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内互联网汽车颠覆传统汽车业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汽车
  • 发布时间:2015-08-27 08:49

  2015年7月26日下午,游侠电动在北京发布了一款名为游侠X的电动跑车。一时间,赞许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游侠电动作为一个只有四十余人的团队,却在482天的时间里造出了一辆性能可比肩特斯拉的电动跑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质疑之声逐渐盖过了喝彩声,游侠电动的整个团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此,笔者并非想质疑“游侠X”,或为其站脚助威,而是想讨论一个更加宏大的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已经或计划进入汽车领域,经历了百余年的传统汽车业或将迎接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何为互联网汽车

  在2014年7月23日,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这项合作使“互联网汽车”的概念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特斯拉的卓越性能和对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技术为传统汽车制造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从而令国人十分期待上汽和阿里欲合作生产的“互联网汽车”可以成为中国版的特斯拉,甚至具有超越特斯拉的表现。目前,所谓的“互联网汽车”在业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可以从上汽与阿里的合作内容中看到所谓“互联网汽车”内涵的一个大致轮廓。

  上汽与阿里巴巴的“互联网汽车”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充分集成阿里的“yunOS”操作系统、大数据、阿里通信、高德导航、阿里云计算、虾米音乐等资源,以便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互联网资源。其二,阿里参与整车和零部件的开发,以及整合现有的汽车服务资源。其三,开放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用户提供智能出行服务。

  纵观整个的合作内容,所谓的“互联网汽车”是将汽车从原有的代步工具变成了一个智能化的平台,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将汽车变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电脑,通过安装不同的软件,使汽车具有了多样化的功能,为驾驶者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可能,甚至能够实现汽车的自动驾驶,以为乘车者带来更佳的乘坐体验。同时,汽车也成为了用户的数据收集器,可以将用户在乘坐汽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都将上传给互联网公司,再经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抓住数据背后的关联性,充分发掘乘车者的需求,从而能为驾驶者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互联网企业将全面参与汽车的研发、生产、营销、销售、售后等一系列环节,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令这些环节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改变。就如同小米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国内的手机市场,甚至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小米模式,在大幅拉低智能手机售价,为用户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令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

  互联网汽车当然不单指一个产品或一系列产品,而是对整个汽车产业的互联网化改造。未来汽车产业中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互联网汽车”企业,另一种是其它。当这一天来临时,汽车产业与今天相比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企业自己造车不太现实

  特斯拉的成功令不少之前在汽车制造领域毫无经验的互联网企业都跃跃欲试,希望自己能生产出中国版的特斯拉汽车。然而,汽车业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才形成了现有的成熟技术,要想仅凭互联网企业自身就颠覆现有的汽车行业恐怕并不容易。汽车业凝聚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尽管绝大部分技术可以通过购买、收购,甚至逆向工程获得。但汽车毕竟是一个复杂的人造系统,一些十分细节的技术是很难学到的。国产车企和国外知名汽车企业的差距很多都体现在细节方面,毕竟造一辆汽车并不像拼一辆玩具汽车那样容易。

  资金是另一个限制互联网企业进入的门槛,汽车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一个设备完善、先进的汽车工厂整体下来可能要十数亿,甚至数十亿元的投资,再加上人工、研发、汽车部件的采购和营销等成本,即使是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想要全部承担也是十分困难的。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但直到2008年才生产出了首辆能够行驶上路的电动跑车“Tesla Roadster”。对于特斯拉这样的电动汽车而言,最为重要的包括了三部分,即电池、电机和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已经公开的资料,特斯拉电动跑车的电池是松下的,电机是富田的,特斯拉在核心部件中只有电池管理系统是自己创造的,即使如此,特斯拉着火的现象也绝非个例。可见,打造一辆汽车并非易事,这其中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试验研究,不是光有钱就可以的。

  颠覆绝非易事

  汽车专栏作家王逸轩认为,“一款车从设计之初到上市需要经过漫长的研发、试验、试制过程。对于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IT互联网企业来说,与其自己另起炉灶,不如与其它车企合作来得实际”。

  大部分比较理性的互联网企业十分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因此,它们选择通过与汽车厂商进行合作的方式来获得进入汽车领域的入场券。从国内阿里与上汽的合作、乐视与北汽的合作到近来传得沸沸扬扬的苹果与宝马的合作都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造车的典型代表。这种合作可以说是一种互补的组合,但在合作的过程中因为互联网公司要介入传统车企造车、售车的各个环节,因此双方很可能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这将考验两个企业的领导的管理智慧,如果处理不好分道扬镳则是必然的结果。

  即使企业间的合作十分顺利,“互联网汽车”想要颠覆现有的汽车业也并非易事。“互联网汽车”在系统的安全性方面还有着致命的缺陷。近日,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在全球召回了140万辆汽车,原因是汽车的车载软件存在漏洞,黑客可以通过这些漏洞控制汽车的多项功能。在特斯拉的Model S上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公司现已发布了相关的补丁来弥补出现的漏洞。但谁也不敢肯定特斯拉的软件就不存在漏洞了。

  就如同现在的很多电脑都存在被黑客攻击的潜在危险一样,“互联网汽车”也要面临同样的威胁。不过,我们家中的电脑被攻击可能也就是造成一些财产方面的损失,但如果换成在公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恐怕就不是钱那么简单了。

  由此,互联网汽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性问题。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互联网攻防战直到今日依然没有结束,在短时间内恐怕也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国内“互联网汽车”就目前看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甚至还只是一纸协议和计划。从曝光的车载系统看,大部分还停留在显示汽车信息、语音操控汽车设备和娱乐等方面,这样的系统难以赋予汽车以真正的智能,未来汽车的维护、性能的提升和无人驾驶等更是难以依靠这样的系统来实现。国内离打造出一辆真正的“互联网汽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结语

  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领域必将带来传统汽车业的重大变革,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抓住这个机遇,中国的汽车工业将得到巨大提升,在短时间内就能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工业间的差距。相反,不仅差距进一步拉大,还将对本就不强的汽车工业造成重大打击。

  “互联网汽车”尽管有着互联网背景,但就其本质而言,仍是一个复杂的科技产品。只靠营销、粉丝、炒作、山寨只能是小打小闹,难以做出一款如特斯拉般的产品。潜心研究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创新性的、可靠的“互联网汽车”而不是炒概念可能是每一个参与者都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行万里路,从脚踏实地开始。

  文/含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