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他就读懂了外企的中国境遇

  曾几何时,很多白领都以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为荣,哪怕仅仅和这些500强沾上点边也显得腰杆更直了些。但随着外企本地化进程的深入,外企原本神秘的光环已经不再耀得人睁不开眼。相反,很多外企出现了水土不服症状,究其原因,是外企的发展没有与本地发展真正融合,没有与当地共同进步。因此,如何与时俱进地与本地企业、政府打交道,成为外企的要务。这不仅是外企领导者要学习的,同样也是外企员工要迅速掌握的。

  外企风光不在了吗?IBM风光不在了吗?

  这两个问题的内涵并不相同,但却都是IBM中国第三代领导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首要面对的尖锐话题。8月10日,他和他的领导班子部分成员首度亮相面对媒体。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IBM历任三代领导人:第一代周伟焜,第二代钱大群,第三代陈黎明。与前两代“纯蓝”(第一份工作就在IBM)执掌帅印不同,陈黎明不但是个空降兵,而且此前从未涉及IT领域。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角度,那就是周伟焜出生中国香港,钱大群出生中国台湾,而陈黎明出生在中国新疆。

  是的,本土和跨界,他是如此不同。笔者甚至认为,读懂了他就读懂了外企的中国境遇。

  本土,外企的选择

  回顾外企在中国的几十年发展,可以总结为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将中国作为制造工厂。外企意识到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出于成本考量在中国大肆建厂。这可以联系到一系列颇有画面感的词汇,“沿海工厂”、“流水线”,“打工青年”,“OEM”……

  二、将中国作为销售市场。这时,外企开始意识到中国市场的人口红利和发展前景,外企办事处和分公司纷纷成立,北京的丽都商圈、上海的联谊大厦都曾经是第一代外企扎堆的地方。

  三、将中国作为人才基地。随着中国的发展,外企开始将中国作为全球研发的一部分,在中国的产业布局不仅是产品销售和产品制造,也涉及企业的核心部署。

  现在,面对中国自主创新的整体环境,尚显薄弱的实体经济,外企要如何看待中国,又该如何拥抱中国?

  记得IBM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每每都会提到1979年IBM在新中国的第一个客户沈阳鼓风机厂,其实它在中国的第一个客户甚至可以回溯到上个世纪初的协和医院。而面对这一挑战性的话题,最先表态的仍然是IBM。

  IBM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罗睿兰女士今年3月在中国发展论坛上曾这样定下基调:“跨国公司不能只把中国当作制造基地,也不能仅是把国际技术引入中国。跨国公司现在应该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中国自身的信息技术。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必须要有自己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行业。我认为这是IBM一个巨大的机遇。”

  IBM在这个新时代的选择就是做“中国合伙人”。这是外企扎根中国的选择,也反应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这就是外企在中国的境遇。

  前瞻性的把握、识时务的敏锐,这显然是陈黎明欣赏这家百年企业的原因。不似互联网企业一般喧闹,却如此淡定地把握时势,用他的话说,IBM让他动心的就是这种“低调而不平凡”的企业个性。

  那么,陈黎明能为IBM带来什么?

  在“中国合伙人”的整体战略下,在新疆出身长大的陈黎明,了解中国本土的文化和价值观,而此后的美国求学经历,以及之后历任新加坡、德国、南非、美国、英国等企业的从业经验,又使他具备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他的上一个职位是英国石油公司中国公司董事长,可以说:对外,从政府到媒体,从客户到友商他都深谙其道;对内,从高管到员工,从流程到管理他都轻车熟路。

  在“中国合伙人”时期,IBM需要成为中国政府、企业客户、产业合作伙伴,以及中国员工的合伙人。IBM需要陈黎明,因为他会让IBM更懂中国。

  跨界,领导“纯蓝”班底

  他为什么来到IBM,又如何领导一群“纯蓝”班底?

  都说企业转型期间,未知比已知更容易打破常规,选择空降是一种战略。全球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郭士纳,是的,还是IBM。他领导了IBM在二十年前的一场重大转型,但他此前也没有IT经历,只是一个“卖饼干”的。

  在IBM新的转型时期,具体谁选择谁,还需要一份冥冥中的默契和惺惺相惜。

  作为一个全球的技术领导型企业,“中国合伙人”的战略对于IBM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向中国合作伙伴授权核心技术源代码,授权芯片知识产权,诚意与中国深度合作,IBM的企业文化中显然有一种魄力。同样,作为一个在新疆出生长大的北方汉子,陈黎明骨子里也有一种血性。

  在回答为何选择在这样一个并不明朗的时期来到IBM的时候,他的回答中透着北方人的直爽和领导者的睿智:“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

  其实,跨界对于陈黎明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除了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企业的从业经历,他也横跨食品、化工、石油等多个行业,领导过企业并购重组,也带领过企业自身转型。

  已经到任半年的陈黎明,“走访了很多地方,举行了几十场座谈会,见了几百个员工”,提出了IBM转型思考的3+3战略。三大战略支柱:目前任务再造核心业务,中期计划推进新的成长计划,长期战略推动尖端科技落地中国。三大战略支点:互信、人才、简化流程。

  这样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具体会如何执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陈黎明对于IBM离职员工的态度上可见互信与坦诚之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下,不少员工从IBM离职,有的还组建自己的创业企业,甚至还成立了一个组织——“青帮”,意为“青出于蓝”。

  “成立‘青帮’说明IBM的烙印依然深深地烙在他们心中,他们依然关注IBM。”陈黎明很欣慰。据悉,IBM第三代领导班子组建后,“青帮”注册量大幅度攀升,他们不再是游兵散勇,IBM更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一种资源。一个有意思的插曲便是,就在IBM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天義正式任命那天,她甚至还接到了“青帮”的演讲邀请。IBM现任高管做客离职员工组织“青帮”,这在其他企业是不多见的。而“青帮”的完整释意应为“青出于蓝,互相帮衬”,一种轻松的氛围和彼此珍惜的缘分随即呈现出来,这种缘分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人才是企业的未来,坦诚互信是一种无形的纽带,所以领导者的特质尤为重要。这种特质既可以领导“纯蓝”和“深蓝”的高管班底,也能够对离职员工产生感情的纽带。陈黎明首次亮相所表现的坦诚、直爽、睿智,甚至是北方汉子的那种血性,可以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正所谓领导不同,气场相近。至少IBM第三代领导人的特质是笔者所欣赏的领导类型。未来IBM中国需要在他领导下实现转型。

  本报记者/陈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