢磨。人最怕的就是手带着脑子走,人应该是脑子指挥手。都说互联网行业要快速试错,这是一种误导。如果你思考得够多,就不需要试错。很多人懒于思考,勤于动手,这是人类一大天性。能成功的人,一定是能克服这个天性。

  暴风科技的股价不算高

  我不是一个常走弯路的人,很少从教训中学东西,大部分是不断地总结。这几年最大的一个教训是对资本的忽视,融资上开窍比较晚。

  在金山打工的时候经常是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工作,那时候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觉得在短缺情况下,能干出产品来,就很牛。这几年越来越明白,要学会使用社会资源和资本。现在我决定做一件事,非常注重条件是否给够了。

  想清楚事情值得去做之后,剩下的就是极致执行了。

  我在做产品功能改进的时候就关心两个问题,一是你要影响的人到底是谁,二是这个影响的幅度能有多大。要么这个功能的推出能惠及30%的用户,让他们的体验从0到1。要么只惠及1%的用户,但能把体验从1拉到100。我们做语音搜索、左眼高清技术和立体声,都是先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产品做出来之后,卖出去是王道。

  销售本质上是一个让别人接受你的过程,跟谈恋爱一样。所以销售的关键是场景,人只会在特定的场景购买你的东西。比如看球时候的闪光棒,只有在球场有比赛的时候,你在入场口卖,才会有人买。再比如我带小孩去游乐场,才可能会买吹泡泡的玩具。

  另外,不一定是图片精美就能带来销量,相反可能会让消费者反感。比如一碗方便面,你做的图片上都是大块牛肉,但大家都知道方便面里的肉小到什么程度,所以你看到这类图片的第一反应就是“假”。

  最后说一点,很多人关心我对暴风股价的看法,我想说的是,即便是前段日子暴风科技股价走到最高点的时候,我依然认为从未来的角度看,暴风的股价不算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