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争夺战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移动支付,Apple Pay,智能卡
  • 发布时间:2015-08-10 13:26

  智能手机正在攻下另一个领域,我们可以预期,装在钱包里的现金与银行卡将逐渐被手机替代。在不久的将来,许多人出门可以再少带一样东西。

  调研笔记

  支付领域的新变革

  支付是一方向另一方转移价值以完成交易或法定义务的过程,是经济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支付行为历史悠久,自从有了交易就有了支付。货币的出现是交易和支付方式的第一次变革,突破了以物易物的局限;而纸币的出现则进一步便利了携带,现金一直是近两百年来最为重要的支付媒介。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IT技术为支付领域带来持续的变革,金融行业是最早采用IT技术,也是一直以来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分布的手写式记账被依靠计算机和网络实现的集中式电子记账取代,极大便利了账目管理和转账支付;银行卡则取代支票成为最重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PC+互联网使人们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实体支付网点的限制;而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更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远程处理支付业务。

  最近一次的变革来自近场支付,是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近场支付对现金、支票、银行卡等传统支付媒介的变革,是线上对线下的变革,是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线下生活方式的又一领域。

  移动近场支付以手机为载体,主要采取二维码和NFC两种方式。手机与POS机之间的通讯内容包括传递账户信息、支付信息、验真与授权等,而传统电子支付则通过刷卡、验密、签名等完成信息交换。

  全球支付清算行业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传统上,支付服务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机构借助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逐渐渗透支付领域。NFC近场支付在传统银行卡支付三个服务方(发卡方、收单方、卡组织)之外,又增加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两个新参与者。

  近场支付能否推广与普及的关键是安全性与便捷性要超过或至少相当于现金和银行卡。目前,除了Apple Pay的支付流程,其他移动近场支付解决方案都没有很好地兼顾便捷性与安全性,用户体验并不够好,尚无法较大规模地替代现金和银行卡。

  如果说移动远程支付是PC互联网的延伸,是互联网支付向移动支付的迁移,那么移动近场支付则将渗透日常面对面的交易和支付行为。随着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成熟,移动近场支付将迎来快速发展,一方面开拓新的支付场景、扩大支付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抢占现金和银行卡的市场份额。在不远的将来,手机将成为钱包的替代。

  移动近场支付优势明显

  优势主要体现在支付各个环节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劣势主要在于实现这些便利需要支付体系新增基础设施相配合。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是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其中移动远程支付与PC互联网支付类似。

  根据手机与收银终端(POS机)之间的通讯方式不同,移动近场支付可以采取条码、二维码、蓝牙、红外、磁场、NFC等,其中二维码和NFC是目前国内外应用的主要方式。

  对于支付体系服务的最终对象---消费者和商户来说,与现金、银行卡、PC互联网、移动远程等支付方式相比,移动近场支付有许多优势,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劣势。优势主要体现在支付各个环节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劣势主要在于实现这些便利需要支付体系新增基础设施相配合。

  获取便捷性

  现金的获取除了日常交易,主要来自柜面或ATM,这需要用户去现场,而且频次较高。银行卡也需要去柜面申请,但频次较低。线上支付方式可以远程开通,比去柜面申请便捷,当然目前线上支付是基于银行账户的。未来,监管部门可能放开银行账户的非现场申请,那样银行卡与线上支付的获取便捷性基本相同。用户不再需要专程去网点排队办理业务,对用户来说更方便和快捷,对银行或支付机构来说运营成本更低。

  携带:便携与安全

  通常放置在钱包内的现金和银行卡携带很便捷,但手机已经能够提供远比钱包丰富得多的功能。与钱包相比,消费者已经更加离不开手机,因此携带手机的场景远比携带钱包的场景更多。

  与手机相比,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的便携性更高。当然,最便捷的是不需要携带任何设备,仅依靠人的生物特征进行支付。

  对于携带的安全性来说,现金和近场支付中的电子现金因为不记名,安全性最低;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均为电子支付,因为使用账户和验证双重方式,即使丢失,还有签名、输入密码或指纹等验证环节,而且丢失后可以挂失,被他人盗用后还可以追溯,因此携带的安全性要高得多。

  支付:便捷与安全

  从支付流程来看,小额支付现金最为便捷,银行卡其次;大额支付则银行卡占优。目前的近场支付解决方案中,除了ApplePay,其他均无法兼顾便捷性与安全性。但随着近场支付的成熟,Android手机将有望出现和Apple Pay支付体检近似的产品。

  现金支付中,消费者和商户都会碰到假币的问题。而银行卡的支付安全性问题则是账户泄露风险,即账户被盗用、复制的风险,这是非现金支付的共同风险。PC互联网和移动远程支付除此之外,由于无法当面确认收款方,还面临着钓鱼风险,即向虚假商户付款的风险。而采用被动二维码和NFC方式的移动近场支付只有账户泄露风险,由于可以使用令牌代替支付帐户或银行卡信息,而且可使用指纹等生物识别方式替代密码输入,账户泄露风险要比使用银行卡的风险低很多。

  扩展功能

  近场支付,特别是NFC方式,除了支付功能之外,还可以附加很多扩展功能,远比现金和银行卡的应用场景丰富。NFC手机可以加载多张智能卡的信息,包括银行卡、预付卡、公交卡、会员卡、门禁卡等。此外,除了卡模拟模式,NFC手机还可以发挥读卡器模式和点对点模式的功能。

  交易和账务处理

  现金的交易处理成本最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每一次交接都需要双方点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二、安全性较差,在现金支付的各环节均面临遗失和被盗的风险。但现金确实受到许多商户青睐,原因在于其没有手续费,尤其对于交易量不大、交易处理比较简单的小商户来说。

  除现金之外,上述其他支付方式均为电子支付,交易处理方式类似。对于支付体系来讲,电子支付比现金支付的成本低很多、效率高得多,各国都在鼓励电子支付的发展。对消费者来说,由于移动近场支付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可以将日常场景中离散的、非数字化的现金和银行卡支付行为数字化,能够较好地实现集中账务管理。

  支付基础设施需求

  现金对支付基础设施没什么需求,银行卡需要刷卡和支付网络。近场支付中主动二维码方式依赖消费者所持手机的移动网络,被动二维码则仅需要对刷卡设备进行简单改造即可;而NFC近场支付需要手机和收银终端进行较大的更新,加装NFC功能。

  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在许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银行服务的覆盖面较低,中低收入群体中许多人没有银行账户,日常交易中依赖不够安全和便捷的现金。而智能手机在这些国家的普及率远高于银行服务的覆盖程度。例如非洲只有不到1/4的人拥有银行账户,但80%以上的人能够用上手机。依托智能手机的移动远程支付及移动近场支付为此前未获得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交易和金融服务,提高了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性。

  积累用户数据

  对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现金交易无法掌握和积累数据;银行卡虽然优于现金,但因为在银行卡支付体系中,信息分布在商户、发卡方、收单机构、卡组织等各个环节,商户仍无法掌握有效信息。

  通常,商户掌握的信息包括某消费者所购物品、消费者使用的支付方式,但无法将特定消费者与特定购物篮联系在一起,即不掌握用户的消费习惯。因此,商户的优惠券、积分等促销措施通常花费较高,但效果较差。移动近场支付可以将特定的购物篮与特定消费者联系起来,商户得以了解消费者消费数据和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促销。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 出品 刘贵浙 报告主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