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通过互联网支付、移动远程支付以及最新的移动近场支付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并乘势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将给银行带来深远的影响。
银行是金融体系和支付体系的基础,近场支付对银行的直接影响较小,一部分中间业务可能会面临萎缩,但不会威胁到银行作为最主要的资金提供方的角色。然而,支付机构通过互联网支付、移动远程支付以及最新的移动近场支付积聚了巨大的能量,并乘势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将给银行带来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市场地位
银行的优势在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银行一直是金融体系和支付体系的基础,提供银行账户,发行银行卡,是最主要的支付中介,并扮演资金提供方的角色。尽管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账户功能越来越强大,对银行账户的替代性越来越大,但随着其扮演更多的银行账户功能,也将承担更多的监管,进而丧失部分灵活性。
银行机构是银行账户的提供方和目前国内唯一合法的银行卡发卡方。在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重度监管下的银行是银行账户的唯一提供方,即使是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面向非银行机构仅开放了信用卡发放,借记卡、银行账户仍只能由银行机构发放和开立。而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占据优势的线上支付几乎均基于银行卡或银行账户开展。
银行机构仍是支付体系的主体。非现金支付中,基于银行机构的票据、汇兑,银行机构电子支付、银行卡支付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企业的采购、工资发放等支付行为,股票、债券等金融交易的支付,个人的大额交易支付与转账,以及线上支付尚未渗透用户的支付均是基于银行体系。
银行是最主要的资金提供方和资金授权方。由于拥有吸收存款的金融牌照,并且可以凭借较高信用发行金融债,银行机构拥有庞大的资金规模和较低的资金成本。其他市场参与者均无法与之相比,其地位在移动近场支付情景下也不会被撼动。
银行也是最主要的收单机构,为商户提供收单、交易处理和资金结算服务。在成熟的银行卡市场如美国,收单机构也主要由银行机构和专业第三方收单机构构成。在我国,银行自营POS终端占近半的份额。
面临的挑战
移动近场支付给银行带来的机遇体现在促进现金支付向电子支付迁移,增加银行交易规模,特别是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但是,尽管银行作为资金提供方的地位在移动近场支付情景不会被撼动,其他方面将受到冲击,包括收单业务被蚕食、发卡方收入减少等。
小微企业支付服务市场迅速被第三方支付机构填充。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营利主要来自存贷利差,支付结算收入在银行业总收入中占比不到5%,银行对需要逐家签约、进行后台联通的小微企业支付业务推进动力不足。由互联网浪潮带来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近年呈现爆炸式增长,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初期的微不足道发展到现在已成庞然大物,线上小微企业的支付服务和线下小微企业的收单业务主要由互联网支付企业和第三方收单机构获得。
个人线上消费支付也被互联网支付企业占据。近年来,银行机构的网上支付(通过网上银行)和移动远程支付(通过手机银行)增长较快,但这更多的是原来需在柜面或ATM办理业务的迁移。银行也积极推动客户更多地在网银和手机银行办理业务,降低业务处理成本,减轻柜面的压力。不过,许多新增的互联网支付业务被支付机构获得,银行所获份额较小。银行机构的网上支付业务主要是对公业务和个人转账,消费场景的互联网支付主要由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
线上支付业务中,不仅线上收单市场份额很小,作为发卡方的手续费也越来越少。银行是最主要的线下收单机构,市场份额接近一半,但线上收单市场几乎完全由互联网支付企业占据。此外,近年来银行在线上支付业务中分得的发卡方手续费越来越少。目前线上支付中,第三方支付机构付给银行的手续费大约在0.2%左右。很多支付机构从分行层面拿到接口,许多银行为了拉存款将费率降到0.1%甚至更低,远低于线下刷卡银行分得的0.26~0.9%。随着支付宝成为一方独大的平台,在与银行的谈判中越来越强势,即使股份制银行的议价空间也较小,只有工农中建交才有一定的谈判空间。由淘宝页面直接跳到网银支付,手续费为零;而快捷支付绑定银行网关的手续费也已经接近于零。
应对策略
支付工具是网络巨头进军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入口,随着支付业务的发展,互联网支付巨头对用户的吸引力和粘性越来越大。银行越来越沦为资金通道,与用户的支付行为日渐割裂。随着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深入,银行将在中间业务、用户数据、消费者金融、消费者理财、账户体系,以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多个方面受到严重的威胁。
重视支付服务,联合运营商、手机厂商、银联等各方推出近场支付产品。支付服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存贷利差的缩减,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的占比将越来越高。而且,尽管支付服务本身利润微薄,但其扩展效应已由互联网支付企业展现,也受到了银行的重视。消费者使用近场支付产品类似使用银行卡刷卡,与线下使用某银行的银行卡类似,银行有机会以其近场支付品牌直接面向消费者,如招商银行去年12月发布的“一闪通”。同时,运营商、手机厂商、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等的近场支付产品也需要银行账户的支持。
开展基于持卡人地理位置和历史消费数据的营销活动,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在日常银行卡使用中,用户苦于持卡较多,无法便利享受发卡方提供的优惠与权益;而发卡方的“持卡人忠诚计划”耗资巨大,却收效较小。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近场支付能够让用户及时获取发卡方在特定商户的优惠信息,并可不携带银行卡即能便利享受优惠;同时,银行可根据用户历史消费数据,精准地进行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