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雅量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蔡元培,闻一多,鲁迅,胡玉缙
  • 发布时间:2015-08-19 11:56

  1912年3月,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后,无意中读到一个叫胡玉缙的人写的《孔学商榷》。由于内容生动、材料丰富翔实,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一连读了几遍后,便决定将其聘请到部中任职。于是,他指示下属官员起草了一封信。

  胡玉缙在当时的学术界还是无名小卒,他与蔡元培素昧平生,有蔡元培这样的大人物来举荐他,本应是感激不尽。可出乎预料的是,胡玉缙接到邀请信后,非但没有感激,还给蔡元培写了一封抗议信。

  原来,问题出在蔡元培让下属写的信中的个别字上。信的全文是:“奉总长谕:派胡玉缙接收(教育部)典礼院事务,此谕。”按字面理解,“谕”和“派”两个字是上级对下级的,包含着必须服从的意思。而胡玉缙这时还不是教育部雇员,与蔡元培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因此他感到不是滋味。特别是“谕”字,本来是封建专制时代使用的一个“特定词”,所以,胡玉缙认为无法容忍。

  蔡元培接到胡玉缙的抗议信后,内心深为不安。他立即给胡玉缙复信表示歉意,称“责任由我来负责”。

  因部属拟稿用字失当,蔡元培主动承担责任,向人道歉。此事看似虽小,但从中折射出的这种律己不苟的高尚情怀却是十分可贵的。

  胡玉缙被蔡的诚意所感动,欣然答应到教育部任职,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国学大师。而蔡元培严于责己,宽宏大度,甘为人梯,提携后生,不愧为一代大师。

  还有一例是关于闻一多的。年轻时,闻一多对鲁迅缺乏好感,更谈不上敬重,他写信给梁实秋,标列“非我辈接近之人物”中,鲁迅首当其冲。但在1944年10月19日,昆明文艺界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八周年晚会,晚会组织者对要不要请闻一多参加感到为难。因为闻一多过去被认为是“新月派”,骂过鲁迅,请了他也不一定来,即使来了他也不便发表演说,但是不请他又不好。于是组织者派人去和闻一多商量,征求他的意见。闻一多听后,马上表示一定要参加,还要演讲,同时又主动帮忙去请别的教授。

  在纪念晚会上,闻一多在发表演讲之前先回过头向悬挂着的鲁迅画像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说:“现在我向鲁迅忏悔:鲁迅对,鲁迅以前骂我们清高是对的。他骂我们是京派,当时我们在北京享福,他在吃苦,他是对的。当时如果我们都有鲁迅那样的骨头,哪怕只有一点,中国也不至于这样了……骂过鲁迅或者看不起鲁迅的人,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自命清高,实际上是做了帮闲帮凶!”

  由于激动,闻一多停顿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时间越久,越觉得鲁迅先生伟大。今天我代表自英美回国的大学教授,至少我个人向鲁迅先生深深地忏悔。”

  最后他回身指着鲁迅画像旁挂着的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又说:“有人曾说鲁迅是‘中国的圣人’,就凭他的这两句话他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场的师生听后无不钦佩闻一多这种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在名人中,能以闻一多这样坦白的胸怀、这样真诚的文字忏悔自己,实为罕见。

  人一旦成了名人,面子和架子都大了,收不拢也放不下。明知自己错了,抑或闭口不谈往事,抑或硬着头皮顶下去。所以,大师们这样坦率地批评自己,乃谦谦君子,旷达宽宏,海纳百川,愈加令人敬重。

  【原载2014年第4期《文史春秋》本刊有删节】

  崔鹤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