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创始人王卫:我不圈钱 也不上市

  • 来源:商道
  • 关键字:顺丰,王卫
  • 发布时间:2015-08-07 08:38

  顺丰快递核心竞争力非常明了: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上门送货,全国联网,36小时到达。

  马云、王卫、黄祥福,当这三个名字摆在你面前时,毫无疑问,马云你肯定知道,如果你是《商道》杂志的老读者,小人物黄祥福你也会有似曾相识之感(每期《商道》杂志上可以看到的名字嘛),但是,事实上也很牛的人——王卫,你可能不曾听说。

  王卫是谁?他有多牛?且看下文。

  顺丰“疯”了,O2O的全国大爆发

  2014年5月18日,快递巨头顺丰速运已正式在全国铺开名为“嘿客”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从而大举杀入国内火热的O2O市场,这一模式将对国内电商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批开业的顺丰“嘿客”总计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覆盖。“嘿客”便利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

  与传统实体店不同的是,顺丰“嘿客”店内的海报、二维码墙放置虚拟商品,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选择包罗万象的各类服务,其模式与英国最大的O2O电商Argos十分相似。“嘿客”除试穿试用的样品外,店内不设库存,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预计将对多行业实体店均产生冲击。

  当然,也有人将“嘿客”解读为阿里、淘宝的劲敌。

  创业18年未接受采访的王卫

  “快递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残酷,顺丰能成为快递行业的领头羊,必有其过人之处!”物流行业某资深人士说,“单说顺丰的创始人王卫的故事,就够让你惊讶了。”

  王卫创业18年未接受任何采访,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寻他。他低调不张扬,但却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他不引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

  顺丰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私募股权投资)与VC(风险投资)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它的掌门人王卫共进一顿晚餐。顺丰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王卫却令马云两次相约并称为最佩服的人。顺丰快递,是仅次于EMS的全国第二大快递企业。王卫便是缔造这个“快递王国”的掌门人。在电商与物流矛盾重重的当下,有人说:给你3年时间,30亿元创业经费,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王卫,在外人看来似乎过于神秘。“有一次,国家邮政局领导都递话了,他还是委婉拒绝。”一位行业报主编说。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7年来,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刊登了王卫的照片,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

  迄今为止,王卫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一次。这看似是一桩充满戏剧性的经验。2010年春天,王卫花3.5亿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引起了香港《壹周刊》记者的注意。

  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顺丰香港的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终于拍到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垄断通港快件的高中毕业生

  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他们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早在2004年,FedEx(联邦快递)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40亿元-50亿元价格收购顺丰,但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币。

  1993年,王卫仅22岁,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顺德做印染,这时珠三角区域常常会需要香港的货物。看到这一商机的王卫做起了码头捎货的“快递”。机会多了,顺丰就此诞生。

  原始资金是王卫向父亲借款的10万元,王卫用这笔钱在香港太子兰街租赁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地方作为公司。在市场的需求之下,很快顺丰便以顺德为起点,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广东各地,以合作和代理的方式开始了“快递王国”的蓝图扩张。

  在快递行业发展之初,规模的扩张,网点的建设是所有快递公司“占领地盘”的实质。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在这样疯狂的扩张下,到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这一年,王卫不过26岁。

  靠三驾“马车”快速前行

  王卫信佛,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摆有6尊佛像,就连他的企业管理也渗透着佛学理论。但他像一个矛盾的化身一般,在享受着佛学带给他的平静之外,越野车和极限自行车运动也是他的心头所好。

  这样喜欢冒险的性格在其创立顺丰的历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1998年,顺丰在订立下差异化管理目标后,开始强势爆发,但这一不可控性的发展模式为这个成长中的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麻烦。王卫曾提到:“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的王卫从1999年开始了大力的收权行为。有传言,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黑社会追杀。直到现在,如若有人有幸遇到王卫,会发现这个穿戴极其平凡的中年男人身边常常会有4-6个彪形大汉相伴左右。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顺利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企业总部。

  恰巧在2003年,为日后顺丰江山奠定地位的契机出现。这一年,“非典”肆虐,王卫将眼光瞄准了因“非典”而陷入低谷的中国航空领域,与扬子江快运航空签订了5架包机的协议,第一个将快递行业带上天空,并完成了全国200多个网点的布局,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约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为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愿拿房子抵押贷款却不愿融资

  “三驾马车”将顺丰推向了与“四通一达”不一样的发展高度,但也带给顺丰更沉重的成本压力。据了解,其广州—上海—杭州—广州的租机价格为每小时2万多元人民币。此外,直营模式相较于加盟模式,管理成本一般会上升12%~15%。同时,早在几年前,顺丰花重金聘请了IBM为顺丰的管理架构调整做参谋。

  在这样大笔的成本支出背后,王卫却对PE、VC的机构投资视而不见。据香港媒体报道,自2004年起,王卫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展抵押给银行,以此获得现金到国内开设网点。2005年更是将整间公司按揭给银行,只为了获取420万元的货款金额,待获得利润后再将物业赎回。

  王卫牢牢将顺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顺丰也为他带来了持续的高盈利。到2010年,顺丰的利润额达到了130亿元,仅次于中国邮政,占据全国18%的市场比例。王卫坚持只做快递,而且只做小件,不做重货,中高端客户被锁定为顺丰的唯一目标。

  服务产品的设计也非常简单,1kg内收不超过20元的邮费,上门送货,全国联网,36小时到达。在这样的模式下,加上全国直营的模式和统一的呼叫电话,无论在任何城市,什么交通情况,顺丰快递员均能在一个小时上门取件,也因此顺丰被称为快递行业中的“麦当劳”。“嘿客”的集体爆发,也许表明王卫将有突破快递业的,更大更出人意料的后续商业动作。

  不圈钱,不上市

  直到最近几年,顺丰董事长王卫才在媒体吉光片羽的专访中露出一些端倪,王卫有段最知名的话说:“我信佛,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是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所以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低调一点对于管理企业也有好处,没有员工认得出你来,你才可以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我认为,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目前阶段来看,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王卫说,“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其实,顺丰上不上市,或者什么时候上市,关我等屁民鸟事,把我的快件按时送达就可以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